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论人口迁移流动与环境保护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7 20:55:43
热度:85

论人口迁移流动与环境保护郑慧王志刚(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275)迁移流动的机制,概述了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并重点论述了人口迁移流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针对与环境关


郑慧王志刚(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275)迁移流动的机制,概述了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并重点论述了人口迁移流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针对与环境关系尤为密切的人口迁移和旅游型人口流动提出了消除或减免其环境影响的措施。


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两大基本国策,这说明人口问题与环境保护问题在我国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逐渐增多,规模(流动人口数量、空间尺度等)也越来越大。人口流动在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其它问题。人口流动对环境的影响应当予以充分重视和必要的关注。


1人口迁移、人口流动与流动人口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界定,在本地居住未满1年的移民就是通常所说的流动人口。广义地,因业务、劳动、旅游、学习、开会、探亲、访友等原因短期离家赴外地活动的人们也包括在流动人口之列11.人口流动是一个动态概念,指流动人口的运动过程或状态。人口迁移通常指由政府部门所组织的从原居住地搬迁到新的居住点的运动过程,一般具有长期性、永久性特点。


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都是动态的,可合称为人口移动。人口移动是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背景下的有场运动121. 2人口迁移流动的动因或机制白光润等认为2“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形成了人口迁移的区域生态场势”“人口移动是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背景下的有场运动。因此,可以说正是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拉动了人口的迁移和流动,而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则是形成人口迁移流动的内在动力。


具体来讲,人口迁移流动的动因除了有业务、劳动、旅游、学习、开会、探亲、访友等,另外还包括就业、政府行为、逃避战乱与灾害(环境恶化与自然灾害)等。前者往往具有短期特征,一般属于人口流动范畴,而后者则具有长期性特点,多属于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流动的积极意义或作用人口迁移流动的适度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能够促使人力资源按照市场原则合理配置,不断推进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实现最优配置,促进人口、资源和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发挥杠杆作用。具体而言,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积极意义有:推动了产业非农化和人口城镇化;满足了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为内地疏散过重的人口压力和发展经济开辟了广阔途径;利于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素质。


4人口迁移流动的环境影响原新4等根据环境功能属性提出环境功能的四种竞争:数量竞争、质量竞争、空间竞争和时间竞争,“空间竞争是指人类对空间的过度占用导致过于拥挤从而产生不可持续性后果,如环境生态生态功能降低、物种多样性丧失以及人类生存空间内部的拥挤等。人口迁移流动改变了人口的区域分布,使得迁入(或流入)地人口规模迅速扩大,不可避免地会加重该地区环境功能的四种竞争。


对某地区而言,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口承载力(主要是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环境承载力(人均资源占有量、污染负荷量等)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一个最优值和一个最大阈值,而且是相对不变的。但是,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或流入)必然会改变本地区人口与环境原有的生态平衡,甚至打破原有人地关系的空间格局,使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例如,青海省一些地区人口的大量迁入,远远超出生态环境容量,柴达木盆地1949年以来人口由1万多人骤增至20多万人,由于耕地严重不足,毁草、毁林、盲目开荒已造成严重的土地沙化和盐渍化51.就不同动因的人口移动来讲,以旅游为动因的人口流动和以政府行为为主的人口迁移具有更为密切的人地关系,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的旅游区不断开发,旅游型人口流动的空间也不断延伸,旅游人口流动规模也日益增大,但由于开发过度和忽视环境保护,旅游区的环境景观正逐渐遭到破坏,尤其表现在自然景观旅游区。素有“京北第一草原‘美誉的河北丰宁坝上地区正被旅游开发者过滥开发,”百里连营的旅游村、度假村、跑马场,不仅严重破坏了原有的草原景观,而且正一步步加速着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恶化,加深了草原生态脆弱区沙漠化的危机。16由政府组织的人口迁移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 1.大规模国土整治、生产建设重点地区间的不断转移,需要一定规模的由政府组织的人口迁移相配合。然而,由于人口迁移规模大、且多为永久性,因此移民迁建过程中以及对迁入地区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是非常突出的。例如三峡工程移民带来的的环境影响包括1781:①移民将会增加库区土地人口承载的压力。三峡工程完成后库区农田将会大量减少,其中淹没面积23800hm2,再安置用地面积29000hm2.三峡库区移民达113万人9L根据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已移民地区基本上都是采取的“就地后靠”的方式,自1984年以来,库区开垦荒山超过25万亩,安置移民近20万人10L②移民过程中的垦荒将会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③城镇工业企业的发展将引发潜在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库区水质污染。④城镇移民迁建过程中存在迁建城镇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普遍偏大问题。


人均建设用地达80~97m2,高于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纟纲〉规定的用地标准(城市80m2,县城70m2,一类集镇66m2,二类集镇61m2)使库区人地矛盾更加激化8L 5减小人口迁移流动对环境影响的措施人口迁移流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战乱与灾害引起的战争难民、环境难民移动除外)消除其环境影响不能通过完全限制人口迁移流动来实现。林厚英等1111认为“未来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将会出现人口以东向西迁移为主”。因此,人口迁移流将会长期存在。要消除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必须首先要通过制定、完善法规政策,规范人口迁移流动,使其有序化。


目前重点应抓好人口迁移与旅游型人口流动环境影响的防治工作。旅游型人口流动,主要由旅游管理部门加强对所辖旅游景区的监管,根据景区承载量适当控制游客数量。


人口迁移,应加强宏观调控,作好规划并确保规划被严格执行,移民规划的实施应紧密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管理和持续发展。严格控制生态脆弱区的人口迁入,不遗余力地作好水土保持工作,严令禁止陡坡(超过25开垦。移民迁建区应适度地发展低污染或无污染的城镇企业以及第二、三产业。通过改善社会经济条件以避免二次移民。


我国西部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虽然人口密度低,但自然条件恶劣,土地生产力低,人口承载力小,生态破坏后难以恢复,因此,西部大开发要特别关注控制人口增长和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首位12)。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低,控制人口增长应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本地域人口数量增长控制,二是外来人口机械增长的控制。西部开发在迁移方式上不宜以大规模人口迁移,应着重于东部人才西迁,在时间上以短时期为主。(编辑:温武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