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百姓保健康 ,农民鼓腰包——丰收时节绿色农业发展掠影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25 10:06:07
热度:67

百姓保健康 ,农民鼓腰包——丰收时节绿色农业发展掠影前两天,周末回农村老家返程时,在哈尔滨工作的李强收获满满。家人给他准备的行李中,装满了西红柿、茄子、大米……只因没上化肥农药更绿

前两天,周末回农村老家返程时,在哈尔滨工作的李强收获满满。家人给他准备的行李中,装满了西红柿、茄子、大米……只因没上化肥农药更绿色健康,父母坚持让他带回哈尔滨。

绿色健康,正在成为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共同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

农民丰收节前后,记者在一些粮食产区调查发现,鸭稻生态农业、减肥控药、休耕轮作……这些绿色举措,既保障了农产品喷香可口,又促进了农民增收。

化肥少了,鸭蟹肥稻米优

金秋九月,三江平原,金黄色的“稻海”一望无际,一派丰收景象。在抚远市,不少游客来到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生态有机田参观,合作社理事、东安村村委会主任孙国良抓住机会,向游客介绍他的“鸭稻米”。

“稻田里的鸭子可以吃虫,粪便可以作为肥料,人工锄草,绿色健康。”不少游客变成了孙国良的客户,在他的“生态有机农产品”微信群里,有客户近200人,绝大部分都是来过抚远的游客。

2016年5月,习近平来到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察看机械插秧,了解合作社智能催芽和箱式快速育秧等技术流程。自那时起,孙国良下决心要种出更多绿色优质粮。

当从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处了解到生态有机大米的“种法”后,他开始探索“鸭稻”。不料,前两年却赔了不少钱。“卖不上价,多数和普通大米一样卖了。”吃亏后,孙国良从2017年开始跑市场,根据订单发展“鸭稻”。

2017年,孙国良在鸭稻田边上搞起了生态农业体验游,让游客感受良好的种植环境,不少游客变成了客户。“鸭稻米”销售到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

“今年种了300亩鸭稻,明年指定会扩大,客户增加不少。”孙国良坚信绿色生态农业是未来发展方向。

黑龙江省北安市城郊乡革命村“80后”农民李富强发展“蟹稻”,也尝过失败的滋味。2016年,李富强在外地学习“蟹稻”种植技术,当年带领村民发展2000亩。

李富强告诉村民,不能施氮磷钾“老三样”,有村民担心水稻减产,晚上偷偷撒化肥。1.6万斤蟹苗,到秋收时死了一半多。

吸取教训后,肥少了,蟹肥了,水稻也迎来丰收。今年李富强发展“蟹稻” 1.1万亩,“收获螃蟹20万斤,蟹苗厂家回收了15万斤,每斤27.5元,其余在周边卖了,水稻亩产将近1000斤。”李富强笑了,村民也跟着高兴起来。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我国已提前三年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农业绿色转型扎实推进。

人才留下来了,也让土地歇歇

在河南省尉氏县岗李乡独楼马村的乡亲们眼里,师鹏飞可算得上是“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1992年出生的他,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2014年毕业后,他选择回村,创办合作社,发展绿色农业。

早在留学期间,师鹏飞就发现欧美一些国家,在发展农业上特别注重绿色健康。“想到自己的老家,大部分是传统种植,产量一般,收益一般,就想改变一下。”师鹏飞选择了回村。

绿色五谷杂粮、有机葡萄、绿色蔬菜……第一年,百姓餐桌上需求的绿色产品,倡导绿色的师鹏飞都尽量尝试种植。同时,师鹏飞又联合尉氏县130家农业公司、合作社等,倡导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传统农产品效益低,风险大,师鹏飞也没少“交学费”。2015年10月底,合作社的80亩辣椒先是遇到冻害,后来又遭遇病虫害,又碰到辣椒市场行情低迷,最后一算账赔了十多万元。

事后,师鹏飞通过调查问卷、请教专家、走访批发商等,决定种植绿色、技术含量高、容易形成产业链的食用菌香菇。如今,食用菌香菇大棚从原来的40多座发展到60多座,每天都要向周边省、市发货3000公斤左右,并吸纳周边300名贫困户就业。

在师鹏飞的带动下,当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目前,仅师鹏飞所在的岗李乡就有60多名创业成功人士、高校毕业生回乡。

人才为绿色农业加码的同时,土地也正在“减负”。正值丰收之际,黑龙江省富锦市锦山镇二道村村民王雷的地块却“一片荒芜”。见记者疑问,王雷笑着说:“这是响应国家号召,休耕的地,一共300亩,国家有补贴,土地能歇歇。”

在二道村,像王雷一样参与休耕试点的还有十几户。王雷说,就在去年,休耕还是个新鲜事,大家都不理解,仅有3户村民参与,“地不种,荒着多浪费”。慢慢地,村民认识到休耕是为了让耕地减负,今后产更多绿色、优质粮。

2019年,黑龙江省共落实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1400多万亩,其中水稻休耕试点200多万亩。

农民腰包鼓了,绿色理念在农村长出了根

9月23日,在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黑龙江省主会场现场,舞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民分红仪式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台上,一摞摞现金堆放成“小山”。十几位农民身戴大红花,手捧簸箕等待分红。其中庆安县久胜镇孙广水稻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广代表合作社拿到了138万元的二次分红,手中的簸箕被一沓沓人民币填满。

“和我们签订单的加工企业,给我们合作社的二次分红最多。”孙广说,主要是因为按照绿色有机标准种植,种得好,合作社虽然每亩产量有所降低,但收购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每亩收益比普通水稻高出五六百元。

秋分时节,福建省南平市水吉镇玉瑶村的400多亩田里,绿油油的玉米苗已蹿出了近10厘米高,长势喜人。村民暨猷满回忆:“要没有奶牛场的沼液,这些地现在还荒着呢。”

原来吉翔牧业公司在村里养了1200头奶牛,每天排放的粪污经过处理后分离出沼液,是上好的有机肥。记者在奶牛场的后门看见,开着小车前来取沼液的村民已排起长队。

说起沼液给村子带来的变化,暨猷满说,用了沼液以后基本不用肥,土变得又松又肥,一亩地还省200元肥料钱,种出来的农产品是绿色的,每亩水稻可增产400斤。

“处理不好,粪污是污染;处理好了,是宝贵的绿色资源。”吉翔牧业公司总经理石神炳说,原来每年要花200万元处理粪污,如今把粪污变成可利用的有机肥,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双赢。

“原来没人种,现在抢着种。” 玉瑶村村民叶旺说,用了沼液的地变肥了,一些原来白送都没人种的边角地,大家也争着种。不久前,村里租地还得竞拍,每亩价格从900元涨到了1100元。

“现在在家种地,收入也不错,都不愿意出去了。”叶旺笑着说,他家用上沼液后,一亩地纯收入增加了上千元,改变了他和其他村民的生活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