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被污染的土壤
拿什么拯救你——被污染的土壤“我们用占世界8.06%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42%的人口是非常了不起的奇迹,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无情地吞噬着宝贵、难以再生的耕地。”这是出席“两会”的
“我们用占世界8.06%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42%的人口是非常了不起的奇迹,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无情地吞噬着宝贵、难以再生的耕地。”这是出席“两会”的政协委员林嘉騋的感慨。
他在提案中指出,我国耕地的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事故对中国耕地资源的破坏时有发生,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已成为离弦的箭,蓄势待发。
土壤质量日趋恶化
目前,我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严重下降,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
同时,土壤中养分不平衡,缺钾,少微量元素,氮过剩。我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
此外,耕地退化,保水保肥的能力也不断下降。
林嘉騋强调,我国的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越来越严重。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
在农村,我国规模化养殖场每年畜禽粪便和污水排放总量超过200亿吨,但90%以上没有污染处理设施。未被利用的化肥、农药和随意排放的畜禽粪便、污水,通过地表径流、土壤渗滤等途径,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土壤污染及质量下降。
多年来,工业“三废”的无序排放和污水灌溉面积的急剧扩大,导致我国重金属污染面积超过3万亩。
使用方法不当造成严重后果
近些年来,我国化肥用量连年猛增,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施用化肥1万吨,而2007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为5107万吨,50年增加了5100倍。
林嘉騋指出,我国占世界8%的耕地却消费了世界35%的化学肥料,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投入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2.8倍。
农药使用过多、利用率低加重了耕地污染。我国现在仍普遍采用每公顷600升以上的大水量粗雾喷洒法,而发达国家已逐步采用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法以及静电喷雾法等先进喷洒技术,施液量逐步降低到5升/公顷以下,静电喷雾法甚至仅需1.5升/公顷以下的药液。我国农药有效利用率只有10%~30%,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平均水平。
此外,在农村使用地膜是有效的增产措施,但是由于回收和清除不利,已逐渐成为“白色污染”。它引起土地板结,严重影响土地的透气透水性,阻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降低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大力实施土地改良工程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参考消息》曾有报道指出:在种子变得越来越优良的同时,全球的土壤却越变越糟,人们开始忍饥挨饿,科学家们说,如果要把这个世界从全球粮食危机中解救出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改良土壤。
为此,林嘉騋建议,土地改良工程能将沙漠改造为良田,在盐碱地、干热河谷进行农业种植,复垦废弃矿山以增加耕地面积。科学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快速培肥地力,如将10%的中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田使其单产提高10%,相当于新增耕地1300万亩,从而解决我国的耕地安全和粮食食品安全重大问题。
土壤修复剂在变沙漠为良田、改造中低产田、废弃矿山复垦、改良土壤提高产量,盐碱地、荒山、荒坡、滩涂、石漠化土地利用改造等方面都大有用武之地,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大力推广实施土壤修复工程项目。
全面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与此同时,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依旧不能忽视,正如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2010年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强调的那样:要开展土壤污染修复试点,抓紧编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综合治理重金属超标土地。
我国于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壤污染防治活动,并在全国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活动,以摸清中国当前土壤污染的现状。
环境保护部于2008年6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10年,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本摸清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初步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编制完成国家和地方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初步构建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等管理体系框架;编制完成土壤环境安全教育行动计划并开始实施,公众土壤污染防治意识有所提高。
到2015年,基本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出台一批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土壤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土壤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保护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公众土壤污染防治意识显著提高;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科学研究深入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土壤质量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而且关系到一国国土资源环境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受污染的土壌能慢慢恢复它本来的面目,尽管这个过程,是艰难而复杂的。
-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你怎么看2019-09-19
-
宋永会:市场化、产业化是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必然走向2019-09-19
-
城市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2019-09-19
-
环境科学的产生是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所引发的2019-09-19
-
全氟化合物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2019-09-19
-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内容将不断充实和完善2019-09-19
-
专家:解决环境污染需打破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结构2019-09-19
-
恶性肿瘤成儿童健康杀手 环境污染诱发基因突变2019-09-19
-
每年增3万儿童白血病患者 环境污染是重要原因2019-09-19
-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原位曝气技术(AS)2019-09-19
-
水污染防治需要更多刚性约束2019-09-19
-
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权益融合 水污染防治开门迎民资2019-09-19
-
网购兴盛快递繁荣 推进绿色包装 减少环境污染势在必行2019-09-19
-
环境污染及对生态的影响2019-09-19
-
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的主要技术措施201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