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新画卷 —— 吉安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1-14 12:00:23
热度:48
绿水青山新画卷 —— 吉安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绿色,生态之底色;生态,吉安最大品牌。新年之始,翻开吉安市高清地图,庐陵大地阳光灿烂,井冈翠绿,赣江水清,鱼跃鸟飞…&
绿色,生态之底色;生态,吉安最大品牌。新年之始,翻开吉安市高清地图,庐陵大地阳光灿烂,井冈翠绿,赣江水清,鱼跃鸟飞……一幅风光旖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自然、和谐之美令人陶醉。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布局之年。吉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二三”总体工作思路,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拓展“两山”转化通道,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迈开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这一年,生态文明改革取得新进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被列入全省试点,绿色殡葬、生态空间管控、林权抵押贷款、水权交易试点、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水价等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环保设施和制度体系加快完善,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迈出新步伐。
这一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2021年1至11月,全市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占比98.5%,较2020年同期上升3.3个百分点,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在100%,水质排名全省前列。
这一年,绿色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为36.5%和55.6%,单位GDP能耗预计可完成省下达3%的下降任务,继续保持全省最低水平。
擦亮“绿”的底色,筑牢生态屏障,厚植“两山”转化的基础优势
望井冈,绵延起伏,群山叠翠;看赣江,奔腾流淌,水鸟蹁跹。如今的吉安,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而这绿水青山的背后,是一份坚定的守护。
吉安市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坚如磐石的决心保护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屏障,擦亮“绿”的底色,厚植“两山”转化的基础优势:
——加强生态红线管控。全面统筹发展和保护空间格局,我省首个协同立法项目《江西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吉安武功山景区条例》正式施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高质量完成编制,“三区三线”试点划定工作有序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投入试运行。全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完成自然资源所有权首次登记通告,赣江中游(峡江、吉水段)“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经市委深改委审议通过。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坚持“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总要求,深入开展“四尘三烟三气两禁”整治行动,持续开展VOCs、移动污染源综合整治,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推进“清河行动”,强化五河、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完成了72个建制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市14个国控断面和13个赣江干流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标准。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顺利完成90702亩安全利用任务和3675亩严格管控任务。
——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地率分别提升至67.7%和41.78%,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推进全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排查市域矿山环境突出问题2250个,已完成整改2144个,完成率95.3%,位居全省前列。加快实施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市完成水土保持流失治理面积183.01平方公里。
孕育“绿”的产业,推进绿色转型,畅通“两山”转化的双向通道
在生态价值转化应用的道路上,将无形的生态资产转化为民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有形价值是一道必答题。
万安县韶口乡针对集中连片林地,发展红豆杉种植产业,年利润170万元以上,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元,村民通过林地流转每年每亩增收400元。针对相对不集中连片林地,采取疫木伐除后的松树树桩蔸种中药材茯苓,亩均年利润3000元以上。不同的林地,发展不同的林下经济,“闲置林地”成为“高产林地”,实实在在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吉安,农业、工业、旅游纷纷向绿色进发,探寻绿色转型升级路径。
农业向绿色现代升级。全市新增六大富民产业种植面积39.78万亩,总面积突破600万亩,“林下经济”“高山经济”“稻渔经济”等高效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成为全省最大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之一。泰和等5县被列入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示范,已建成44个规模生态养殖小区生态效益凸显,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
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工业量质提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大健康、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1+4+N”产业不断壮大,2021年1至11月,全市电子信息营业收入达到1743.8亿元,同比增长22.6%,普正制药成功获批工信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博硕科技入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示名单,全市新增3家国家绿色工厂和7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园区获批省级绿色工业园区。
旅游向绿色生态递进。深入实施“全景吉安、全域旅游”战略,打通生态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通道,将红色旅游、美丽乡村旅游、运动休闲、养生保健、农家乐、民宿等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红色摇篮,山水吉安”旅游品牌进一步唱响。利用生态优势,打造安福羊狮慕温泉旅游小镇、新干县海木源景区等一批旅游新热点。井冈山景区、青原山景区获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武功山景区、东固景区获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021年1至11月,全市生态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2%和18.9%,获评2021年“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红色摇篮,山水吉安”旅游品牌全面唱响。
挖掘“绿”的价值,开启价值互换,创新“两山”转化的吉安路径
近日,在吉安县油田镇学海矿业一号、二号尾矿库上,工人们在铺设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昔日粉尘弥漫的尾矿即将成为当地发展绿色能源的“富矿”。该项目预计今年3月实现并网发电,每年可实现发电营收1000余万元,平均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相当于节省8860吨标准煤,实现绿色矿山与节能减排双赢目标。
如何挖掘“绿”的价值,开启价值互换,吉安在创新“两山”转化的道路上,走出了铿锵步伐。
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量化。我市率先启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吉安市和安福县被列入全省首批试点,基本摸清全市林木、水、土地、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存量、质量及变动情况,启动省级GEP核算试点。打造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制定林地“三权分置”和林地经营权流转办法,对流转的林地经营权进行确权,通过省、市、县、乡、村五级林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畅通林地流转便捷服务通道,全市林地发证率90%以上。新干县在全省先行启动水权改革试点,建立“六先六后”规范工业取水许可制度,为60家工业企业、农业灌溉重点取用水户办理取水许可,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水权制度体系。
推动“绿色产业”向“绿色金融”融通。创新林权抵押引用“活水”,采用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模式,利用国开行67亿元政策性资金,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240万亩。积极推广“绿色脱贫贷”“家庭农场圆梦贷”“地押云贷”“林农贷”“田教授信贷”等一批绿色信贷产品,推动井冈山市的猕猴桃、黄桃、茶叶等特色种植气象指数保险,发行绿色债券26亿元,发放绿色信贷资金27.6亿元,2021年三季度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218.12亿元,同比增长47.76%。
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价值”转化。建立泸水河、蜀水、遂川江等六大赣江支流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井冈山市成功获批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市,积极开展生态扶贫,全市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助面积599.7万亩,带动近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开展水权交易探索,螺滩水利水电中心与江西明盛纸业公司完成全市首起水权交易。开展碳市场能力建设,华能井冈山电厂等3家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碳汇林建设,组织国储林项目实施林场集中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吉安县吉安群兴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申报林业碳汇交易项目,目前已挂牌中国碳汇交易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山下造林面积3.84万亩,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7.8万吨,实现碳汇项目年收益5670万元。
呵护生态“颜值”,提升经济“含绿量”,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吉安正执着前行,步履不停……
原标题:绿水青山新画卷 —— 吉安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布局之年。吉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二三”总体工作思路,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拓展“两山”转化通道,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迈开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这一年,生态文明改革取得新进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被列入全省试点,绿色殡葬、生态空间管控、林权抵押贷款、水权交易试点、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水价等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环保设施和制度体系加快完善,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迈出新步伐。
这一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2021年1至11月,全市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占比98.5%,较2020年同期上升3.3个百分点,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在100%,水质排名全省前列。
这一年,绿色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为36.5%和55.6%,单位GDP能耗预计可完成省下达3%的下降任务,继续保持全省最低水平。
擦亮“绿”的底色,筑牢生态屏障,厚植“两山”转化的基础优势
望井冈,绵延起伏,群山叠翠;看赣江,奔腾流淌,水鸟蹁跹。如今的吉安,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而这绿水青山的背后,是一份坚定的守护。
吉安市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坚如磐石的决心保护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屏障,擦亮“绿”的底色,厚植“两山”转化的基础优势:
——加强生态红线管控。全面统筹发展和保护空间格局,我省首个协同立法项目《江西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吉安武功山景区条例》正式施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高质量完成编制,“三区三线”试点划定工作有序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投入试运行。全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完成自然资源所有权首次登记通告,赣江中游(峡江、吉水段)“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经市委深改委审议通过。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坚持“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总要求,深入开展“四尘三烟三气两禁”整治行动,持续开展VOCs、移动污染源综合整治,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推进“清河行动”,强化五河、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完成了72个建制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市14个国控断面和13个赣江干流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标准。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顺利完成90702亩安全利用任务和3675亩严格管控任务。
——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地率分别提升至67.7%和41.78%,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推进全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排查市域矿山环境突出问题2250个,已完成整改2144个,完成率95.3%,位居全省前列。加快实施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市完成水土保持流失治理面积183.01平方公里。
孕育“绿”的产业,推进绿色转型,畅通“两山”转化的双向通道
在生态价值转化应用的道路上,将无形的生态资产转化为民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有形价值是一道必答题。
万安县韶口乡针对集中连片林地,发展红豆杉种植产业,年利润170万元以上,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元,村民通过林地流转每年每亩增收400元。针对相对不集中连片林地,采取疫木伐除后的松树树桩蔸种中药材茯苓,亩均年利润3000元以上。不同的林地,发展不同的林下经济,“闲置林地”成为“高产林地”,实实在在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吉安,农业、工业、旅游纷纷向绿色进发,探寻绿色转型升级路径。
农业向绿色现代升级。全市新增六大富民产业种植面积39.78万亩,总面积突破600万亩,“林下经济”“高山经济”“稻渔经济”等高效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成为全省最大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之一。泰和等5县被列入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示范,已建成44个规模生态养殖小区生态效益凸显,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
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工业量质提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大健康、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1+4+N”产业不断壮大,2021年1至11月,全市电子信息营业收入达到1743.8亿元,同比增长22.6%,普正制药成功获批工信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博硕科技入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示名单,全市新增3家国家绿色工厂和7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园区获批省级绿色工业园区。
旅游向绿色生态递进。深入实施“全景吉安、全域旅游”战略,打通生态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通道,将红色旅游、美丽乡村旅游、运动休闲、养生保健、农家乐、民宿等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红色摇篮,山水吉安”旅游品牌进一步唱响。利用生态优势,打造安福羊狮慕温泉旅游小镇、新干县海木源景区等一批旅游新热点。井冈山景区、青原山景区获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武功山景区、东固景区获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021年1至11月,全市生态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2%和18.9%,获评2021年“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红色摇篮,山水吉安”旅游品牌全面唱响。
挖掘“绿”的价值,开启价值互换,创新“两山”转化的吉安路径
近日,在吉安县油田镇学海矿业一号、二号尾矿库上,工人们在铺设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昔日粉尘弥漫的尾矿即将成为当地发展绿色能源的“富矿”。该项目预计今年3月实现并网发电,每年可实现发电营收1000余万元,平均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相当于节省8860吨标准煤,实现绿色矿山与节能减排双赢目标。
如何挖掘“绿”的价值,开启价值互换,吉安在创新“两山”转化的道路上,走出了铿锵步伐。
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量化。我市率先启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吉安市和安福县被列入全省首批试点,基本摸清全市林木、水、土地、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存量、质量及变动情况,启动省级GEP核算试点。打造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制定林地“三权分置”和林地经营权流转办法,对流转的林地经营权进行确权,通过省、市、县、乡、村五级林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畅通林地流转便捷服务通道,全市林地发证率90%以上。新干县在全省先行启动水权改革试点,建立“六先六后”规范工业取水许可制度,为60家工业企业、农业灌溉重点取用水户办理取水许可,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水权制度体系。
推动“绿色产业”向“绿色金融”融通。创新林权抵押引用“活水”,采用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模式,利用国开行67亿元政策性资金,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240万亩。积极推广“绿色脱贫贷”“家庭农场圆梦贷”“地押云贷”“林农贷”“田教授信贷”等一批绿色信贷产品,推动井冈山市的猕猴桃、黄桃、茶叶等特色种植气象指数保险,发行绿色债券26亿元,发放绿色信贷资金27.6亿元,2021年三季度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218.12亿元,同比增长47.76%。
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价值”转化。建立泸水河、蜀水、遂川江等六大赣江支流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井冈山市成功获批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市,积极开展生态扶贫,全市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助面积599.7万亩,带动近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开展水权交易探索,螺滩水利水电中心与江西明盛纸业公司完成全市首起水权交易。开展碳市场能力建设,华能井冈山电厂等3家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碳汇林建设,组织国储林项目实施林场集中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吉安县吉安群兴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申报林业碳汇交易项目,目前已挂牌中国碳汇交易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山下造林面积3.84万亩,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7.8万吨,实现碳汇项目年收益5670万元。
呵护生态“颜值”,提升经济“含绿量”,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吉安正执着前行,步履不停……
原标题:绿水青山新画卷 —— 吉安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
佛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2-01-14
-
杭州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出炉:安排生态环保重大建设项目30个,投资1067亿2022-01-14
-
矿山生态修复造假为何层出不穷?2022-01-14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2022-01-14
-
生态环保企业应如何创新驱动 打造拳头产品?2022-01-14
-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答记者问2022-01-14
-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2年第一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优化执法方式领域)2022-01-13
-
生态环保企业应如何履行甲方责任,确保项目又好又快建成2022-01-13
-
芜湖市强化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推动差异化执法监管2022-01-13
-
《关于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的意见》发布2022-01-13
-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2年第一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优化执法方式领域)2022-01-13
-
河北出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2022-01-13
-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1年度市生态环境局目标责任考核汇报会2022-01-13
-
辽源市生态环境局采取六项措施 全力推进秸秆全域禁烧工作2022-01-12
-
【2021生态答卷】蓝天常驻!深圳多措并举治理大气显成效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