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如何与医疗废弃物“作战”——专家详解疫情期间医疗废弃物处置方法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5-13 11:01:17
热度:54

如何与医疗废弃物“作战”——专家详解疫情期间医疗废弃物处置方法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有一个关乎病毒传播防控、避免二次污染的重要“战场&rd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有一个关乎病毒传播防控、避免二次污染的重要“战场”——那就是医疗废物的处理。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基本实现“日产日清”。那么,我们是如何与这些危险的废弃物作战的?经济日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相关权威专家。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基本实现“日产日清”——守住了病毒传播防控中的一个重要战场。数据显示,从1月20日到4月初,全国累计处置医疗废物25.2万吨。

高温焚烧是主要方式

“医疗废物之所以排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首位,主要是因其病毒传染性。”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阳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医疗垃圾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非焚烧法和焚烧法。不同技术处理医疗垃圾的难点是不一样的。非焚烧法的难点在于,要真正做到对医疗垃圾彻底消毒;焚烧法的难点在于,要确保焚烧烟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由于医疗垃圾中氯含量和汞含量较高,烟气二恶英和重金属达标排放就比较困难。

刘阳生介绍,疫情期间,医疗机构诊疗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时,在发热门诊和病区(房)产生的废弃物,既包括医疗废物也包括生活垃圾,均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这就比非疫情期间医疗垃圾的定义范围更广一些。

“此次疫情期间产生的医疗垃圾最主要的处理方式是高温焚烧,即首先在产生地蒸汽消毒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再高温焚烧处理。”刘阳生介绍,主要包括以下3种焚烧方式——

第一种是利用已有医疗垃圾专业焚烧设施集中处理。这种方式主要在疫情不很严重的湖北以外省份采用。这种焚烧设施通常远离医疗垃圾产生点,且烟气净化系统非常完善,焚烧后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比较小。

第二种焚烧方式是小型医疗垃圾焚烧炉与医疗垃圾专业焚烧炉两者结合处理。这种情况主要在湖北省采用,由于当地疫情严重,医疗垃圾产生量很大,因而采取应急性的小型医疗焚烧炉在医疗垃圾产生点就地、快速焚毁医疗垃圾。

第三种焚烧方式是利用当地生活垃圾焚烧炉处理医疗垃圾。

我国十分重视对疫情期间医疗废弃物的严格规范处理。生态环境部于1月28日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指导各地及时、有序、高效、无害化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规范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的管理与技术要求。

《指南》提出,各地因地制宜,在确保处置效果的前提下,可选择可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工业窑炉等设施应急处置疫情医疗废物,实行定点管理;也可以按照应急处置跨区域协同机制,将疫情医疗废物转运至临近地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处置。将疫情防治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医疗废物与其他医疗废物实行分类分流管理。

新方法不断涌现

要更好处理医疗废物,必须加大创新力度。此次疫情期间,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公司医废应急团队携创新技术奔赴武汉,与医疗废弃物连续奋战了近两个月。该团队技术负责人、启迪环境固废与再生资源中心危废事业部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房建忠告诉记者,此次支援武汉的应急医疗废物处置主要采取了3种创新工艺——

一是通过脉动式的高温蒸汽,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序批式进料,在密闭空间内反复正、负压高温蒸煮,以达到消灭病菌,实现无害化效果。该类设备工艺技术水平成熟,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高,人工干预少,且工艺性能易于实现,起到了良好的应急处置效果。

二是依靠分布在不同定点医疗机构和集中治疗点、可实现移动式安装的小型高温焚烧炉。该类设备主要通过高温富氧焚烧原理对医疗废物进行焚毁,以实现无害化与减量化操作。“一般该类设备规模较小,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小包装上料,人工劳动强度较大,设备稳定运行周期多变,故障率稍高,需要兼顾环境保护要求,但无害化、减量化效果明显。”房建忠介绍。

三是依托微波灭毒设备。该类设备主要通过微波原理,利用微波激发废物中水分子高速运动产生热量,实现灭菌灭毒功能。这类设备需要对医疗废物破碎处理,进而保证微波消毒的均匀性与适应性;本身自动化程度高,但疫情期间产生的医用隔离衣、病床织物用品等易缠绕类垃圾占比较多,极易造成破碎机的堵塞、卡死等故障。另外,微波设备主要利用物料自热以达到消毒效果,所以在病菌灭活的彻底性上没有高温蒸煮与高温焚烧可靠。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难题。“应急处置设备需要对医废进行良好密封和规范包装,并对处置过程中人工干预有更高要求。”房建忠说,疫情期间的医疗废物主要以各类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一次性防护用品为主,以病区内针管、药瓶等医疗器具、医患生活垃圾为辅。医疗废物的容重较低,体积较大,包装袋一般都选用大规格且比较饱满的。这些特点给小包进料为主的焚烧设备造成了不小障碍,大大增加了人工干预频次,对需要破碎预处理设备易导致堵塞、缠绕等故障。

此外,疫情高峰时期医废产量迅速增加且大袋医废居多,医废周转箱普遍冒箱,箱盖无法完全闭合,给现场消毒防护与生产任务调度安排造成了很大压力。

处置能力大提升

尽管疫情期间医疗废物激增,但我国医废处置能力也在加速提升,很好地应对了挑战。来看一组数据:4月10日,全国共收集医疗废物3701.8吨,其中涉疫情医疗废物262.6吨,占7.1%。当日全国集中处置医疗废物3692.3吨,另有收集的9.5吨处置计入次日,平均负荷率为60.8%,涉疫情医疗废物全部得到及时转运处置。截至4月10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074吨/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天提高了23.9%。

在实践中,我国医疗废物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房建忠介绍:“根据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的特点,处置设备主要以无害化为目的,消灭潜在的病毒污染源,同时兼顾环境保护要求,这是应急处理的基本功能,也合乎疫情现实。因此,不同应急处置设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或多或少进行了适应性、产能挖潜等方面的措施改进。”

据介绍,技术人员围绕基本需求以及设备核心功能点,尽量减少工艺环节,比如应急高温蒸煮设备减少了灭毒后垃圾毁形工艺环节。毁形工艺主要针对无害化后的医疗废物,避免回收医废塑料、金属等成分流入不法用途。在疫情期间医用输液管、输液袋等可回收类较少,因此取消了毁形工艺。此举,一方面减少了毁形设备的故障排除,另一方面缩短了工作周期,大大提高了无害化产量,取得很好改进效果。

当然,创新无止境。在对医疗垃圾的科学有效处理上,各方还需加大合力持续探索。“非焚烧法处理医疗垃圾主要包括高温蒸汽消毒、化学消毒和微波消毒,主要应用于小规模的医疗废物处理,应用于地级市或者县级市比较多。焚烧法在省会以上城市应用很普遍,适合大规模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刘阳生表示,对于非焚烧法而言,必须确保消毒彻底,而且破碎毁形后的医疗垃圾不再流入市场而被加工利用成其他塑料产品。对于焚烧法而言,必须加强烟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尤其是二恶英和重金属的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