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中科院专家:推广“保护性耕作”减少雾霾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9 20:22:28
热度:46

中科院专家:推广“保护性耕作”减少雾霾导读产粮大省吉林主要农作物是玉米,2013年产生的秸秆量是600亿斤左右。除了作为生物化工、生物质能源和木塑板材消纳一部分秸秆外,有30%到5

导读

产粮大省吉林主要农作物是玉米,2013年产生的秸秆量是600亿斤左右。除了作为生物化工、生物质能源和木塑板材消纳一部分秸秆外,有30%到50%的秸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进入10月后,东北天黑得早,不到下午5时点,夜幕就已降临。此时,焚烧秸秆带来的烟雾让人时有不快。

“焚烧秸杆屡禁不止,农民天黑就烧,烧完就跑。”经常跑长途的司机刘林说,“每年进入秋天后都这样。”

大量的秸秆焚烧为雾霾污染推波助澜。11月25日,环保部发布了2014年10月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空气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中,沈阳、长春、哈尔滨三个东北省会城市上榜。

产粮大省吉林主要农作物是玉米,2013年产生的秸秆量是600亿斤左右。除了作为生物化工、生物质能源和木塑板材消纳一部分秸秆外,有30%到50%的秸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吉林省绝大多数地区生产玉米时,还停留在用老旧的三角铧梨式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前必须清除农田里的秸秆或直接焚烧。长此以往,造成雾霾天气频率和强度增加,生态环境恶化。”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张晓平说。

“东三省应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改善生态环境。”中科院长春分院副院长李冰呼吁。

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和持续利用农田土壤为目的的耕作技术体系。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是秸秆还田,也就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

在吉林省德惠地区的田间,记者看到相邻的两块地里,玉米的“个头”差距却不小。“大玉米是实验田出来的,这是保护性耕作的成果。”当地一名农民说。

自2002年起,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在德惠地区进行保护性耕作实验,已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免耕”种植技术体系,目前全省累计示范种植面积达150万亩。免耕是保护性耕作的一种,是指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机开沟设置为圆盘刀,可以在秸秆100%还田条件下进行播种,在一次性完成播种、覆土、镇压与施肥作业的同时,杜绝了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增肥增产的作用也十分明显。

并且,农民通过减少耕作环节和运输秸秆等作业,每公顷可直接节约费用2000多元,增产约100斤粮,在创造环境效益的同时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保护性耕作在保护土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又能减少当下最为关注的雾霾天气,提高空气质量。这项多赢技术应大范围推广。”李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