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家单位和20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12-23 16:02:54
热度:61
213家单位和20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2021年12月23日,生态环境部将召开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
2021年12月23日,生态环境部将召开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介绍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和过程管控, 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并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南方周末记者:环评造假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针对环评打假的力度一直在增强,请问有哪些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刘志全:谢谢你的问题。
近两年时有关于环评弄虚作假的报道,生态环境部门在环评打假方面的态度是坚决的、一贯的,对环评文件弄虚作假、粗制滥造始终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环评是约束项目和园区准入的法制保障,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关守不住,项目就可能存在缺陷,并可能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所以说,环评质量是环评制度效力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守住,生态环境部门将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健全机制、重拳出击,力求标本兼治。
一是健全监管机制,夯实各方责任。我部印发《关于严惩弄虚作假提高环评质量的意见》《关于加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推动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信用管理机制、司法衔接机制三大机制,对发现的环评弄虚作假等问题,回溯环评文件编制、评估、审批、召集审查全流程,明确各方面责任,并对有关单位和人员依法实施“双罚制”。全国人大今年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首次将环评机构和人员弄虚作假纳入刑法定罪量刑。
二是突出主体责任,加大查处力度。针对一些建设单位对环评文件质量不重视不审核、助推环评市场低价恶性竞争等问题,加大查处力度,依法落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我部已将49份环评文件涉嫌严重质量问题线索移交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依法查处,多个单位涉嫌违法问题线索已移送公安机关。不完全统计,各地对相关建设单位,已依法处以罚款600余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处以罚款。针对一些环评单位超出技术能力肆意“拉业务”,编制的环评文件粗制滥造甚至弄虚作假问题,加大抽查力度。去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对10多万份环评文件开展智能校核,分八批对1019份环评文件开展重点复核,对50家环评单位和69名编制人员予以失信记分。全国已有213家单位和20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
三是强化靶向监管,加大宣传引导。今年我部又建立了环评人员从业异常情况预警机制,分季度向地方通报98名异常从业的环评人员,要求从严监管。目前,正在组织开展违规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诚信档案专项整治,对无技术能力的空壳环评公司和“挂靠”环评工程师进行集中清理。此外,我们还配合制作播出《环评打假 守住环保第一关》焦点访谈节目,主动发布多批环评弄虚作假查处案例,释放监管越来越严的强烈信号。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好各项监管机制作用,促进环评市场健康发展。一是持续开展环评文件智能查重和复核,强化环评文件严重质量问题线索移送查处机制,对情节严重的,推进行政处罚与刑事司法衔接。
二是继续推进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诚信档案专项整治各阶段工作和典型案件查办,坚决维护环评市场秩序。
三是持续加强环评监管体系建设,提升信用监管效力,同时强化业务指导和正面引导,提升环评从业人员能力水平和职业荣誉感,推动提升环评工作质量。
原标题:213家单位和20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
南方周末记者:环评造假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针对环评打假的力度一直在增强,请问有哪些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刘志全:谢谢你的问题。
近两年时有关于环评弄虚作假的报道,生态环境部门在环评打假方面的态度是坚决的、一贯的,对环评文件弄虚作假、粗制滥造始终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环评是约束项目和园区准入的法制保障,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关守不住,项目就可能存在缺陷,并可能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所以说,环评质量是环评制度效力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守住,生态环境部门将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健全机制、重拳出击,力求标本兼治。
一是健全监管机制,夯实各方责任。我部印发《关于严惩弄虚作假提高环评质量的意见》《关于加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推动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信用管理机制、司法衔接机制三大机制,对发现的环评弄虚作假等问题,回溯环评文件编制、评估、审批、召集审查全流程,明确各方面责任,并对有关单位和人员依法实施“双罚制”。全国人大今年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首次将环评机构和人员弄虚作假纳入刑法定罪量刑。
二是突出主体责任,加大查处力度。针对一些建设单位对环评文件质量不重视不审核、助推环评市场低价恶性竞争等问题,加大查处力度,依法落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我部已将49份环评文件涉嫌严重质量问题线索移交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依法查处,多个单位涉嫌违法问题线索已移送公安机关。不完全统计,各地对相关建设单位,已依法处以罚款600余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处以罚款。针对一些环评单位超出技术能力肆意“拉业务”,编制的环评文件粗制滥造甚至弄虚作假问题,加大抽查力度。去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对10多万份环评文件开展智能校核,分八批对1019份环评文件开展重点复核,对50家环评单位和69名编制人员予以失信记分。全国已有213家单位和20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
三是强化靶向监管,加大宣传引导。今年我部又建立了环评人员从业异常情况预警机制,分季度向地方通报98名异常从业的环评人员,要求从严监管。目前,正在组织开展违规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诚信档案专项整治,对无技术能力的空壳环评公司和“挂靠”环评工程师进行集中清理。此外,我们还配合制作播出《环评打假 守住环保第一关》焦点访谈节目,主动发布多批环评弄虚作假查处案例,释放监管越来越严的强烈信号。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好各项监管机制作用,促进环评市场健康发展。一是持续开展环评文件智能查重和复核,强化环评文件严重质量问题线索移送查处机制,对情节严重的,推进行政处罚与刑事司法衔接。
二是继续推进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诚信档案专项整治各阶段工作和典型案件查办,坚决维护环评市场秩序。
三是持续加强环评监管体系建设,提升信用监管效力,同时强化业务指导和正面引导,提升环评从业人员能力水平和职业荣誉感,推动提升环评工作质量。
原标题:213家单位和20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
-
西安市生态环境系统加密检查,确保医疗废物“日产日清”2021-12-23
-
生态环境部通报2021年11月和1-11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21-12-22
-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相关负责人就《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答记者问2021-12-22
-
贵州省公布788家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用评价初评结果2021-12-22
-
生态环境部印发《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2021-12-22
-
宣威市官箐水库大坝单位工程通过验收2021-12-22
-
四川成都生态环境产业产值破1000亿,涉水企业注意看“涨”2021-12-22
-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总结暨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工作部署会议召开2021-12-21
-
第二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进入下沉工作阶段2021-12-21
-
淮北市“五大制度”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提升执法效能2021-12-21
-
江苏省征集2022年度省级生态环境科研项目指南建议2021-12-20
-
《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通过2021-12-20
-
2021年度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专业职称评审结果公示 59人通过评审2021-12-20
-
四川省征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鉴定评估专家2021-12-20
-
关于《2021年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公示稿)》的公示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