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及广州碳交易中心负责人就碳交易试点规划和自愿减排机制等工作答记者问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9-22 16:01:09
热度:56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及广州碳交易中心负责人就碳交易试点规划和自愿减排机制等工作答记者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气候与交流处负责人及广州碳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就广东碳交易试点规划和自愿减排机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气候与交流处负责人及广州碳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就广东碳交易试点规划和自愿减排机制等工作答记者问 2021年9月16日上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9月例行新闻通气会。会上,省生态环境厅气候与交流处处长洪建武、广州碳交易中心孟萌就广东碳交易试点、规划和自愿减排机制等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广州日报:广东碳交易市场的试点非常成功,积累了很多经验,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广东的试点将有哪些变化,未来怎么样进一步规划发展?谢谢。
洪建武: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今年7月份全国碳交易就正式启动了,说实话这对于广东区域碳市场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电力行业将会被纳入到全国,而广东电力行业的规模大概占到广东碳市场规模的49%,它会使广东碳市场的规模缩小很多。下一步广东碳交易该如何深化,实际上我们现在也在思考,也在研究,下来我们会进一步扩大广东碳市场行业,同时会考虑降低碳市场纳入的门槛,将更多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纳入碳交易市场。同时根据我省碳达峰的工作方案,我们要制定一个碳交易助力碳达峰的实施方案,我们也会考虑把碳交易跟碳达峰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另外,我们也会考虑在积极稳妥的情况下跟国际上做进一步的对接,为国家创造一些经验。
另外,我们也想在这个过程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大家如果关注广碳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的话,可以知道我们已经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的研究。因为研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也列入了广东省政府跟生态环境部的省部合作协议,在广东省政府其他文件里也已经明确,包括省政府前两天刚发的要素改革的文件,里面其中有一条就是要以广东碳市场为基础来研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所以我们会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肯定还会做这方面的工作。在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9月25日,民进中央将在广州举办第四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主题就是“大湾区碳市场建设与碳中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将应邀齐聚广州,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途径,以及碳中和政策与技术,为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和广东的碳中和建言献策。
这个问题请孟萌女士作进一步补充。
孟萌:简单补充几点关于碳市场未来一些方向的问题。广东碳交易在全国包括在国际上都形成了比较强的影响力。现在迈入了“双碳”的新阶段,广东碳市场有一系列未来的革新方向,刚才洪处基本上都已经总结到了。
第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在服务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这个大局之下,广东省也会进一步去探索碳市场的总量跟达峰的总量相衔接的机制,因为过去十年我们在做碳市场的时候,当时中国是未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即过去完全是在一个白板上去描绘碳市场的整个机制和框架,它相对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是在新的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之下,碳市场需要重新去构建它的框架,所以对于广东来讲我们是比较有基础去做这方面工作的。对于全国来讲,因为中国的碳市场体量是非常大的,它是需要有一个稳妥的发展,因此广东会推进一些前沿性的探索。
第二,要探索跟国际的对接和沟通,这一点也是由广东碳市场的基础所决定的,因为在过去十年探索之中,我们形成了全球第三大碳市场,同时我们的现货交易量也超过了欧洲能源交易所和韩国的交易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确实比较大。而且现在放眼看全球碳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其实是沿着多样化、多边沟通的方向去推动的,在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范围之内是非常有基础为全国做出一些前瞻性的尝试的,特别是在欧美碳边境贸易税的压力之下,我们中国怎么样去应对,广东是完全有基础做一些前瞻性的探索。因为现在我们的碳价是在40元人民币左右,欧洲的碳价最近冲到了历史新高,在60欧元的水平,包括我们临近的韩国也是在接近25美元的水平,还有全球其他碳市场的碳价应该都是在走高的趋势中。在这个背景之下,在应对碳关税过程之中我们怎么做得更好,需要有一些制度、机制、产品上的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是有条件去做这方面的尝试的,所以在跟香港、澳门的沟通和连接方面广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是希望能够在两种社会制度、三个关税区的范围之内,为我们未来对接国际上碳的一些要求、一些标准、一些压力做出更好的示范,为全国未来应对国际要求和关切做好铺垫。
第三,广东在核证自愿减排量领域也是全国领先的,在过去十年之中我们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自愿减排机制(核证减排量)的产生,标准、登记、交易以及最后消纳的环节,我们现在是全国最大的中国核证减排量消纳的区域,我们截至到现在消纳的国家的CCER也超过了500万吨,同时我们交易的国家的核证减排量在全国也是占到30%以上的比例,因此广东是非常有条件和有基础未来在核证减排量机制这一块继续发力,为国家探索更多的经验,助力形成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可以跟国际标准对接的中国核证减排量标准体系,我想这是我们下一步根据现实的情况我们要求要推进的一些方向。我就补充这么多,谢谢!
广东电视台:我们了解到国家现在推行自愿减排机制,广东怎么样去引领这方面的工作?
洪建武:全国碳市场工作已经启动了,但是国家目前并没有把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到全国碳市场中,广东是全国最大的核证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之一,也是全国核证自愿减排最大的消纳地区。我可以告诉大家,在七个试点碳市场里面,广东对全国其他地区的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最开放的省份,我们设定企业碳排放的10%是可以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来抵消,其中70%是用广东自身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另外30%是可以用广东以外的减排量。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试点地区大多数都是不允许来自本省以外省份的核证自愿减排量的消纳,为什么我们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消纳地区,是因为其他的地方大都不允许本省以外省份的减排量去消纳,所以大量的外省的核证自愿减排量都涌到了广东来。广东既然作为全国最大的一个消纳地区,也是全国最大的一个交易市场,我们希望广东能作为全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的交易中心,全国所有核证自愿减排量都能在广东进行交易。下来我们会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相关方案,跟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您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请孟萌女士作一个补充。
孟萌:其实这一点非常关键,核证减排量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自愿减排机制,它不仅仅是为了碳市场去创造一个交易产品这么简单,从目前全球气候的政策的格局来看,它是落实巴黎协定第六条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途径。对于中国来讲,我们非常需要能够跟国际对接、跟国际对话的自愿减排量(核证减排量)。刚才洪处讲了广东是有基础和条件为国家去探索这些事的,对于广东来讲,我们本来就是全国最大的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和消纳的一个区域,同时我们有跟国际对接的便利,就是港澳地区,港澳地区代表着国际的一些规则、国际资本的一些要求,同时它又是属于中国“一盘棋”的一部分,它在这个阶段还没有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版图之内,因此种种的条件就为广东在核证自愿减排量方面(即大家说的自愿交易)方面去做出更大的贡献提供了基础,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可以去做好这个事情,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标准去跟国际上去对接,为下一步国家的工作做一些尝试。谢谢!
原标题: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气候与交流处负责人及广州碳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就广东碳交易试点规划和自愿减排机制等工作答记者问
广州日报:广东碳交易市场的试点非常成功,积累了很多经验,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广东的试点将有哪些变化,未来怎么样进一步规划发展?谢谢。
洪建武: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今年7月份全国碳交易就正式启动了,说实话这对于广东区域碳市场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电力行业将会被纳入到全国,而广东电力行业的规模大概占到广东碳市场规模的49%,它会使广东碳市场的规模缩小很多。下一步广东碳交易该如何深化,实际上我们现在也在思考,也在研究,下来我们会进一步扩大广东碳市场行业,同时会考虑降低碳市场纳入的门槛,将更多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纳入碳交易市场。同时根据我省碳达峰的工作方案,我们要制定一个碳交易助力碳达峰的实施方案,我们也会考虑把碳交易跟碳达峰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另外,我们也会考虑在积极稳妥的情况下跟国际上做进一步的对接,为国家创造一些经验。
另外,我们也想在这个过程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大家如果关注广碳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的话,可以知道我们已经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的研究。因为研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也列入了广东省政府跟生态环境部的省部合作协议,在广东省政府其他文件里也已经明确,包括省政府前两天刚发的要素改革的文件,里面其中有一条就是要以广东碳市场为基础来研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所以我们会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肯定还会做这方面的工作。在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9月25日,民进中央将在广州举办第四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主题就是“大湾区碳市场建设与碳中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将应邀齐聚广州,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途径,以及碳中和政策与技术,为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和广东的碳中和建言献策。
这个问题请孟萌女士作进一步补充。
孟萌:简单补充几点关于碳市场未来一些方向的问题。广东碳交易在全国包括在国际上都形成了比较强的影响力。现在迈入了“双碳”的新阶段,广东碳市场有一系列未来的革新方向,刚才洪处基本上都已经总结到了。
第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在服务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这个大局之下,广东省也会进一步去探索碳市场的总量跟达峰的总量相衔接的机制,因为过去十年我们在做碳市场的时候,当时中国是未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即过去完全是在一个白板上去描绘碳市场的整个机制和框架,它相对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是在新的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之下,碳市场需要重新去构建它的框架,所以对于广东来讲我们是比较有基础去做这方面工作的。对于全国来讲,因为中国的碳市场体量是非常大的,它是需要有一个稳妥的发展,因此广东会推进一些前沿性的探索。
第二,要探索跟国际的对接和沟通,这一点也是由广东碳市场的基础所决定的,因为在过去十年探索之中,我们形成了全球第三大碳市场,同时我们的现货交易量也超过了欧洲能源交易所和韩国的交易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确实比较大。而且现在放眼看全球碳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其实是沿着多样化、多边沟通的方向去推动的,在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范围之内是非常有基础为全国做出一些前瞻性的尝试的,特别是在欧美碳边境贸易税的压力之下,我们中国怎么样去应对,广东是完全有基础做一些前瞻性的探索。因为现在我们的碳价是在40元人民币左右,欧洲的碳价最近冲到了历史新高,在60欧元的水平,包括我们临近的韩国也是在接近25美元的水平,还有全球其他碳市场的碳价应该都是在走高的趋势中。在这个背景之下,在应对碳关税过程之中我们怎么做得更好,需要有一些制度、机制、产品上的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是有条件去做这方面的尝试的,所以在跟香港、澳门的沟通和连接方面广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是希望能够在两种社会制度、三个关税区的范围之内,为我们未来对接国际上碳的一些要求、一些标准、一些压力做出更好的示范,为全国未来应对国际要求和关切做好铺垫。
第三,广东在核证自愿减排量领域也是全国领先的,在过去十年之中我们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自愿减排机制(核证减排量)的产生,标准、登记、交易以及最后消纳的环节,我们现在是全国最大的中国核证减排量消纳的区域,我们截至到现在消纳的国家的CCER也超过了500万吨,同时我们交易的国家的核证减排量在全国也是占到30%以上的比例,因此广东是非常有条件和有基础未来在核证减排量机制这一块继续发力,为国家探索更多的经验,助力形成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可以跟国际标准对接的中国核证减排量标准体系,我想这是我们下一步根据现实的情况我们要求要推进的一些方向。我就补充这么多,谢谢!
广东电视台:我们了解到国家现在推行自愿减排机制,广东怎么样去引领这方面的工作?
洪建武:全国碳市场工作已经启动了,但是国家目前并没有把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到全国碳市场中,广东是全国最大的核证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之一,也是全国核证自愿减排最大的消纳地区。我可以告诉大家,在七个试点碳市场里面,广东对全国其他地区的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最开放的省份,我们设定企业碳排放的10%是可以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来抵消,其中70%是用广东自身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另外30%是可以用广东以外的减排量。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试点地区大多数都是不允许来自本省以外省份的核证自愿减排量的消纳,为什么我们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消纳地区,是因为其他的地方大都不允许本省以外省份的减排量去消纳,所以大量的外省的核证自愿减排量都涌到了广东来。广东既然作为全国最大的一个消纳地区,也是全国最大的一个交易市场,我们希望广东能作为全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的交易中心,全国所有核证自愿减排量都能在广东进行交易。下来我们会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相关方案,跟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您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请孟萌女士作一个补充。
孟萌:其实这一点非常关键,核证减排量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自愿减排机制,它不仅仅是为了碳市场去创造一个交易产品这么简单,从目前全球气候的政策的格局来看,它是落实巴黎协定第六条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途径。对于中国来讲,我们非常需要能够跟国际对接、跟国际对话的自愿减排量(核证减排量)。刚才洪处讲了广东是有基础和条件为国家去探索这些事的,对于广东来讲,我们本来就是全国最大的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和消纳的一个区域,同时我们有跟国际对接的便利,就是港澳地区,港澳地区代表着国际的一些规则、国际资本的一些要求,同时它又是属于中国“一盘棋”的一部分,它在这个阶段还没有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版图之内,因此种种的条件就为广东在核证自愿减排量方面(即大家说的自愿交易)方面去做出更大的贡献提供了基础,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可以去做好这个事情,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标准去跟国际上去对接,为下一步国家的工作做一些尝试。谢谢!
原标题: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气候与交流处负责人及广州碳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就广东碳交易试点规划和自愿减排机制等工作答记者问
-
上海市开展纳入全国碳交易体系重点排放单位2020年度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的通知2021-09-17
-
焦点访谈:碳交易助力碳减排2021-09-15
-
碳交易试点地区电力部门配额分配比较研究及对全国的借鉴2021-09-12
-
IIGF观点 | 2020年全球碳市场发展概览及对中国建设碳市场的启示2021-09-09
-
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配额分配制度分析2021-09-06
-
加快推进碳市场建设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21-09-01
-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海螺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涉碳交易、低碳标准制定等2021-08-31
-
清华大学专家研判中国碳交易市场形势与趋势2021-08-27
-
苗中泉: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趋势研判2021-08-27
-
中国碳交易市场新蓝海及相关法规梳理2021-08-27
-
人民日报:全国碳市场总体交易价格稳中有升2021-08-26
-
一个碳中和方案的落地之路 今年四川碳市场CCER交易量增近5倍2021-08-25
-
钢铁企业如何参与碳交易?2021-08-24
-
全国碳市场如何助力碳减排?2021-08-23
-
碳交易过程中涉及哪些税务问题202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