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压力外扩思路 垃圾分类如何“不掉链子”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8 16:33:57
热度:54
内生压力外扩思路 垃圾分类如何“不掉链子”【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听垃圾分类宣扬了十几年,真正发力的时候就要到了。如何确保我国垃圾分类不再“重蹈覆辙”,不
【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听垃圾分类宣扬了十几年,真正发力的时候就要到了。如何确保我国垃圾分类不再“重蹈覆辙”,不再“明进实退”?充分打开思路,注重实效,有针对性采取对症手段,让居民感到实实在在的分类压力。内生压力外扩思路 垃圾分类如何“不掉链子”
从分类开始,一场“垃圾革命”浩浩荡荡,大到一线城市,小到村镇民居,无一不被席卷而入。事关民生大计,牵涉生态文明,垃圾分类终于揭掉了“不愠不火”的标签,在强制分类新要求下开启了加速度。
对于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状况来说,充分打开思路,出真知,见实效很重要。
垃圾有干有湿之分,有可回收不可回收之分,有有害的也有无害的,有大件的也有小件的,一次分不好就分两次,两分法不够用就采取四分法,总能找出一个有效的模式。
垃圾的种类有很多,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电子垃圾、废旧塑料、包装纸箱,特殊类别可以特殊处理。比如餐厨垃圾统一收集处置,建筑垃圾就地消纳制成再生骨料,旧电池设立回收箱,旧家电开通上门服务。
垃圾分类方式,并不是别人用得好就要全盘复制。垃圾桶不合适?换;垃圾袋难溯源?贴二维码;责任难锁定?一键绑定实名制;绿色积分效果不明显?“萝卜大棒”齐上阵。
垃圾分类就只是环卫公司的事儿?当然不,连通固废处置和再生资源,利用专业技术,全产业链实现垃圾分类的上下游整合,确保“不掉链子”才能保证分类结果尽如人意。
针对不同建筑结构的垃圾分类,区别对待,大化利用资源,划区块推行更有效。
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公共场所、事业单位、居民小区这种不同“圈子”中推行垃圾分类,自然要有些不一样的手段。就好比在商场不能要求消费者定时定点扔垃圾,为写字楼每个座位分配一排垃圾桶也并不现实,而并不是每个居民区都适用挨户上门收那一套。
以生活圈为单位,实现区块化治理是较为有针对性的做法。公共设施建设,居民楼设施建设以及乡镇基建都有着不小的差异,这也决定了无法一个模子刻到底。或是集中消费群体,或是生活居家,或是休闲娱乐,走一条便于“随手分”的道路,覆盖“衣食住行”。
而区块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生活居家这一块,城市小区,乡村小楼,独排独栋,建筑公寓,从哪里寻得突破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宣传教育,从基础的分类垃圾袋和分类垃圾桶开始,可以集中派发,也可以做统一要求。
当然,目前生活垃圾分类还要靠居民自觉和积极行动,凝聚共识形成内生压力。
虽然我国垃圾分类已经有了从鼓励到强制的突破,但是短期内受影响大的还是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以及工商业领域。在生活垃圾分类领域,居民仍然是行动的主体,并且视地方引导的深刻性决定是否积极参与这项半公益活动。
居民形成自治逻辑很重要,同时要能够认识到垃圾分类与自身的利益相关性。这里所指的“利益相关性”并不局限于“赚积分,兑奖励”、“上红榜,贴红花”这样的既得利益,还有在“垃圾围城”形势下的利益大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意味着,垃圾分类内压正在逐渐形成,团体间形成了某种共识,这才是将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坚持下去的源生动力。至于如何增强意识,进行宣传也好,利用示范效应也好,邻里相互监督也好,都是可以尝试的方向。
有业内人士从成功经验中总结出两条等式:
一:政府呼吁+地方发力+居民觉醒+全社会参与=攻坚善治
二:社区教育+邻里监督+示范带头+志愿服务+帮困带亲=关联分类
实际上,这可能并不一定准确,也可能并不全面。但是总的来说,垃圾分类确实离不开的几大关键因素就是:政策要给力,群众要有压力,落实要尽全力,实现“全民分类”要既靠脑力也看行动力。
从分类开始,一场“垃圾革命”浩浩荡荡,大到一线城市,小到村镇民居,无一不被席卷而入。事关民生大计,牵涉生态文明,垃圾分类终于揭掉了“不愠不火”的标签,在强制分类新要求下开启了加速度。
对于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状况来说,充分打开思路,出真知,见实效很重要。
垃圾有干有湿之分,有可回收不可回收之分,有有害的也有无害的,有大件的也有小件的,一次分不好就分两次,两分法不够用就采取四分法,总能找出一个有效的模式。
垃圾的种类有很多,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电子垃圾、废旧塑料、包装纸箱,特殊类别可以特殊处理。比如餐厨垃圾统一收集处置,建筑垃圾就地消纳制成再生骨料,旧电池设立回收箱,旧家电开通上门服务。
垃圾分类方式,并不是别人用得好就要全盘复制。垃圾桶不合适?换;垃圾袋难溯源?贴二维码;责任难锁定?一键绑定实名制;绿色积分效果不明显?“萝卜大棒”齐上阵。
垃圾分类就只是环卫公司的事儿?当然不,连通固废处置和再生资源,利用专业技术,全产业链实现垃圾分类的上下游整合,确保“不掉链子”才能保证分类结果尽如人意。
针对不同建筑结构的垃圾分类,区别对待,大化利用资源,划区块推行更有效。
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公共场所、事业单位、居民小区这种不同“圈子”中推行垃圾分类,自然要有些不一样的手段。就好比在商场不能要求消费者定时定点扔垃圾,为写字楼每个座位分配一排垃圾桶也并不现实,而并不是每个居民区都适用挨户上门收那一套。
以生活圈为单位,实现区块化治理是较为有针对性的做法。公共设施建设,居民楼设施建设以及乡镇基建都有着不小的差异,这也决定了无法一个模子刻到底。或是集中消费群体,或是生活居家,或是休闲娱乐,走一条便于“随手分”的道路,覆盖“衣食住行”。
而区块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生活居家这一块,城市小区,乡村小楼,独排独栋,建筑公寓,从哪里寻得突破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宣传教育,从基础的分类垃圾袋和分类垃圾桶开始,可以集中派发,也可以做统一要求。
当然,目前生活垃圾分类还要靠居民自觉和积极行动,凝聚共识形成内生压力。
虽然我国垃圾分类已经有了从鼓励到强制的突破,但是短期内受影响大的还是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以及工商业领域。在生活垃圾分类领域,居民仍然是行动的主体,并且视地方引导的深刻性决定是否积极参与这项半公益活动。
居民形成自治逻辑很重要,同时要能够认识到垃圾分类与自身的利益相关性。这里所指的“利益相关性”并不局限于“赚积分,兑奖励”、“上红榜,贴红花”这样的既得利益,还有在“垃圾围城”形势下的利益大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意味着,垃圾分类内压正在逐渐形成,团体间形成了某种共识,这才是将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坚持下去的源生动力。至于如何增强意识,进行宣传也好,利用示范效应也好,邻里相互监督也好,都是可以尝试的方向。
有业内人士从成功经验中总结出两条等式:
一:政府呼吁+地方发力+居民觉醒+全社会参与=攻坚善治
二:社区教育+邻里监督+示范带头+志愿服务+帮困带亲=关联分类
实际上,这可能并不一定准确,也可能并不全面。但是总的来说,垃圾分类确实离不开的几大关键因素就是:政策要给力,群众要有压力,落实要尽全力,实现“全民分类”要既靠脑力也看行动力。
-
推进垃圾分类产业化发展 破解“垃圾围城”仍需久久为功2019-09-18
-
纵观四大城市样板 探索垃圾分类“中国模式”2019-09-18
-
鼓励和强制相结合 埋下垃圾分类绿色“种子”2019-09-18
-
垃圾分类成“漏网之鱼” 收运回收如何深度融合?2019-09-18
-
住建部:3月底前46个重点城市出台垃圾分类计划2019-09-18
-
解决白色污染看两“头” 推进垃圾分类促长效2019-09-18
-
垃圾分类试点十余年仍难推进 这几道坎亟需跨越2019-09-18
-
从“鼓励”到“强制” 垃圾分类已成必答题2019-09-18
-
强制垃圾分类落地在即 这些企业将受益匪浅2019-09-18
-
十几年“原地踏步” 垃圾分类步限塑令后尘?2019-09-18
-
垃圾分类缘何难推进? 专家学者来把脉2019-09-18
-
垃圾分类一体化渐成新趋势 或将打开百亿市场空间2019-09-18
-
垃圾分类缺什么?“乱而不从心”亟须改变2019-09-18
-
非试点城市积极参与 垃圾分类前端市场规模达300亿2019-09-18
-
46城以“国际先进”为目标 加快探索垃圾分类模式201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