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北京入河排污口监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7-12 11:02:29
热度:45

北京入河排污口监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讯】近年来,北京市坚持“三水统筹”,大到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的密云水库综合保护,小到遍布京城水系直径1米左右的入河排

【讯】近年来,北京市坚持“三水统筹”,大到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的密云水库综合保护,小到遍布京城水系直径1米左右的入河排口精细管理,都下足了功夫。

紧盯重点全面问诊,黑臭河变身生态廊道

新凤河是大兴区北部重要的防洪排水、风景观赏河道,是“水三环”的主要组成部分,流域总面积166.4平方公里。春天一到,两岸草木翠绿,河水清澈见底。

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粗放的发展方式让新凤河遭受污染,河水干涸黑臭,蚊子成群,被当地居民称为“蚊子沟”。家住新凤河附近的宋先生很有感触:“当时这附近又黑又臭,一到夏天,蚊子满天飞,根本不敢走到河边来。”

2017年3月,大兴区新凤河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正式启动,先削减污染,再提升水质,实现生态修复。

“在污水集中处理上,治理工程内外兼顾。通过城带村、镇带村及联村、单村4种模式控源截污工程,彻底解决外源污染问题。”北京北控兴凤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奕娜说,“围绕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我们完成河道清淤约54公里,新建截污管线22.75公里、污水处理站3座,实现内源污染有效控制。”

为了破解面源污染来源广泛、排放难以计量、污染水体规模大等难点,治理工程在新凤河流域面源污染较为突出的入河口,分别建设了新西凤渠湿地和安南支流湿地两处人工湿地。对南苑灌渠、新西凤渠、安南支流等沿线支流携带的面源污染,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湿地填料的吸附、微生物的分解消减,实现净化后再入新凤河。

在水资源方面,治理工程合理利用再生水,通过水系连通工程实施每日生态补水12.7万立方米,确保干支流畅流活水。在水生态方面,通过“水—岸—底”系统化生境优化构建,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形成健康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

同时,依靠科技力量,探索建立新凤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智慧管理平台,全盘掌握流域情况。通过入河排口监测设备、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系统,实时传输各类数据,结合“水环境总控模型”和“大数据专家库”进行系统分析。

短短几年,当年的“蚊子河”已经完美蜕变,变成了一条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

构建监管体系,建管并重不漏一口

水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管好管住拧紧入河排口这个“阀门”是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

2020年,北京市完成了全市入河排污口全面排查。

“2020年11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的通知》,明确新(改、扩)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的申请条件、材料、方式、流程等事项。”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韩永岐介绍说。

2020年7月,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入河排口分类分级管控技术指南(试行)》,明确了分类分级、工作思路和流程,以及排查、监测、溯源、清理整治、长效管理等工作具体要求,推动建立“水环境—入河排口—污染源”全链条管理体系,为北京市入河排口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申请安排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资金用于市、区两级入河排口监管项目。包括入河排口分类分级管控技术研究与规范化建设试点,排查溯源、监测设备安装及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等。

全面排查整治,摸底梳理治理分步实施

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原则,近年来,北京市组织各区开展入河排口系统排查,摸排掌握各类排口的分布、数量、排水特征及去向、排放单位基本情况等信息,建立入河排口全口径台账。按照不同类型、区域、流域等多个纬度,对市区城市雨洪排口,平原各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排口、企事业单位排口及生活污水散排口等各类排口信息进行细化分类。

在建立入河排口全口径台账的基础上,根据排口性质、类型等情况,梳理问题排口台账,组织各区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清理整治。

要求污水直排的排口,将污水接入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确保无污水直排入河;要求通过雨水口排污的排口,将污水接入处理设施处理后单独设置排口达标排放,保留雨水排口功能;要求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超标排放的排口,加强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或提标改造,具备条件的可因地制宜建设湿地进一步生态净化,确保退水按照对应的排放标准达标排放;要求无使用功能的排口,及时进行封堵或拆除。

此外,北京市还把问题排口清理整治工作列入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利用市河长办工作信息通报制度和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整治进展。开发北京市入河排口“一口一档”管理信息平台,动态更新全市入河排口数据信息,完善整治前后照片、水质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及时了解各区排查整治进展情况。组织召开调度会推进整治进展,现场调研指导各区实际工作。

数据显示,全市纳入清理整治台账的216个排口中,2021年已完成180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2021年完成70%、151个排口整治);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90个,计划2022年底前全部完成。

强化长效监管,全过程精细化系统治理

北京市在开展清理整治的同时,探索强化全过程、精细化、多方协同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实施全过程管理,做足源头管控、过程监管、末端执法“三套”功夫。在规划环评和设置审批上,落实“三线一单”、城市总体规划等要求,依法把好新设置排污口的准入关。加强现有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对工业园区集中水处理设施等重点排污单位实施水质在线监控。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流域执法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

加强精细化管理,做好网格化管理、快速响应、动态更新“三篇”文章。与地表水国家和市级考核断面相衔接,将全部入河排口纳入全市93个地表水控制单元。利用各区新建的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网和监管平台,排口水质出现异常时会实时预警,管理人员快速现场排查处置。结合日常管理、执法检查、清理整治等工作进展,按季度对入河排口台账进行更新,及时掌握排口变化情况。

推进系统治理,强化属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责任落实,形成监管合力。加强排污许可管理和监督执法,督促排口排放单位落实设施维护、达标排放等责任;通过河长制、环保督察等机制,推进属地政府排查、整治、精细化管理等工作;结合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和管理、“清管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小微水体整治等工作,统筹实施点源治理与面源治理、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属地政府与职能部门相结合的系统治理。

2021年,顺义区安装了400块入河排口标识牌,还在重点入河排口建立水质水量自动在线监测小微站,搭建水环境智慧管理平台,目前,顺义区建立水质自动在线监测子站31套,有力推动了“水环境—入河排口—污染源”精细化管理。

丰台是北京城六区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在入河排口专项整治中,丰台依靠科技手段构建“污染源—入河排口—水环境质量”全链条监管网,在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等水系的43条河主要入河排口,部署51台微型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和5台流量计,及时掌握水质情况和重点排口流量变化,监测流量超排或者突发性排水事件。同时,整合水质监测、污染源、卫星遥感等信息,建设“丰台水环境质量一张网”,以可视化形式实现对各类数据的全景展示及业务应用。

通过构建监管体系、全面排查整治、强化长效监管,北京市拧紧了入河排口的“阀门”,有力助推水环境质量达标改善。2021年,北京市Ⅰ—Ⅲ类水质河长占比75.2%,同比增加11.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河长同比减少2.4个百分点,实现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