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上海市积极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5-13 11:04:35
热度:45

上海市积极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近年来,上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的基础上,全力

近年来,上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情况

自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以来,上海市分别于2011年和2014年成功将闵行区和浦东新区申报了第一批和第四批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按照国家试点要求,闵行区和浦东新区两个试点项目均已完成。

其中,闵行区试点项目,于2016年建成投运,采用“好氧发酵”的总体工艺制土壤介质土用于改良土壤。日处理餐厨垃圾200吨,生产约55吨土壤介质土。2018年已经国家验收,并启动了二期项目建设,日处理餐厨垃圾400吨。浦东新区试点项目,2016年开工建设,2017年建成投产,采用“厌氧产沼”以及沼气并网发电的技术路线,日处理餐厨垃圾200吨以及厨余垃圾100吨。同时,也启动了二期项目建设。

上海市通过参与国家两批试点任务,为近期大范围推进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应用经验,有力支撑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推进。

二、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推广应用体系建设

2012年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餐厨废弃油脂处理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97号),要求对餐厨废弃油脂实行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资源化利用。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各市级相关部门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建立了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了“地沟油”应收尽收、应用尽用的全覆盖规范管理。

(一)应收尽收。上海市餐厨废弃油脂产生单位必须向绿化市容管理部门申报并与规范的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单位签订收运合同。同时,在餐饮服务单位推进安装和使用油水分离器,实行餐厨废弃油脂定向送交,对于违规行为由绿化市容和城管执法部门查处。目前,全市产生餐厨废弃油脂的餐饮单位约4万户。

(二)规范化收运。通过公开招标,确定18家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单位,实施“四个统一”(统一收运车辆并安装GPS、统一收集容器、统一作业服装、统一持证上岗),实行餐厨废弃油脂定向收运和处置,同时坚决打击非法收运处置行为。

(三)资源化利用。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企业,将餐厨废弃油脂转化为符合标准要求的生物柴油(BD100)。同时督促资源化利用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提高处理能力和效率。

(四)B5生物柴油调制。中石化上海分公司参与上海市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推广应用,将BD100生物柴油调制成B5生物柴油(含5%BD100生物柴油,剩余95%为0#柴油),在其下属加油站中优惠推广应用。

(五)政策支持。为支持推广应用,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支持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推广应用暂行管理办法》,建立与市场挂钩的价格体系和运行机制。《办法》明确对B5生物柴油比普通柴油价格优惠部分由市级财政补贴80%。

三、统筹布局规划,加快全程分类体系建设

(一)明确总体路径

由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垃圾分类源头实施四分类,即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此外,明确全市生活垃圾处置资源化利用优先、以焚烧为主、填埋作应急托底,着力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市发展改革委积极参与,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和政策保障。

(二)统筹前中后端分类设施建设

前端规范分类投放设备。按照宣传内容规范、容器规范、标识规范、管理规范的要求,上海市已完成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同步在全市道路等公共场所完成了4万余只道路废物箱标识更新。

中端配置分类收运装备。上海市共配置及涂装1461辆湿垃圾车、3079辆干垃圾车、87辆有害垃圾车以及237辆可回收物回收车,坚决杜绝混装混运。已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约1.5万个、中转站201个、大型集散场10个,中端分类收运和两网融合回收体系基本形成。

末端建设分类处置设施。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15个新建生活垃圾处置设施项目中,已建成湿垃圾项目6个、干垃圾项目2个,有10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1个项目正在抓紧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全市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已达2.435万吨/日,计划到2022年底,全市建成日均2.9万吨焚烧、约1.1万吨生化,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四、加强制度保障,确保长效管理

一是强化立法保障。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围绕“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综合治理、全社会普遍参与”的原则,对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规划与设施建设、促进源头减量、规范分类投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分类处置体系监管、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社会广泛参与等方面进行明确。

二是加大资金政策保障。上海市通过建设财力、一般预算等方式每年安排资金近10亿元,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保障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制定实施循环经济、餐厨废弃油脂、湿垃圾设施建设等一批补贴支持政策,出台了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建设和垃圾分类示范街镇专项补贴政策,推动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三是加强监督执法。建立混装混运社会举报平台,实现源头、收运、中转与处置主体互相监督。实施强制分类执法行动,对执行不力的物业、环卫收运企业等依法处罚,情况严重的实行市场退出。持续开展单位执法行动,检查各类单位1万多家,开出整改通知单836张、处罚单157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