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之后,:“专精特新”将是环保产业重要抓手
二十大之后,:“专精特新”将是环保产业重要抓手【讯】产业发展终局之战打响专精特新是破局关键关于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内外背景,各方已经有很多深度解读,其中的逻辑也并不复杂,总结起来有以下
【讯】产业发展终局之战打响
专精特新是破局关键
关于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内外背景,各方已经有很多深度解读,其中的逻辑也并不复杂,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达国家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封锁与打压愈演愈烈,国内部分产业的供应链安全受到威胁。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对国家新时期发展的制约日益严重,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由此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芯片断供的现世教训告诉我们,如果产业上下游没有一批完善强大的供应链企业作为支撑,被人掐脖子的事随时有可能发生。
二是我国经济和产业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已经走过了低质量的阶段,到了向高质量全面升级的阶段。就环保产业而言,过去的发展虽然在量上达到了可观的规模,但在质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没有在专业技术上形成有质量的积累,甚至尚未形成良性的机制,而专精特新就是一项良性机制的建设。
三是近年来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地缘政治风险加大,境内外宏观环境严峻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广大中小企业面临低质量模式下发展瓶颈,由此伴随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等问题。
四是中小企业是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这是一座创造潜力十足的宝藏。中小企业可以更快地填充由于技术升级和市场结构变化产生的市场缝隙,完善产业链的各个节点。对于环保产业而言,不仅要有环保集团,还要有专精特新企业,且后者存在的数量和成色才是产业的含金量所在。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分工从强调效率逐步转向强调安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将是未来全球产业链布局的一个重要考量。
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就能明白,为什么高质量是方向,为什么专精特新是抓手,为什么广大中小企业是主体。
概括起来,专精特新是一项发动广大中小企业在各产业补链强链的举措,既有应对时局的需要,也有内在发展的驱动,更加充分发挥了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
因此,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构筑强链补链重要力量,稳定经济健康发展,已成为国家层面要投入资源要办好的大事。这就意味着未来在针对各产业的举措上将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展开,产业发展的终局之战已经打响。
环保行业虽然不是十分敏感,但低质量的问题同样显著,一方面是较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是当前的产业水准不足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更远目标。
所以,专精特新是国内经济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抓手,也是环保产业进入下半场的突破方向。
专精特新政策出台加速
二十大后将进入第三阶段
到目前为止,专精特新的政策推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2018年):
2011年9月,工信部文件《“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坚持把走专精特新之路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把集聚发展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着力点,建立起企业间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努力形成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2012年4月,国务院发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2016年6月,工信部文件《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到,培育一大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出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
2018年11月,工信部文件《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利用三年时间(2018-2020年),培育6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第二阶段(2018年—至今):
2018年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在此之后政府文件中专精特新被提及次数明显增多,体现出政策层面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视。
201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聚焦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2019年6月,工信部公示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248家。
2020年11月,工信部公示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1744家。
2021年1月,财政部、工信部《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明确: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这些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并通过支持部分国家(或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强化服务水平,聚集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1年7月,工信部公示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2930家。
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将“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难题挂钩;此后,《“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相继出台,明确了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目标,并从财税、信贷、融资和企业服务体系等诸多方面给予实质性扶持,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1年9月,北京交易所宣布设立,其核心是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
2022年专精特新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2年6月1日,工信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办法》指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培育的三个层次,共同构成梯度培育体系。《办法》明确,优质中小企业有效期为三年,每次到期后需要相关部门的审核(含实地抽查)通过后,有效期延长三年。
2022年7月,工信部公示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计4357家,数量较前三批显著增加。
从专精特新有关政策文件的发布频次和发文单位的变化,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视和举措愈加明显。
自2019年以来,工信部共分四批次公示了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接近达成“十四五”期间培育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此外,还将培育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目前,国家层面已在运用财税、金融、技术、产业、人才、用地、用能等政策工具持续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
从二十大报告中经济发展部分的内容看,接下来专精特新方面的政策或将进一步加强,并由此进入第三个阶段。
环保专精特新企业的状况
高研发投入、创新能力强、业绩亮眼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布的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中,环保企业约有400余家,占比约4.5%,业务领域涉及水务、固废、资源利用、设备制造等领域。
关于环保行业专精特新环保企业的发展状况,我们重点以山东省为例分析。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传统产业、重工业比重大,环境治理需求巨大,其环保专精企业发展状况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认定开展较早,2013年11月发布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并于2014年1月认定首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止2022年度,山东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培育累计超过5000家,居全国前列。
以2019年~2022年间认定的企业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四年间,山东省获得专精特新称号的企业共5772家(含国家级770家),其中环保企业有193家(含国家级39家),环保企业占认定企业的3.3%;据统计调查,目前获得专精特新称号的环保企业占全省环保企业约5.2%。
从山东省城市分布看,济南市位居第一,共44家环保企业入围,占比省级认定总数23%,远高于其他地市,领跑全省。其次为青岛市(21家)、济宁市(18家),前三名整体占比约43%。
截止第四批,统计入围企业的2021年度营业收入情况,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占比约84%,其中,主要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5亿间,有149家,占比91%。
从不同规模企业平均利润率看:2021年度专精特新环保企业整体平均利润率达9.2%,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平均利润率达9.3%。盈利能力最强的是营业收入1亿元~10亿元企业,平均利润率达到12.5%。规模以下企业平均利润率为8.7%。
从企业性质看:入围的专精特新环保企业12家国有控股,其他为私人控股企业。
从企业经营领域看:入围省级专精特新环保企业约46%为环保制造业,约30%为环境服务业,约17%为资源综合利用,约4%为清洁生产,约3%为生态产业。
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情况看: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最高的是营业收入1亿元~5亿元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为16.8%,共计7.7亿元。根据2021年度统计数据山东省入围专精特新环保企业的研发支出费用占总营收比重为5.5%。
从不同规模企业专利授权情况看:营业收入1亿元~5亿元企业有24.4%获得专利授权,比例最高;营业收入5000万元~1亿元企业获得专利授权的占19.7%,排名第二。全省生态环保企业专利授权企业总数624家,专利授权数量6156个,专精特新生态环保企业占全省23.7%,专利数量占比22.4%。
从不同规模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情况看:营业收入1亿元~5亿元企业比例最高,有10.4%的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营业收入5000万元~1亿元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的占4.7%,排名第二。全省生态环保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企业总数93家,修订数量299个,专精特新企业占全省44.0%,修订数量占比29.8%。
根据上述分析,山东省专精特新环保企业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东南区域占比高,城市分布与GDP高度相关。从全国范围看,企业主要集中东南沿海、长三角等经济活跃、创新要素集中地区;从山东省域范围看,50%企业集中在济南、青岛、济宁、烟台、潍坊等地,分布不均衡。
研发投入较高,企业创新性强。2021年山东省专精特新环保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占总营收比重为8.6%(高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5%)。获得专利授权的专精特新环保企业占全省专利授权环保企业的27.7%,专利数量占比29.0%;参与标准修订的专精特新环保企业占全省参与修订环保企业的57.0%,修订数量占比35.1%。
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9.2%,高于国家和省年度平均水平。2021年山东省专精特新环保企业平均利润率,超2021年我国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3个百分点,超2021年山东省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4个百分点,业绩成效显著。其经营领域主要在环保制造业和环境服务业。
此外,2021年虽处疫情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90%实现了正利润,呈现出良好发展韧性和活力。
2021年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中小型企业营收占全省环保企业的53%,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正在成为山东省生态环保行业创新的重要源泉。
综上,山东省专精特新环保企业呈现发展态势良好、创新能力强、经营业绩亮眼等特点。
毫无疑问,在政策的支持下,专精特新企业将有更佳的表现,这必将成为各地方发展好环保产业的重要抓手。
专精特新企业画像
立足根基、聚焦细分、技术壁垒、自主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称得上并能评得上专精特新企业?
既然有政策就有标准,近年来从国家到各级政府形成了一整套专精特新企业评定体系,其中有非常具体的标准。
但是,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认知不应只停留在申报政策中的标准上,更应该在本质上形成深度认识。
顾名思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在产业链上具备一定的话语权,其立命之本是解决“卡脖子”问题。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瞄准的是“缝隙市场”,在细分领域建立了竞争优势,甚至一定意义上具备了垄断话语权。
概括起来,专精特新企业有以下特点:
第一、专精特新企业一定是立足产业的根基,是在产业的基础和关键供应上发力。专精特新企业所在的市场可能规模有限,但却是整个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是支撑起一个产业的根基。
第二、专精特新企业一定在细分产业里做得很深,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具备强劲的做成细分领域里的隐形冠军的潜力。
第三、专精特新企业具有特定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壁垒,它们的技术强项在全球产业链脱钩的情况下,能够帮助中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第四、专精特新企业是自主发展的,其造血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来自自身,而非所谓整合、巧取、套用、微创,有真实的研发团队和研发投入。
概括起来就是四个特点:立足根基,聚焦细分,技术壁垒,自主发展。
举例说明,日本哈德洛克(HardLock)工业株式会社,一个不到百人的小公司,制造了享誉世界的“永不松动的螺母”。
德国伍尔特公司只生产螺丝、螺母等连接件产品,却在全球80多个国家有294家销售网点。
这就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画像,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优且效益高,也是值得广大中小企业孜孜追求的目标。
如何成就专精特新企业?
关于容易和正确的选择
专精特新是中小环保企业的一次历史机遇,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在时代赋予的通道上获得发展,这是摆在很多企业面前的问题。
事实上,即便不参与专精特新的政策,也应该响应政策背后的时代呼唤,一定意义上专精特新的标准就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各方研究普遍认为,成就专精特新需要在以下几点上深度经营:
长期主义:
第一、具有“与时间做朋友”的耐心。以盛产隐形冠军闻名的德国,大量“小而美”的企业建立起护城河的时间短则十数年,长则数十年。
这其中涉及一个经营理念层面的重要选择,即短期主义和长期主义的选择。国内环保产业过去的增长更多的是量的增长,是政策刺激下的市场大爆发,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需求和问题,在这一底层逻辑下,鲜有企业能放弃短期的野蛮生长机会而去做长期的事。
所以,真正能称得上专精特新的企业在环保行业中实属凤毛麟角,但历史的天平终将会倾向长期主义者。
短期主义和长期主义的选择本质上是在正确的事和容易的事情之间做选择,也就是说坚持长期主义是正确的,毕竟所有的被称之为专精的东西,都是耗费时间和精力长期沉淀的结果。这个过程无疑是艰难的,既要抵抗短期增长的诱惑,又要忍受长期攻坚的孤独和艰难,但结果是值得的。
战略聚焦:
第二、摒弃规模崇拜,拒绝多元化诱惑,专注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
能称得上专精特新一定是在某一方面做到了出类拔萃,这意味着这个方向上的企业一定要有鲜明的战略聚焦,战略方向不坚定或者多线作战很难结出专精特新的果。
在细分市场建立自己的战线,一方面可以避开那些已经拥有较强综合优势的企业,另一方面更容易在其所聚焦的方向上做出成果,扎稳脚跟。
专精特新政策之所以在中小企业群体展开,是因为中小企业更能够把弹药(资源、时间和精力)打在一个方向,更加能够实现单点突破。
紧扣需求:
第三、紧扣住某一明确的市场需求,做有用的产品和服务。
专精特新政策的目的是实现各产业补链强链的效果,是为保障产业链的供给安全和升级产业的服务水准。其中,强化提升的方向就在于市场的需求,就在于为用户创造价值上。
这意味着,专精特新企业在产品和服务设计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对市场需求的洞察,以这种洞察来指导自身的产品发展和业务运营。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专精特新要有用武之地、要符合时代和产业发展趋势。随着环保需求由虚向实的转变,环保专精特新企业正在真正迎来市场。能够为市场需求端提升效率、创造价值才是专精特新的终极使命。
开阔视野:
第四、能够立足国内、放眼世界。
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被评定专精特新企业,并享受到了优惠政策,这些企业自然也就是各个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但并不意味着是天花板,更不意味着发展的终点。专精特新政策支持的群体是本土企业,但目的是支撑起双循环以及破解国际博弈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
因此,专精特新企业的眼界不能只停留在国内市场,而对国际化视而不见。由于过度依赖国内市场,一些企业迟迟没有开启全球化道路。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国际市场上可能微不足道,如果缺乏国际化思维,专精特新企业将丧失更大的市场。全球化是世界潮流,尽管现在存在一些逆全球化的影响,但历史的趋势终究是不会改变。
现在专精特新的相关文件,很少谈到国际化和跨国经营。专精特新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就要具备国际视野,加强跨国界经营能力的培养。
上述四点基本上是精特新企业背后共通的成长逻辑。
结 语
历史正在馈赏长期主义者
在青山研究院过往的调研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很多环保企业主是长期主义者,因为他们坚信长期主义不仅是企业经营之道,也是环保产业进步升级之需。
在从无到有的阶段,环保产业更大程度上解决的是经济问题,所以在模式上更多的是政策驱动和资本驱动;而在从有到优的阶段,环保产业的发展将过度到技术驱动上来,驱动力将来自专精特新。
环保行业没有技术门槛、缺乏有效专利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技术、不需要技术。行业发展这么多年,除了固定资产的积累,最主要的就是整个行业的专业经验和专业人才的积累,经验和人才的积累程度就是门槛、就是企业的护城河。
只不过在政策驱动的时代,经验和人才的重要性不占主导地位,而随着专精特新时代的到来,行业的发展将回归到专业上来。
历史正在馈赏长期主义者。
上一篇:深圳构建机动车排污监管闭环
-
10月31日至11月4日 河北所有水泥熟料企业停产2022-10-31
-
被不起诉后,涉案企业经营更加规范了2022-10-31
-
工信部:关于钢铁规范企业动态调整情况的公示2022-10-28
-
青岛市中德生态园拟建电子信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 总投资近7亿元2022-10-26
-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塑料循环利用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2022-10-26
-
江苏2022年重点行业绩效评价A级、B级和引领性企业名单2022-10-26
-
督导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安徽持续帮助企业纾困发展2022-10-24
-
四川10个省级海绵城市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67亿元2022-10-21
-
南通通州一玻璃制品企业被立案调查2022-10-21
-
工业废水检测项目和标准 企业环保必不可少2022-10-20
-
VOCs走航监测发现,东莞一企业在活性炭吸附装置内使诈2022-10-20
-
河南省许昌市出台《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试点实施意见(试行)》2022-10-20
-
3.7522亿元 江苏发布关于下达2022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的通知2022-10-19
-
前三季度向污染企业和个人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4.5亿元2022-10-17
-
23家紫菜加工企业集体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