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加快建立新污染物调查监测体系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3-04-03 12:02:50
热度:90

加快建立新污染物调查监测体系【讯】3月1日起,《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已正式施行。这也意味着,我国对新污染物的管控“有单可循”。同样在3月,

3月1日起,《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已正式施行。这也意味着,我国对新污染物的管控“有单可循”。

同样在3月,辽宁、安徽、广东等地陆续出台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强调部署调查评估,为健全风险管控机制“保驾护航”。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已有30余地印发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

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的新课题,新污染物治理进入公众视野的时间还不长。对地方而言,管控新污染物,应抓住哪些“牛鼻子”?该如何发力?又存在哪些难点与痛点?

地方方案突出因地制宜、“一品一策”

新与难,无疑是当下新污染物治理的两个关键字。

在生态环境部去年3月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就曾强调指出,之所以新,是相对于公众熟悉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常规污染物而言。随着人们对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危害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被识别出的新污染物还会持续增加。

而新污染物治理之所以难,则在于它具有危害严重、风险隐蔽、环境持久、来源广泛和治理复杂等特征。

在国家层面,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并明确在“十四五”期间对一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开展专项治理。锚定目标,各地相继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提升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控能力。

梳理这些地方方案不难看出,因地制宜、各有千秋,成为共性。

如不同地域,产业布局、工业园区分布等不尽相同,《广东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提出,不同地区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各有侧重。

其中,珠三角地区以纺织印染、涂料、橡胶、电镀、电子电路制造、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医药制造等行业为重点;粤东地区以纺织印染、电镀、养殖、医药制造等行业为重点;粤西地区以石化、养殖、橡胶等行业为重点;粤北地区以养殖、涂料、医药制造等行业为重点开展环境调查监测。

浙江省要求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橡胶和塑料制造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生产使用基本信息调查。

上海市则聚焦在青草沙、金泽等水源地和近岸海域等重点区域,石化、医药、水产养殖等重点行业,上海化工区等典型工业园区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试点。

着眼于入海河口等重点地区,天津市将启动包括新污染物在内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全氟化合物等重点管控化学物质调查监测试点工作。

近年来,微塑料逐渐走入人们视野。记者注意到,包括天津在内等沿海地区,将在近岸海域海水、海滩、鱼类体开展微塑料调查监测。

新污染物治理不能“单打独斗”,还需跨部门协作。

今年,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将建立起新污染物治理跨部门协调机制、新污染物治理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江西省将依托省土壤专业委员会建立江西新污染物治理跨部门协调机制,定期会商解决新污染物治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将成立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在新污染物调查、监测、筛查、风险评估、管控与治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上海市、海南省等地也表示,将在国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的基础上,细化制定本地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记者留意,在今年2月,上海市公布《上海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在国家清单基础上,就额外增加了微塑料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

有不少地方在本区域的行动方案中,提出筛选需要优先关注的重点管控化学物质,强调对新污染物实施“一品一策”管控措施,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对于新污染物而言,只有摸透“敌情”,方能有的放矢、精准治理,为下一步更为具体的监管要求筑牢基石。

先行先试紧盯重点行业企业,推动信息公开

事实上,近年来,地方对新污染物的关注一直在“悄然”进行。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生态环境部门近些年持续开展新污染物治理的相关工作,如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统计、化学品环境国际条约管控物质统计调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抗生素监测等。

从2021年开始,安徽省每年对氯化石蜡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汞或汞化合物等化学品环境国际公约管控物质的生产、使用情况开展调查统计,全面排查违约风险,并将调查结果汇总后上报生态环境部。

在开展新化学物质生产和加工使用的执法检查工作中,2021年,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对14家涉嫌未办理登记或备案违规生产新化学物质的企业进行了现场核查,对发现违法问题的企业严格按照《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的要求进行处罚和整改。

人们更为关心的是,在国家清单中列出的这些新污染物,在各地都存在吗?在江苏省、山东省等地,亦有不少先行的探索。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四级调研员王新玉介绍,如针对国家清单中提到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2020年起实施的江苏省地方标准《化学工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已经对化学工业企业、化工集中区废水处理厂的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及监督管理提出要求。“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江苏省已按国家要求淘汰和削减,还将持续进行跟踪评估,科学评价风险以采取合适的治理管控措施。”

记者从山东省济南监测中心了解到,早在2010年,中心就开始从事持久性有机物监测分析工作,承担了《山东省POPs环境背景值调查和生物有效性研究》项目,为新污染物治理夯实了基础。

今年2月下旬,山东省济南监测中心启动黄河流域山东段、小清河全流域新污染物现场采样工作,分析项目包括持久性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微塑料等4类共计100余种。

对于新污染物,要充分重视其危害性,但也不必过分恐慌。

山东省济南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厚勇介绍说:“目前,山东省济南监测中心依托现有仪器设备资源,已具备多氯联苯类、有机氯农药类等新污染物的检测资质,具备多溴二苯醚类、德克隆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能力,创新建立了在线固相萃取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全氟化合物等100余种新污染物分析方法。”

与此同时,各地紧盯重点涉新污染物企业,海南省将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替代和排放控制要求纳入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广东省还进一步强调推动重点企业涉新污染物相关的环境信息公开,即企业应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布有毒有害原料的使用情况以及排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名称、浓度和数量等相关信息。这些举措都为加强新污染物监管探索前行之路。

有效识别技术难度大,还需完善新污染物调查监测体系

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起步晚、基础较为薄弱、治理难度大,对地方尤其是环境监测部门而言,要想补齐不足与短板,还面临诸多挑战。

长期关注化学品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刘建国告诉记者,化学品的用途非常广泛,对地方而言,针对新污染物的有效识别,还存在一定的困境。

随着新污染物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新污染替代品的不断涌现,监测种类需不断动态拓展。而目前,同一类别中不同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对提取试剂和提取条件均有不同要求,监测技术难度比较大。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部部长王荟对记者坦言道,目前,在具体的落地工作中,仅部分新污染物有地方或国家标准,大部分新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均为实验室自行建立,方法参数差异大,普适性不强,给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

此外,开发新的监测技术和方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监测新污染物通常需要使用高端、先进的分析测试平台,这些设备的投资大,并且运维和监管成本高。”张厚勇表示。

“现阶段对于地方而言,首要任务就是要完善新污染物调查监测体系。”在王荟看来,借此可以助力解决新污染物“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难题,支撑新污染物精准治理。

新污染物监测任重道远。“眼下亟待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监测协作、分工,发挥各部门优势,健全新污染物调查监测体系。”王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