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全文实录 | 生态环境部召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7-27 10:02:23
热度:42

全文实录 | 生态环境部召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7月26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必久先

7月26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必久先生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问题。

刘友宾: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参加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原定于6月份举办的以碳市场建设为主题的例行新闻发布会,根据工作安排,已于7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先生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和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先生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对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7月14日至20日,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顺利完成督察反馈。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必久先生,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先通报几项我部近期重点工作。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

近日,经党中央批准,在生态环境部成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7月7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大会。

研究中心是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具体职责主要是制定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确定研究方向和拟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宣传、理论研究、制度创新和实践转化等相关工作,负责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部门和单位。

研究中心将科学谋划、加强设计,高起点建设,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精尖专家队伍,努力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究高地、学习宣传高地、制度创新高地、实践推广平台和国际传播平台,充分彰显研究中心在服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二、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上半年,生态环境保护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开局良好。

一是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全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总体呈逐月改善态势。臭氧浓度为1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全国优良天数比例为84.3%,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下降原因主要是3月几轮境外源为主的强沙尘天气过程拉低了优良天比例,但二季度空气质量与一季度相比明显好转,尤其是4月、5月,优良天数比例和PM2.5浓度指标均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月度最优值。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及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同比变化均优于全国。

二是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国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1.7%,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三是全国土壤环境、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达标率同比上升,生态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生态环境部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谋划好“大事”,加快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顶层设计和目标任务分解;推进好“要事”,积极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落实,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守护好“底线”,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夯实好“基础”,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实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开好局起好步。

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平稳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交易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据统计,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首日的碳排放配额成交量410.4万吨,总成交额2.1亿元,全天成交均价51.23元/吨。截至7月2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483.30万吨,总成交额24969.68万元。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市场交易活跃,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市场运行平稳。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建立健全全国碳市场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对全国碳市场各环节的监管,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扩大行业覆盖范围,逐步纳入更多高排放行业,逐步丰富交易品种、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提升市场活跃度,充分发挥全国碳市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气候投融资的作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

四、“公转铁”工作有序开展取得显著成效

“公转铁”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推动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部通过秋冬季攻坚以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强化工矿企业环保监管,对采用铁路运输的生产企业给予支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重点区域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0年,全国铁路累计货运量44.58亿吨,同比增长3.2%,比2017年累计增加8.4亿吨,增长22.8%,保持了四年连续增长。2021年1-5月全国铁路累计货运量19.57亿吨,同比增长13.5%。

2020年已建成或开通铁路专用线共计81条。今年全国推进的铁路专用线约698条,目前已建成或开通53条,在建165条。其中127条重点铁路专用线中已建成或开通36条,在建37条,还有50条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着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持续推动货运铁路干线和专用线规划建设,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减少交通运输领域污染物排放。

刘友宾:下面,请徐必久副主任介绍情况。

徐必久: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7月这个很特殊、很重要的时间跟大家见面,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在今年开始的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当中,很多在座媒体朋友都给予大力支持,做了很多很好的报道,今天有这么多媒体朋友参加新闻发布会,说明了大家对这件事情的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表示感谢。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制度创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关键举措,是顺民意、解民忧的重要改革措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在每个关键的环节,每个关键的时刻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审阅每一批督察工作安排,督察报告,督察整改方案以及督察整改落实情况,为督察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

第二轮第三批督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首批督察,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严的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精准、科学、依法,圆满完成对8个省区的督察任务。7月14号—20号,已经完成督察反馈,8个省区正在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并推动整改落实。

这批督察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

一是把握督察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件办理情况作为重中之重,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二是突出严的基调。坚持问题导向,严字当头,坚持动真碰硬,查实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针对曝光的典型案例,跟踪督促,整改到位。

三是聚焦督察重点。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督察,高度关注严格控制“两高”项目,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落实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突出短板问题。

四是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解决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截至6月底,受理转办的2.9万余件群众举报,已办结或阶段办结约2.79万件。

五是注重方式创新,以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集中曝光40个典型案例,与长江、黄河生态环境警示片有机结合。

下一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国之大者”,持续开展第二轮督察,不断深化专项督察,继续抓好生态环境警示片的拍摄制作,切实推动督察整改,有序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

下面我愿意回答媒体朋友的问题。

刘友宾:下面请大家提问。

新华社记者:想请问第二轮第三批督察发现的问题整改的怎么样,后续工作还有哪些安排,谢谢。

徐必久:谢谢您的提问,您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

今年这批督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首批督察,对“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非常重要,所以在今年这批督察中,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严的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精准、科学、依法,圆满完成督察任务。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把这次督察的总体安排给大家简要作一个介绍,这样有助于大家更好理解这批督察发现的问题以及督察整改情况。

这批督察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重点突出。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以及国家重大战略中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贯彻落实情况。我们在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和去产能“回头看”落实不到位等方面取得很大突破,查处了一批突出问题,有不少形成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二是要求严格。开局之年“起好头”非常重要,将为整个“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奠定扎实基础。由于“十三五”期间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了松松劲、歇歇脚的念头。特别是面对“碳达峰、碳中和”刚性要求,呈现大上、快上、抢上、乱上“两高”项目的势头,必须坚决遏制。对此,我们态度鲜明,严肃指出问题,释放严的信号。

三是组织灵活。此次在副组长的组成上作了较大创新,大家都知道。这是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和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精神的创新性举措,有助于进一步形成合力。

四是方式新颖。首次以“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分五批集中曝光40个典型案例,做到有图、有影、有真相。

这次发现的问题整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对于群众举报的2.9万余件群众举报问题,现在已经办结或阶段办结约2.79万件。

二是对曝光的40个典型案例很多地方已经立行立改,有的正在加快推进整改。

三是对督察报告指出的所有问题,已经向地方进行了反馈,地方正在抓紧制定整改方案,将按程序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后推进实施。

大家对后续的安排很关注,对后续的整改也非常关注,这是督察工作的后半篇文章,督察的成效最终要看整改成效,以督察整改的成效来检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成效。对后续的整改安排主要考虑是:一是指导地方科学制定督察整改方案。督察整改方案是督察整改的根本依据,地方是制定整改方案的责任主体。整改方案上报党中央、国务院之前,我们会会同督察组对督察方案进行审核,有的还会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对有些问题还会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会审,力求整改方案更加科学、准确。

二是要督促抓好整改方案落实。主要有三项制度。第一,实施清单化管理和重点盯办制度。建立重点整改任务、全口径整改任务及行业问题三类清单,定期开展清单化调度,并组织对重点整改任务进行现场盯办,及时准确掌握整改进展。第二,建立定期报告抽查制度。被督察对象定期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整改落实情况,我们组织开展现场抽查,重大抽查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第三,公开制度。组织协调被督察对象对外公开督察整改方案、整改落实情况及验收销号情况,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建立整改保障机制。要建立通报曝光制度,开展督导、约谈和专项督察,严格验收销号制度,开展督察“回头看”。

同时跟大家也透露一个消息,为了更好的规范指导和促进督察对象做好督察整改工作,我们正在研究制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规定》,将按程序报批同意后印发实施。在这里,我们也欢迎媒体朋友们跟踪报道,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对督察整改中有什么好的问题线索也欢迎大家提供给我们。谢谢。

刘友宾:请继续提问。

澎湃新闻记者:从这次反馈意见来看,不少地方都发现了“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的情况,请问把“两高”项目纳入督察重点是什么背景?督察工作如何限制“两高”项目的盲目上马,谢谢。

徐必久:谢谢您的提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将碳达峰、碳中和落实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任由“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后果会很严重,会有三个直接影响:一是直接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二是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三是直接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十四五”开局之年,一些地方在盲目上马“两高”项目方面冲动还很强烈,有大上、快上、抢上、乱上的势头,必须坚决遏制。所以,我们这批督察将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作为查处的重点,同时跟大家通报一下,这也是今年拍摄的长江警示片、黄河警示片的重点。

我们主要从几个方面做了工作:

一是精心准备。把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纳入督察,对我们来讲也是新生事物,我们还是要提前做好功课,要准备好。在督察准备阶段,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统学习《节能法》等有关法规政策,了解能耗“双控”的政策以及有关省份的完成情况,加强与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的沟通,梳理形成相关省份“两高”项目清单。

在督察进驻阶段,我们专门安排专人、组建专组,从“十三五”能耗“双控”完成情况,“十四五”拟上马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环评手续办理等方面着手,我们认真反复核对地市、省份上报清单,以及国家层面掌握的情况,查实了一批突出问题。

在进驻结束后,对查实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纳入督察报告,经中央批准后反馈有关省份,有关情况已对外公开,我们将督促地方科学制定整改方案,推动整改落实。

二是严字当头,始终保持严的基调,该查处的查处,该曝光的曝光,对问题突出的形成典型案件对外曝光,持续传导压力,坚决遏制盲目上马“两高”项目冲动。跟大家通报一个情况,为了更好地总结这次各个督察组在发现“两高”项目问题方面的情况,以及为后续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撑,我们专门制定了怎样在以后的督察当中更好地查处严控“两高”项目的模板,这也是督察工作的一个特点,在一些工作当中对于面临的新任务,都会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经验,制定相关的模板、制度,来更好地指导后续的工作。

三是紧盯不放。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不仅是这批督察的重点,也是今后批次督察的重点内容。在黄河警示片摄制中也是重点,黄河警示片相关的问题已经移交地方了,长江警示片现在正在拍摄过程之中,盲目上马“两高”项目也是重点。对督察以及警示片发现的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的问题,我们将咬住不放,一盯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

四是标本兼治。严格落实中央有关文件要求,落实《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制度。我们配合发改委、工信部完善相关政策并进行现场检查,进一步督促被督察对象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谢谢。

科学日报记者:从这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布的一些典型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问题是在之前已经多次通报过的,对于这种情况督察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整改落实措施,谢谢。

徐必久:应该来讲,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是高度重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大家积极配合,共同推动整改。这些年督察整改的成效总体是明显的,在这里我给大家报告三组数字,便于大家从总体上来把握督察整改成效。

第一组数据:自2015年督察试点以来,累计受理转办群众举报23.7万余件,绝大多数已办结或阶段办结。第二组数据:根据地方上报情况,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共明确3294项整改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3067项,完成比例超90%,其余任务正在积极推进。第三组数据: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共移交509个责任追究问题,问责党政领导6000多名,其中省部级干部近20人,厅局级干部900余人,处级干部2800余人。

应该讲,督察取得了“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效果,经得起各方面检验,但一些地方和部门确实也存在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的问题,有整改反弹的问题,也有整改不到位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在督察整改工作中要求不严、标准不高。二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督察是一阵风”,在推进整改时着力不够、敷衍应付。三是动真碰硬不够,好改的问题改了,但是对一些可能难度大的、矛盾多的问题,往往力度不够。四是长效机制不健全,有的时候后续投入、措施没有跟上,部分整改工作虎头蛇尾,甚至出现“拉抽屉”的现象,整改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对于督察整改,第一要提高认识。认识到位了工作才能到位,很多问题才能解决。现在之所以出现了整改方面的问题,确实有一些是地方调门高、落实差导致的。

第二是要压实责任。督察整改的主体责任是被督察对象,被督察对象一定要把责任层层传导下去,根据督察了解的情况,这些年省级党委政府对督察整改的认识是非常到位的,但在往下传导的过程中有时候不够。

第三要真抓真干,把事情做扎实。有的问题就差临门一脚,再紧一紧,再动一动,再推一推就能解决,但往往在最后松劲了。

为切实抓好督察整改,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指导编制督察整改方案,通过实施清单化管理和重点盯办、建立定期报告抽查制度等手段督促地方抓好整改落实,通过建立验收销号制度、开展督导约谈和专项督察、实施督察“回头看”等措施保障整改落实;通过加强督察整改效果的公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接受群众检验。

同时,我们也建立一个好的导向,对地方整改到位、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我们作为正面典型来进行宣传报道。今年我们针对这几年地方督察整改做得好的,专门出了一本书,在会后会送给记者朋友们。另外,对督察整改不到位的,我们会紧盯不放。特别是对曝光的典型案例,我们要持续跟踪报道。再给跟大家通报一个情况,我们已经和中宣部达成了共识,对曝光的典型案例、整改情况、舆论监督建立联动机制,后期会邀请中央媒体持续跟进报道,直到问题解决,同时也欢迎主流媒体和社会媒体朋友们对督察整改情况进行宣传报道。谢谢大家。

封面新闻记者: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曝光40个典型案例,请问典型案例的选取标准是什么,这些典型案例有什么特点,另外采访中发现地方对典型案例曝光问题更加重视,请问环境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徐必久:谢谢您的提问,您提的问题是地方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大家都很关心关注的问题。公开典型案例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聚焦突出问题,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氛围的重要举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我们是坚持严的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对公开曝光典型案例,韩正副总理有明确要求,被督察对象怕我们曝光什么,我们就要曝光什么,所以我们曝光的典型案例就是按照这样的原则选取出来,曝光出来,有利于传导压力,更好地推进工作。

这次我们周密谋划,精心组织,集中曝光40个典型案例,充分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推动地方真抓、真干、真落实,取得显著效果。

一是聚焦重点。在典型案例选取当中首先要聚焦重点,紧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聚焦长江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重点工作,查实曝光一批盲目上马“两高”项目,违法采矿采石,侵占保护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是创新方式。这次是每个省都是五个案例,在督察组进驻的时候组长明确告知,地方给予积极支持。这次也是首次采取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使每个案例都是有图有影有真相,深刻反映生态环保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有利于媒体朋友们在后续做更深入的解读,很多媒体朋友们在后续典型案例跟踪的报道方面,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很好宣传报道。在此,也向大家表示感谢。

三是客观准确。精准也是典型案例的生命线和底线所在,每个案例从调查、撰写、定稿,都要经过督察组、督察办层层审核把关,并在发布前两次征求地方党委政府的意见,确保案例经得起多方的检验。

四是同频共振。这次感谢媒体界的朋友们,感谢宣教司在这方面做了精心安排,我们邀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法治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以及澎湃、新京报、封面新闻等市场化新媒体的40多位记者进行深度报道,大家很不容易,也很辛苦,很投入,很敬业,我跟好几位在一起,甚至有的很危险的地方大家也都去了,真是耐着高温酷暑,大家与督察人员并肩战斗,深入一线,撰写了大量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大大提升了典型案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典型案例曝光,我们初步总结有这样三个方面很明显的效果:

一是全社会切实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二是典型案例曝光的的确确让地方领导同志坐不住,等不了,在典型案例曝光以后,8个省区的党政主要领导都在第一时间作出了批示,有些亲赴一线督促地方进行整改。

三是典型案例曝光也是一次很好的交流指导,非常感谢媒体朋友们的支持,我们根据这次典型案例曝光的经验做法,对相应的模板也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在这个地方也跟大家通报几个情况。

一是对典型案例曝光的问题,我们会紧盯不放,纳入重点问题盯办清单。

二是会持续跟踪报道,我们跟中宣部也有相应的机制,也请媒体朋友们继续给予报道。

三是在后续的督察过程中,继续坚持典型案例曝光好的做法。在这个方面也提前向同志们、向朋友们发出邀请,在第四批督察进驻期间,还会邀请中央主流媒体以及其他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参与典型案例的撰写报道,到时候欢迎大家参加,谢谢。

大众日报海报新闻记者:我们梳理发现被通报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不管群众反映怎么强烈,但是重点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通过督察来平衡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谢谢。

徐必久:谢谢您的提问,你提了一个大家一直很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这些年来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督察的重点。督察不是发展的对立面,而是发展的助推器,督察就是要引导地方协调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督察要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对黑色发展坚决说不。你刚才提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解不深不透,还没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还没有真正领会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还没有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这个问题的确是老问题,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也是永恒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特别是在遇到一些困难,面对一些不该上的项目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保持战略定力。面对“两高”项目,面对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项目,我们能不能把总书记一直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好,能不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二是价值观存在偏差。一些地方没有及时转变,片面追求GDP快速发展等,对污染企业下不去手,压力传导不到位,有的甚至成为污染行为的“保护伞”。

三是责任落实不到位。对生态环保工作,有的有部署没有方案;有的有方案没有落实;有的把说了当成做了,把做了当成做成;有的甚至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

从近几年实际看,督察的成效正在显现。通过督察,一批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项目被叫停,一批绿色产业加快发展,一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得到实施,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下一步,我们将从前端、中端、后端三个层面着力。在前端立足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服务高质量发展;在中端立足机制建设,推动地方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不断夯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在后端立足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紧盯问题整改,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谢谢。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之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当中出现了督察组的行程被泄密的问题,刚刚结束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当中,第五督察组刚开始出现了车牌被泄密的现象,很多地方可以提前准备,用提前整改的方式来应付督察,敷衍整改,想请问一下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般怎么处理,在今后督察当中如何防止这些问题再发生,谢谢。

徐必久:谢谢您的提问。您提的问题在这批次督察进驻期间就已经向社会通报,媒体也进行了报道,而且我看到媒体反映也很强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开展以来,从总体上来讲,有关地方和单位还是高度重视的,也是积极配合的,将督察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也作为解决地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机会。很多地方和部门积极主动配合,认真抓好整改,大家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共同把督察做好。对这个大局我们还是要充分肯定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单位存在着弄虚作假的问题,动起歪脑筋,对这个情况跟大家也报告一下,应该说我们是有心理准备的,也早有防范。

一是有备而来。对于督察中查实的问题,我们不仅仅是靠督察进驻这一个月的时间来做的,而是要提前做大量准备工作,在进驻前两三个月,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问题摸排,可以说督察进驻前有很多问题线索、证据链已经固定,一些地方和单位如果不把功夫下在平时,靠临时搞突击,来蒙混过关,肯定是不行的。

二是多管齐下。督察不仅仅只有传统的手段,靠眼睛看,靠鼻子闻。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会通过个别谈话、资料查阅、走访问询等方式来了解。同时,我们也会通过大尺度、长时间的卫星遥感解析,无人机航拍以及快速检测等手段来分析一个地方的情况,能够迅速准确查明问题。

三是严惩不贷。对于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我们态度鲜明,就是要严肃查处,严惩不贷。给大家举一些例子,今年第二轮第三批督察期间,通过典型案例曝光了一些地方弄虚作假的问题,大家可能印象比较深的是云南杞麓湖的造假案例,杞麓湖的造假应该说在这些年所发现的造假案件当中是登峰造极的,是有设计、有谋划、有工程、有方案,政府、企业、个人联手的造假案件。在这里我也向督察组的同志致敬,在督察进驻期间,他们就跟我讲,说在杞麓湖那个地方可能发现大案,因为“事出反常必有妖”,感觉到周边有很多违反常识的情况存在,他们通过对湖岸、围栏工程、生态调水工程等深入调查,最后查清了弄虚作假的情况。所以说,弄虚作假不管手段多高明,最终都会被发现,在这里我也请媒体界的朋友们多呼吁,大家还是要把功夫下在平时,下在日常,做细功夫,做真功夫,做硬功夫,把问题解决掉,不要去弄虚作假,否则最后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对于杞麓湖这个案例,云南省纪委拍了一整套的警示片,叫《杞麓湖的呐喊》,拍得非常好,我建议媒体朋友们有机会看看。

在后续的督察当中,我们会一如既往严督严查严惩弄虚作假问题,推动有关地方和单位同督察组相向而行,同向发力,共同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据了解,中国日前正式接受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并将于9月15日生效。请问我国接下来在履行修正案和氢氟碳化物管控方面有哪些安排?

刘友宾:2021年4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时,正式对外宣布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以下简称《基加利修正案》),加强氢氟碳化物(HFCs)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开启了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历史新篇章。2021年6月17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了中国政府接受《基加利修正案》的接受书。该修正案将于2021年9月15日对我国生效(暂不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HFCs是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常用替代品,虽然本身不是ODS,但HFCs是温室气体。《基加利修正案》的实施,将对保护臭氧层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在未来《基加利修正案》实施过程中,将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同时也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一员,我们将严格履行国际承诺,与各缔约方开展务实、透明、深入的国际合作,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一是将HFCs管控纳入国内法律法规体系。修订《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启动调整《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和《中国进出口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名录》,将HFCs纳入法律法规和《蒙特利尔议定书》履约工作管控范围。

二是将HFCs削减计划纳入《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开展HFCs数据收集分析和行业调研,研究提出HFCs未来实施削减的领域和路线图、政策管理措施。

三是建立和实施HFCs进出口许可证制度。联合有关部委启动HFCs进出口商品编码工作,开展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审批系统的增容改造,将HFCs纳入审批系统。

四是研究出台三氟甲烷(HFC-23)管控政策。《基加利修正案》共管控物质18种,其中17种作为商品生产和使用,HFC-23是化工工艺过程中无意排放的副产物。我们将按照要求,研究制定HFC-23管控政策,规范和指导相关企业的HFC-23控排工作。

央视财经记者: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确立实施以来,督察的范围不断扩大,请问接下来在制度上还会有哪些创新,谢谢。

徐必久:谢谢您的提问,督察制度从建立实施到完善,有一个过程,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实践的需要。建立并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制度安排。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年实践,基本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和重要情况向大家报告一下。

2015年8月,《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印发实施,标志着督察制度由此起步。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督察制度框架、程序规范、权限责任等。今年5月份,印发了《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办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100多个模板范式,并且根据每一轮、每一批的具体情况及时修改完善,进一步规范督察工作。比如,第二轮第三批督察进驻结束以后,我们围绕严控“两高”项目、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怎样督察,怎样发现问题,制定了模板。根据大家的建议,结合督察实践,对个别谈话、典型案例公开、信访举报等模板范式进行了修订。

2019年1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韩正副总理任组长,组成部门包括中办、中组部、中宣部、国办、司法部、生态环境部、审计署、最高检,进一步强化督察的领导体制。

“十四五”以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对督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这是落实“三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对国家重大战略落实情况开展督察的必然要求,也是督察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我们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进一步完善督察体制机制。目前,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中央和省级两级督察体系已基本建立。接下来,我们还会在进一步完善督察体制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督察效能。

二是进一步夯实督察法治基础。随着督察事业的发展,我们在督察的组织形式、重点内容等方面做了探索。特别是这一批督察,我们在督察组副组长人选,督察重点确定,典型案例曝光等方面都有较大创新,这些新的要求和成熟的做法,我们将会适时通过制定党内法规的形式来固化。

三是进一步强化督察整改闭环管理。督察整改是督察的“后半篇文章”。对于督察和警示片来说,发现问题是手段,整改是目的,发现问题也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强化整改,形成闭环。在前面已经向大家通报了,我们正在研究制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规定》,将进一步夯实各方面的整改责任,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督察管理闭环。

四是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中央对督察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的期待越来越高,督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但督察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督察人员长期加班加点,在一线摸爬滚打。我们将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素质本领,锤炼过硬作风。如何进一步完善督察制度,在这方面我们还要下很多功夫,要进一步汇报沟通,在这方面也请媒体朋友们继续关注,谢谢。

路透社记者:据悉,欧盟正研究制定碳边境税相关方案,涉及钢铁、铝、水泥、电力等。请问生态环境部对碳边境税有何看法?中国是否也在研究碳边境税问题?

刘友宾:降低关税、减少壁垒,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

碳边境调节机制本质上是一种单边措施,无原则地把气候问题扩大到贸易领域,既违反WTO规则,冲击自由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严重损害国际社会互信和经济增长前景,也不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原则和要求,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以及“自下而上”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的制度安排,助长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之风,会极大伤害各方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和能力。

中方始终认为,多边主义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唯一出路。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各国是命运共同体,应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国家自主决定的制度安排,通过更广泛的全球合作,采取符合各自国情的气候行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南方周末记者:此前生态环境部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将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请问目前工作的进展如何,现阶段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未来有何计划,谢谢。

徐必久:谢谢您的提问。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重大战略,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职责所在,也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将碳达峰、碳中和落实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部坚决贯彻落实,我们及时将相关的任务纳入到督察之中,具体来讲跟大家介绍几方面情况:

一是紧密结合。就是将例行督察和警示片的拍摄紧密结合,这是第二轮第三批督察及以后各批次督察的重要特点,把例行督察和长江、黄河的警示片紧密结合起来,做到问题共享,成果共用,也将大家关注的问题都纳入进来。

二是聚焦重点。第二轮第三批督察和两个警示片的拍摄,都明确了相应的重点,其中就把盲目上马“两高”项目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举措,必须严格落实。再如,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也纳入了例行督察和警示片的拍摄。

三是查处一批问题。大家也都了解,我们曝光的典型案例当中有很多都跟您刚才提到的几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的,我们曝光了一批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的典型案例,曝光了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破坏红树林的问题,也曝光了长江大保护方面的有关问题,这在后续反馈的督察报告中也都有体现,报告的主要内容我们已经向社会公开。同时,在这里也跟大家透露一下,在2021年长江警示片的拍摄过程中,我们已经查实了一些问题,现场调查的同志非常辛苦,通过连续多天的日夜蹲守,运用传统和高科技相结合的手段,发现这些问题很不容易,我们将会在后续进行适当的曝光、公开。后续主要考虑从这么几个方面推进:

一是对这些方面已经发现的问题,我们要纳入清单,近期进行现场盯办,督促地方整改。

二是继续将这几个方面重点任务和内容作为后续例行督察和正在拍摄的长江警示片的重要内容。

三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最新部署和要求,我们将不断深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谢谢。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已启动一周多的时间,请介绍一下这一周多来的运行情况?刚才您介绍,全国碳市场下一步还将扩大行业覆盖面,请问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哪个行业或哪几个行业有可能率先进入?

刘友宾: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自启动以来,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市场运行平稳,截至7月2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480多万吨,总成交额近2.5亿元。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00余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发电行业率先试水,但将来发电行业绝不会是“一枝独秀”,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目前,结合国家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我们已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钢铁、水泥等建材、航空、石化、化工、有色、造纸等高排放行业的数据核算、报送与核查工作,在这些行业中有着较为扎实的数据基础。

生态环境部已经委托有关行业协会研究提出符合全国碳市场要求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议,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气候投融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刘友宾: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