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四川17家园区试点近零碳排放园区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9-26 12:03:49
热度:68

四川17家园区试点近零碳排放园区【讯】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省经信厅日前公布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名单,确定了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园区、成都经开区绿色汽车产业近零碳排放园

【讯】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省经信厅日前公布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名单,确定了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园区、成都经开区绿色汽车产业近零碳排放园区、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近零碳排放园区等17家试点园区。

这标志着,试点建设申报评审阶段任务完成,进入全面建设实施阶段。

预计到2025年,试点园区产值有望达到5000亿元,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产值可达2000亿元,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产业和能源结构明显优化,碳排放管理能力大幅提升,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低碳产业化、产业低碳化”取得重大进展。

省级及以上园区超过100家

园区既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处长陈尧介绍说,“作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绿色低碳产业聚集区,四川省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近零碳排放试点工作。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推动近零碳排放试点建设。随后,开展零碳或近零碳试点示范被提上议程,并将“实施低碳(零碳或近零碳)试点示范工程”作为十大重点工程之一。

四川作为经济大省,省级及以上园区超过100家。不同园区面积大小、发展阶段、产业特征、能源结构、能效水平等均存在较大差异。陈尧说,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今年4月,四川印发《关于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

其中,试点园区均为《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收录开发区及其他省政府批复开发区的全域或部分区域、国家级新区的产业功能区。试点建设主体为开发区(园区)管理委员会。

提出差异化建设路径和模式

“综观试点名单,17家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呈现出空间分布广、区域聚集度高、主导产业类型多、建设路径差异大等特点。”陈尧总结说。

从分布上来说,试点园区分布在全省11个市(州),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攀西地区均有覆盖。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区聚集多达10家试点园区,占比达58.8%,区域聚集特征突出。

从产业类型来说,试点园区主导产业既有钢铁有色、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也有电子信息、动力电池、锂电材料、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还涉及数字经济和总部经济。

除独角兽岛近零碳排放园区、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园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外,其他园区主导产业均以制造业为主。

其中,攀枝花格里坪园区突出风光资源禀赋优势,将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形态摆在突出位置,提出煤炭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削减目标,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基地,构建集生产、制造、储运、应用、消费于一体的氢能产业链,打造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试点建设路径来说,存在差异大的特征。”结合战略定位、发展阶段、产业特征、能源结构、资源禀赋等实际,四川省提出差异化建设路径和模式。

比如,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园区打造星级绿色建筑群,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近零碳排放园区实施交通电能替代工程,西昌钒钛产业园近零碳排放园区突出光伏应用和传统产业转型。也有部分园区提出千亿级绿色低碳产业培育、数字智慧赋能、碳排放总量削减、化石能源清零、投融资模式创新等试点特色目标任务。

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

“试点建设启动以来,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且各具特色。”陈尧分析到,在省级层面,四川省积极推动构建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政策体系,对创建成功的园区给予资金奖励,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库等。而在园区层面,紧扣发展与减排,加快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和工程建设。比如,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园区依托清华四川互联网研究院研发的“碳见”软件,实现情景动态演绎和碳数据一图呈现。

在陈尧看来,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从建立降碳管理机制、促进能源低碳转型、推动节能低碳发展三个方面发力。

如何建立降碳管理机制?陈尧说,要加强低碳发展规划统筹,将近零碳理念和要求融入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全过程、各方面。健全园区基础能源监测统计和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提升碳排放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完善能源和碳排放管理制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并有序推广碳标签,开展绿色低碳产品、碳足迹认证和应用。

在促进能源低碳转型方面,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分布式能源项目,提升园区供热集中度和效率。

在节能低碳发展上,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序调整,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先进制造业聚集。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节能诊断和节能改造,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陈尧说,下一步,将帮扶指导试点园区开展更低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探索。积极推动试点落地,加强调研督导,促进投资融资,建立项目库和清单表,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