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谈“曹园事件”: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决不手软
人民日报谈“曹园事件”: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决不手软近日,针对违法毁林、搞违建的黑龙江牡丹江市“曹园事件”,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经初步查明,涉事企业存在违法采伐、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等
近日,针对违法毁林、搞违建的黑龙江牡丹江市“曹园事件”,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经初步查明,涉事企业存在违法采伐、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等行为。牡丹江市责成涉事企业即日起开始自行拆除违建。此举再次体现了生态红线不能逾越、有一起处理一起的坚定态度。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这是党和政府一以贯之的立场和态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破坏了就很难恢复。违法毁林、搞违建,既逾越了法律边界,更是“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只要越雷池一步,就应该受到惩罚,决不手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史上最大规模”的环保督察,到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党中央对保护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创造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打破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手较硬、生态环境保护一手较软”的怪圈。从甘肃省3名副省级干部及几十名领导干部因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而被严肃问责,到陕西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彻查整治,再到长江边上还在盈利的化工厂主动脱旧换新……典型案例向世人展示了新环保法“钢牙利齿”、“环保督察”动真碰硬的威力。可以说,无论是依法遏制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还是环保督察打破诸多转型僵局,都使人们相信美丽中国的道路绝对不会跑偏。
当然,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违法行为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需要反思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我们既不能因为加快发展的冲动就心怀侥幸,阻碍向绿色发展的真正转型;也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面对发展压力、考核要求,能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改变土地财政、“先上车后补票”等不良发展模式,拷问着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能力。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山明水秀的自然生态离不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曹园事件”中,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有关部门先后三次对违法占地建设下达行政处罚,虽然罚款交了,但责令拆除的违建依旧岿然不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没有强制执行权”;而申请强制执行时,也因为“无正当理由逾期”而不予受理。可见,“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失之于宽,监管失之于软,就守不好绿水青山、保不住美丽家园。“曹园事件”启示我们,各方都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破除“一亩三分地”意识,互相协力而不是彼此卸力,才能让政策法规真正“长出牙齿”。
此次事件表明,对具体责任人的处置固然重要,有关方面更应将此事作为制度完善、工作改进的契机。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我们才能激发出生态保护的新能量,让绿水青山承载起美丽中国的明天。
-
生态环境部:环保绩效水平高的企业在重污染预警期间可不减排2019-12-26
-
生态环境部通报甘肃渭河水体污染最新调查情况:正追究责任2019-12-26
-
生态环境部回应山西洪洞“水泥封炉灶”:工作中切忌简单生硬2019-12-26
-
云南曝光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2019-12-26
-
最新表态!生态环境部:严格禁止对中小企业“一刀切”!2019-12-26
-
生态环境部:垃圾焚烧厂5项常规污染物浓度明年起公开2019-12-26
-
生态环境部:前10个月查处行政案逾12万件罚款近93亿2019-12-26
-
治污大考在即,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谈了这几点2019-12-26
-
生态环境部执法局有关负责同志就环境行政执法处罚工作答记者问2019-12-26
-
浙江平湖检察院促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救活一民企2019-12-26
-
生态环境部:《关于做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工作的通知》2019-12-26
-
生态环境部:加大对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弄虚作假钢企惩戒2019-12-25
-
云南省通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专项督察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问责情况2019-12-25
-
新起点新征程 常德市生态环境局派驻分局全部挂牌2019-12-25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检查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