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警惕危废填埋场到期后环境风险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1-04 10:03:54
热度:47

警惕危废填埋场到期后环境风险某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严重,正在进行应急封场。某封场后的填埋场,渗滤液仍持续产生。正在建设中的危废填埋场。 ◆徐亚 刘玉强【讯】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生


某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严重,正在进行应急封场。

某封场后的填埋场,渗滤液仍持续产生。

正在建设中的危废填埋场。

 
◆徐亚 刘玉强

【讯】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重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退役费用预提和管理办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危险废物填埋场退役后如何保障稳定运行、环境风险可控日益受到关注。

填埋是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的主要手段,对防止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危险废物填埋量也持续增长。2018年-2020年,危险废物填埋经营单位数量从82家增长至148家,填埋量从835万吨增长至1058万吨,年均增幅近13%。

这意味着,对危险废物填埋场建设的需求将持续增大。然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调研发现,我国危险废物填埋场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导致服役寿命偏短。而填埋场寿命到期后,污染屏障功能急剧下降,危险废物毒害组分的渗漏风险骤增,由此导致的长期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对此,应未雨绸缪制定对策,完善危险废物填埋全寿命周期风险防控制度,提升填埋技术水平,防控长期环境风险。

填埋场整体寿命预期偏短

到期后环境风险骤增

填埋场寿命是指填埋场从建成至丧失污染阻隔能力所需要的时间,等同于防渗材料HDPE膜的使用寿命。国外研究表明,在危险废物填埋场复杂环境和高强度应力应变条件下,HDPE膜使用寿命约为50年-100年,寿命有限。另一方面,危险废物所含危害组分以重金属等为主,极难降解、危害特性长期存在。因此,填埋场寿命一旦到期,HDPE膜、粘土等工程防渗材料加速劣化,危害组分泄漏风险大增,将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构成长期重大威胁。

2019年,生态环境部修订发布的《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19)(以下简称《填埋标准》),不仅完善了填埋场设计、施工与质量保证以及废物入场要求,还首次提出了设计寿命期的概念以及退役后废物二次处置等要求,防范填埋全寿命周期环境风险。同期,生态环境部先后组织开展全国危险废物专项治理、全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以填埋场等危险废物处置设施为重点开展系统排查整治,消除了一大批环境安全隐患。

尽管如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通过长期调研发现,我国填埋场寿命预期仍总体偏短。一是由于工程质量差,体质先天严重不足。部分填埋场选用再生劣质HDPE膜,易破损易老化,加之铺设安装过程不规范,缺乏工程质量控制和保障措施,HDPE膜破损问题严重,平均漏洞密度高达28个/万平方米。二是由于运行管理水平低,带病投运老化快。部分填埋场渗滤液控制不到位,渗滤液产生量大、浓度高、组分复杂;部分填埋场未经预处理直接填埋与HDPE膜不相容的反应性废物(铝灰)、力学稳定性差的废盐,加速HDPE膜等工程材料老化。

此外,部分填埋场存在选址缺陷,寿命到期后环境风险高。如贵州、云南等地部分填埋场地存在泉眼或裂隙等快渗优先通道;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部分填埋场库底高程低于地下水位,或者毗邻海域、河流等敏感目标。一旦填埋场人工防渗屏障失效后,高浓度有毒有害渗滤液渗漏后将直接进入周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后果。除直接风险外,填埋场寿命到期后还面临已填废物的二次处置,突增的处置需求将打破当前危险废物需求与处置供需平衡,造成局部处置能力短缺。

在役设施寿命底数不清

退役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

事实上,摸清现役填埋设施的寿命底数,识别寿命到期或即将到期的填埋场,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控和应急方案,防控寿命到期后的环境风险。但相关企业极少自主开展填埋场剩余寿命评估,国家层面也未组织开展系统全面的排查评估,尚未掌握在役的近150家经营性填埋设施以及数量更多的企业自建填埋设施的寿命特征。

同时,相关行业企业对危险废物填埋的长期环境风险和使用寿命缺乏认识,废物一填了之,填埋长期风险控制技术研发投入很少,寿命到期后的风险预防和应急管控科技支撑不足。比如,危险废物填埋设施寿命预测研究较少,预测方法尚不健全,难以据此有效指导风险管控;延寿设计和基于寿命的设计优化研究较少,这也间接导致工程领域设计能力不足,工程建设质量差,设计寿命严重偏短。

另外,早在2004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就提出重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退役后污染防治及退役基金预提留制度,确定了填埋场全寿命风险防控的法定依据,但配套实施细则长期缺失,相关制度未能贯彻实施;2020年,新《固废法》发布,进一步强化了相关要求。

为落实新《固废法》要求,《重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退役费用预提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初步明确了填埋场维护期(封场后30年)主体责任,但尚缺少寿命到期后废物二次处置费用、污染场地修复费用等核算依据及管理方法,国家或地方政府可能需为此承担兜底责任风险。

如何防范在役设施风险

保障危险废物填埋长期环境安全

对此,建议应从如下三方面着手发力。

一是减量延寿,强化风险源头管控。落实《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要求,通过严格清洁生产审批控制危险废物产生,严格填埋场建设项目审批和填埋场入场有机质含量控制等减少可焚烧减量的危险废物直接填埋,源头减少危险废物填埋量;制定危险废物填埋配套的工程建设、设计、运行管理等规范性文件,强化监督指导,推动填埋场高水平专业化设计、建设和运行,避免工程质量差导致的带病投产,投产后运行不善导致的加速劣化,延长填埋场寿命。

二是多措并举,防范在役设施风险。一要开展全面排查评估,识别寿命到期或即将到期、环境隐患大的填埋场,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关停一批,提质改造一批,消除环境污染风险隐患。二要建立寿命到期后填埋废物应急管控与场地修复制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三要进一步完善退役预提留及环境责任险制度,特别针对寿命到期或即将到期环境风险大的填埋场,不仅应保障长期维护管理费,还应重点保障寿命到期后的废物二次处置和污染场地修复费用,防范政府为此兜底买单造成的国家财产损失风险。

三是科技助力,支撑全寿命无害化。加强危险废物填埋全过程可追溯、风险智能研判等智慧填埋技术研发与应用,助力提升填埋行业专业化、现代化水平。加强填埋场延寿相关研究,包括耐老化防渗材料开发和结构设计,支撑危险废物填埋场长期安全服役。加强设计寿命和剩余寿命精准预测技术研发,支撑实现寿命到期填埋场的早期识别,防控寿命到期后泄漏环境风险。加强退役填埋场危险废物低影响挖掘和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