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汾河流域统筹推进水土保持与污染防治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10-12 10:07:28
热度:87

汾河流域统筹推进水土保持与污染防治 图为山西省太原市晋阳湖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后对比。资料图片 流经千里,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庙前村,汾河最终汇入黄河的怀抱。&ldqu

  

图为山西省太原市晋阳湖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后对比。资料图片  

流经千里,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庙前村,汾河最终汇入黄河的怀抱。“这里的水质已经累计17个月退出劣Ⅴ类。”在汾河入黄国考断面监测站,市生态环境局万荣分局局长薛锋展示了2018年-2020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指标的对比图。  

几组数据如此简单、直观,但透过展板,我们看到的是整个汾河流域6市45县(市、区)的治汾成效,看出的是山西打赢汾河流域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力度与决心。  

“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这是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又面临黄土高原的脆弱生态,3年来,山西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下“一盘棋”攻坚治汾?9月21日-25日,中华环保世纪行2020年宣传活动采访团从汾河源头一路南下,深入忻州、太原、晋中、运城等地进行了探访。  

截污治污,严控入河排污口  

9月21日,在汾河治理三期工程晋阳桥段,宽阔的河面波光粼粼,几位市民在河边慢跑。可谁能想到,过去,这里一度断流。  

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煤炭、焦炭、化工等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的经济格局,使汾河流域结构性污染矛盾十分突出,生态遭到极大破坏。  

“在汾河河道径流中,天然径流占比不足10%,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废水占比高达90%以上。污染排放量大成为汾河水质改善不明显的现实原因。”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袁进说。  

严控入河排污口,成为汾河流域治污的关键。2019年5月,山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情况,建立问题清单,实现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目标。  

即便受春节假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太原市汾东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步工程的建成投用也没有耽搁。这座处理能力2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仅用时150天建成,创造了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新太原速度”。  

“这是实现太原建成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关键工程,开始运行的第二天,温南社国考出境断面的水质就达标了。”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局长张建伟说。“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汾河,是造成汾河太原段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按照《关于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山西各市要建立地表水断面—排污口—污染源清单。对于严重影响河流断面水质的排污单位,要在限定时间内彻底完成整治;对不能完成入河排污整治任务的排污单位,各市应进行挂牌督办。  

晋中市灵石县是山西省27个汾河干流县之一。“确保不让一滴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汾河,是我们做出的庄严承诺。”灵石县副县长籍永利说。为此,灵石县2019年-2020年投资2600万元实施了汾河(灵石段)排口整治工程。围绕工业企业污染源这一重点,投资3亿元搬迁关闭汾河沿线污染企业91家,完成两家企业废水深度治理和14座煤矿矿井水处理站提标改造。聚焦农业污染源这一难点,投资4800万元完成禁养区内19家养殖业企业搬迁。  

通过上下游共同努力,截至今年6月底,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并保持稳定达标。  

护好源头,累计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万余平方公里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黄河中游,地形起伏大、黄土土质疏松,“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是治理汾河要突出抓好的两个方面,必须统筹考虑。”山西省副省长贺天才介绍。  

9月23日,采访团一行来到汾河源头忻州市宁武县。即便是工作日,又下着小雨,仍有不少游客在汾河源头景区游览。清可见底的河流和络绎不绝的游人,是宁武优美生态环境的最好证明。  

“宁武境内大小煤矿曾一度达到200多家,全县95%的财政收入和煤炭有关。”宁武县东寨镇人大主席杨超军说:“密集的煤炭开采对汾河水量的影响特别大,尤其是枯水期。”  

为了保护汾河源头,宁武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据县治汾指挥办主任李建明介绍,在汾河干流两侧3公里范围内,已累计关停各类企业511家,整合大中型煤矿17座,重点保护区域全部退出了煤炭等矿山资源开采。  

不仅是关停污染源,宁武县持续开展了三期汾河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前后共27年时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1.3平方公里,年均减少输沙146.5万吨。  

水土流失同样严重的还有晋中市灵石县。灵石县副县长籍永利说:“‘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造林4.68万亩,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实现水土流失治理近20万亩。同时,完成99处煤矸石封场处理、53处煤矸石场规范治理等。县域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6.62%,极大降低了对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数据显示,山西已累计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万余平方公里,向黄河年输沙量由20世纪末的1.2亿吨,减少到目前的1700万吨,蓄水保土能力明显增强。  

强化法治、机制保障,  

实现汾河流域综合治理长效化  

汾河今日的变化,源于几年来山西全省上下的持续发力,更离不开法治和机制的保障。  

2018年9月,《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出台,形成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三管齐下、系统推进的治理格局,同时推动政府、市场两手发力。2019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决定》正式施行,一场保护汾河的攻坚战在三晋大地全面打响。  

随后,《全面消除地表水国考劣Ⅴ类断面总体方案》《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方案》等,明确了消除全省地表水国考劣Ⅴ类断面的具体治理措施和重点工程任务,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配套措施,绘就了山西水污染治理的“作战图”。  

今年,山西又印发《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将在15年内投入870多亿元,进行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  

“2018年-2020年,我们连续3年组织开展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全面推进汾河流域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俊明说。  

在法规政策的引领下,山西全面加强汾河治理的部门联动、上下联动。2019年,围绕到2020年消除国考劣Ⅴ类断面总体目标,省直5个相关部门建立了“159”工作机制,共同推进9项重点治理任务。沿汾6市45县(市、区)党委、政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细化攻坚举措,落实任务要求,建立部门联动、水污染联防联控、生态补水联合调度等工作机制,汾河水环境治理合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正在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