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保设备网 > 环保新闻 > 趣说|带你了解古人的垃圾分类智慧

趣说|带你了解古人的垃圾分类智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3 18:04:24   浏览次数:43
核心提示:关于趣说|带你了解古人的垃圾分类智慧的最新消息:继上海推出“史上最严”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后,《北京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近日也在公开征求意见。北京市将按照“四分法”设


继上海推出“史上最严”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后,《北京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近日也在公开征求意见。北京市将按照“四分法”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即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首次明确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是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并针对未按照分类标准投放生活垃圾的行为增设了罚则。

推行垃圾分类,可进一步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这不但是一项很好的环保措施,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不少人认为“垃圾分类”始于现代,其实则不然,古人已经有环保意识以及具备垃圾分类与处理的能力了。

有环保意识:不同垃圾不同处理

古人的垃圾分类其实并不复杂,由于古人生活比较简单,因此产生出来的垃圾与现代相比也相对较少,主要有餐厨垃圾以及土石、木屑、废铜烂铁等其他生活垃圾。古人很有环保意识,这些垃圾并不会一股脑地随便乱扔或就地掩埋,而是不同垃圾不同处理。

比如餐厨垃圾,早在秦汉时期以前,人们就将有利用价值的动物类垃圾如骨头、皮毛等,用来做成衣服、饰品等物,植物类垃圾用作燃料使用,一小部分还能入药,如橘、柚之皮。无利用价值的餐厨垃圾就集中起来,或焚烧,或掩埋,或直接倒入溷,也就是猪圈厕中。两汉时期,猪圈厕普遍使用。厕所内的便坑直通猪圈,猪可以直接取食人的粪便、餐厨垃圾,然后排泄出来的猪粪再作为肥料灌溉农田。猪圈厕的好处在于污染源集中,便于清理。同时,餐厨垃圾与粪便作为猪食的一部分节省了饲料,猪粪又可以用于积肥苗田。

古人对于餐桌文明是非常重视的,餐桌上的肉骨鱼刺等垃圾,不能随便乱扔,需要有专门的容器收纳处理,这便是渣斗。渣斗的出现,标志着餐厨垃圾分类更进了一步。

渣斗又名奓斗、唾壶,据推测起源于晋代,盛于唐宋。从功能上来说,渣斗与现在人们所用的骨碟类似,都是用来盛装唾吐物的,但形状上却大不一样。渣斗一般是喇叭口,宽沿,深腹,形如尊。口径大的渣斗,一般摆置在桌席间,用来盛餐桌垃圾;口径小的,则盛载茶渣、废水,故也列于茶具之中。元人笔记载“宋季大族设席,几案间必用筋瓶、渣斗”,指的就是此物。而在《春宴图》《文会图》等描绘宴飨场面的宋代画作中,也可以看到渣斗的身影。渣斗的使用,反映出古人吃饭不但注意餐桌礼仪、饮食卫生,而且在垃圾分类方面有了很强的意识。

至于其他生活垃圾,会有专人将其收集起来,倒入专门的垃圾坑。这种垃圾坑多为废弃的窖穴、水井或建筑取土后的凹坑等,在现代考古学上有个名称叫“灰坑”。

经常关注考古挖掘的人一定对“灰坑”一词不会陌生。在一些遗址或墓葬中,灰坑是常见的遗迹。因坑中填满灰色土壤,故名灰坑。灰坑的使用功能很多,比如可以作为陪葬坑用来装殉葬品,也有的用来当作垃圾坑。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宫殿区遗址,曾被挖掘出大量灰坑。据考古人员分析,在商代的一些重要场所,当时的人们会把日常生活垃圾都倒在规模较大的、相对固定的垃圾坑中,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垃圾坑填满后,再用纯净的黄土或者黄土和料礓石颗粒的混合土覆盖,以保持生活区的环境卫生清洁。

设管理机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随着城市的兴起,人口的增长,商业活动也逐渐活跃起来。商铺增多,住宅区扩大,随之而来的便是城市生活垃圾大量产生。为了避免环境污染,早在先秦时期就设有专门的垃圾卫生管理机构。

据《周礼·秋官》记载,周朝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垃圾处理专业机构:“條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东汉郑玄作注称:“條,当为涤器之涤,除也;狼,狼扈道上。”也就是说,“條”即洗涤、清扫,“狼”就是纵横散乱之人或物。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在《日知录·街道》中也对此有记载:“古之王者,于国中之道路则有條狼氏,涤除道上之狼扈,而使之洁清。”條狼氏的职责就是清除道路垃圾与驱避行人,保障城市环境干净卫生,维持良好秩序。

在当时还出现了公共卫生设施。《周礼》记载:“宫人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井匽”就是排除污水秽物的设施。

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餐饮业也呈现繁荣景象。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的东京汴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城市餐饮业发达的背后是餐厨垃圾与生活垃圾日渐增多。为此,宋朝政府专门设立了“街道司”机构,负责清理整顿城市环境。像汴京(开封)、临安(杭州)这样的大城市,每天早上都会有几百个环卫工人打扫街道,处理垃圾。而据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城市居民每日产生的厨余生活垃圾、粪溺,也有专人上门处理:“人家甘泔浆,自有日掠者来讨去。”到过临安的马可·波罗就发现临安城的街道非常干净、卫生:“行在一切道路皆铺砖石,蛮子州中一切道途皆然,任赴何地,泥土不致沾足。”由此,宋朝细致的垃圾分类处理可见一斑。

明清时期,虽然环境卫生每况愈下,但在垃圾尤其是餐厨垃圾的回收处理方面却有了明显的进步,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垃圾回收产业链。明朝末年来中国传教的葡萄牙人曾德昭在《大中国志》中写道:不但耕作所需要的各种餐厨垃圾、粪便排泄物等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回收,然后运输到乡村里出售。甚至各种城市生活垃圾,都有专人来收购。在他看来,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当时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垃圾回收产业链。清代康熙时期,沙俄使节尼·斯·米列斯库出访中国。他在《中国漫记》一书中这样描述垃圾回收:“任何不屑一顾的(餐厨)废物,他们都不忍遗弃,一小块皮革,各种骨头、羽毛、畜毛,他们都着意收藏,然后巧妙加工,制成有用物品。”

定严苛律法:乱丢垃圾会被重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带你 古人


[ 环保设备网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我国垃圾填埋气的产生和利用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及工艺现状
推荐环保设备网
点击排行

 
 
新能源网 | 锂电网 | 智能网 | 环保设备网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