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海洋,治理微型塑料污染
保护海洋,治理微型塑料污染不久前,中国第三十七次南极考察队出征,开展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科学调查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执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污染物业务化监测。近年来,
不久前,中国第三十七次南极考察队出征,开展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科学调查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执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污染物业务化监测。近年来,在我国开展的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中,均检测出了海洋中的微塑料。相比大型塑料,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肉眼往往难以辨别,更隐蔽、不易清理,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
海洋微塑料到底从何而来?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海洋微塑料由大型塑料破碎化而来,另一部分来自流入大海的原料,如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等。事实上,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
2015年,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把海洋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等同于大型海洋塑料垃圾。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教授介绍,比较大的塑料被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误食,造成的往往是机械损伤,而微塑料过于细小,有可能进入生物体的其他器官,造成更大的伤害。微塑料本身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还能吸附环境里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根据化学污染物沿食物链的传递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累积的有毒物质往往越多。
海洋微塑料问题的严峻性还在于,有些塑料经过几百年才会完全降解。原有积累下来的大型塑料还在经历着侵蚀、风化、迁移、破碎至微小的过程,海洋塑料垃圾在洋流的作用下可远距离迁移,新的塑料还在源源不断产生。有统计表明,全球每年有几百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新旧叠加,海洋微塑料的总量令人担忧。
在生态保护领域,有一项预警性原则。面对存在潜在危害的污染物,需要提前做好应对、尽早介入。我国是塑料制造生产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始终积极推进无害化处理,努力从源头减少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我国近海表层水体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尤其在沿海地带,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清洁海滩的活动。随着海洋调查的深入研究、微塑料知识的科学普及,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保护海洋的行列。
万物生灵息息相关,立足长远,必须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海洋微塑料防治相关工作不仅涉及监测调查、塑料生产和回收处置,还涉及法律政策制定、社会公众环境意识教育等多个方面。面向未来,既要在塑料源头和去向上下功夫,比如尽量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强对微塑料的拦截和降解处理等,也要提高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共同呵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
开门红!启迪环境济南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发电一次成功!2021-01-21
-
有才!北京退休大爷用画笔记录小区垃圾分类桶站值守故事2021-01-21
-
“广袖善舞”!宁波市镇海区这4个字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2021-01-21
-
贵州贵阳: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2021-01-21
-
辽宁沈阳:5月起个人随意倒垃圾最高罚200元2021-01-21
-
河北制定《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控制标准》2021-01-21
-
以“三个强化”为抓手,陕西省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2021-01-20
-
河北:核酸检测点医疗废弃物严禁混入生活垃圾2021-01-20
-
宁波这个无物业小区虽旧却净,源于一群垃圾分类“先行者“!2021-01-20
-
你知道被丢弃到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都去哪了吗?2021-01-20
-
北京密云:垃圾分类有问题?你需要一位“楼管家”2021-01-20
-
西安城管通报12起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典型案例2021-01-20
-
四川《雅安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若干规定》施行!2021-01-20
-
宁波垃圾分类督导员就地过年,物业送上新年健康大礼包2021-01-20
-
四川德阳:构建垃圾分类“全链条”体系,形成各环节无缝对接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