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数据助力垃圾分类的盐田样本
新华社:大数据助力垃圾分类的盐田样本大数据能为垃圾分类这一难题提供怎样的解决方案?在深圳市盐田区中英街壹号小区和蓝郡西堤小区,近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夜生活”
大数据能为垃圾分类这一难题提供怎样的解决方案?
在深圳市盐田区中英街壹号小区和蓝郡西堤小区,近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夜生活”:晚上19点以后的夜晚时光,“小区资源回收站”会成为社区居民最多光顾的地方,其中以中老年人为最多。
上图这个充满现代化气息的终端,过去的几年已成为盐田一些小区居民的“大朋友”。居民在屏幕前和这位“大朋友”打过招呼后,登录系统、进行垃圾的称重和投放、最后在机器旁边的洗手池洗手,整套流程有条不紊,耗时不超过两分钟。
除了居民们最常用的厨余垃圾回收,回收站内还设置了:“玻金塑纸”等可回收物、有害物和其他垃圾的投放窗口,供居民分类进行垃圾投放。遇到垃圾不好辨别种类的时候,同样参与垃圾分类“夜生活”的督导员就会进行指导,这些督导员大部分都是志愿者,日常负责监督居民的垃圾投放。“我们的工作光荣,但是也挺轻松的,大家都熟悉操作流程,也很少有投放错误的情况。”一位女督导员说。
盐田区2011年开始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2015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大数据智能垃圾分类模式。
“我们现在都挺适应的,垃圾分类本来是为环境做贡献,大家都愿意出一份力。而且操作简单,很适合我们老年人”。正在排队进行垃圾投放的女士今年六十多岁,是盐田区整个垃圾分类进程的见证人,“现在(垃圾分类)越做越好了,还能用倒垃圾的积分兑换生活必需品,像我们家的牙膏之类的,都是垃圾分类积分换的!”
引导居民自觉参与、源头分类、家庭分拣、精确投放。近年,盐田区更将垃圾分类计入信用体系,在奖惩并行的制度下,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比例不断提高,很多小区居民参与率接近85%,垃圾分类成为了日常生活的新方式。
前端:智能化收集分类
近年来盐田区统一了生活垃圾分类“十三分类”的管理标准,投入了350多台智能分类收集设备,覆盖全区所有的物业小区、城中村、学校、医院及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在智能机器的帮助下,垃圾分类投放端的监测变得更加科学。
人脸识别、自动采集、触摸操作、语音播报……这些听起来充满了科技感的设备,早已走入社区居民的身边。
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居民在投放垃圾的前、中、后期都能得到直接的指导,大大降低了垃圾分类投放的难度。智能设备在垃圾投放前即会播放垃圾分类教程;投放成功之后,还会得到由区里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资助的“碳币”和小礼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垃圾分类或将进入收费时代 智能垃圾分类产业正在应运而生2019-09-24
-
侨银环保:深化环卫一体化改革,推动垃圾分类全覆盖2019-09-24
-
垃圾分类热潮继续 看各地耍起“十八般武艺”2019-09-24
-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启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2019-09-24
-
建行100亿元授信 助力广州垃圾分类2019-09-24
-
垃圾回收银行、餐厨垃圾分类 成都“最时尚”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2019-09-24
-
南京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努力打造长三角最洁净美丽乡村2019-09-24
-
在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这所幼儿园的做法让家长纷纷点赞!2019-09-24
-
5年4500万,宿迁市生活垃圾分类走向智能化2019-09-23
-
垃圾分类如何生产美容酵素 全网媒记者揭秘杭州萧山新妙招2019-09-23
-
广州:开展垃圾分类“六进”宣传活动 助力垃圾分类全面落地2019-09-23
-
推进垃圾分类 上海培训首批高校物业服务人员2019-09-23
-
垃圾分类的“厦门探索” 前中末端齐发力2019-09-23
-
五化并重、系统治理,垃圾分类的“宁波解法”是这样2019-09-23
-
厦门市垃圾分类连续五个季度总分排名全国第一201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