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全国碳市场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7-27 11:05:19
热度:55

全国碳市场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机遇与挑战7月23日,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运行一个完整交易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上线以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延续涨势,实现&lsq

7月23日,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运行一个完整交易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上线以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延续涨势,实现‘六连阳’,CEA价格逐步攀升,市场交易量总体稳定,整体表现符合市场预期。发电行业首批纳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旗下超过30家单位电力业务纳入。下一步,全国碳市场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这将给石油石化企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2011年以来,我国已在8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2017年我国曾计划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但受限于国内外环境,直到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公布了包括2225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在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2021年6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纳入了国务院2021年立法工作,将为规范市场运行建立法规保障。全国碳交易市场将成为落实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应对欧盟即将推出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对冲手段。

碳市场对石油石化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石油石化行业碳排放压力很大。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会逐步成为强制减排约束型市场,将给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生产运营带来新的压力。首先,石化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已有时间表,部分企业可能因配额不足而购买,进一步增加成本压力,在行业日趋严峻的竞争格局下,落后企业甚至会因此被淘汰。7月启动的全国碳交易市场,石油石化行业的自备电厂首先被纳入;根据生态环境部相关部署,石化行业有可能在2022-2023年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生态环境部已经委托石化联合会开展石化和化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包括碳配额分配方案制定和更新,运行测试,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MRV)相关研究等。石化行业最有可能采用基准值法作为交易基础,如果某个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低于基准值,可以通过碳市场出售碳排放配额获得更多利益,反之需要购买碳排放配额用于履约,将给单位产品能耗高、排放高的企业带来重大考验。其次,碳价格将对石油石化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产生深远影响。多数国内外机构预测我国碳价将逐步上涨,因此企业必须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努力使其单位产品碳排放低于排放基准线,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取得先机。同时,石油石化企业需在重大项目的投资决策、并购收购等过程中考虑碳成本因素,降低经营风险。

碳市场也将为石油石化企业带来发展机遇。一是,碳价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可以直接鼓励低碳能源消费和低碳技术创新,天然气、新能源、CCUS等低碳业务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石油石化企业可以将外部压力转为内部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二是,碳资产运营可能形成新的业务,带来新的效益。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过程中,石化行业一直是参与的主力军,以广东省碳交易试点为例,广州石化、茂名石化、中海惠州炼化、湛江东兴石化等骨干炼化和化工企业几乎全部参与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碳交易经验。此外,以三大石油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和团队,在碳交易、碳资产管理、碳减排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通过统筹相关资源、合理安排交易策略等专业化手段,可以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国际石油公司资产管理

bp、壳牌等国际石油公司较早地认识到碳定价的重要性并支持和参与碳定价机制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bp于2000年1月建立了内部碳交易体系,覆盖了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资产,涵盖勘探、炼化、化工,油气和电力生产等多种业务类型。在此基础上,bp加入了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州等地的碳排放交易体系。bp设立了全球碳排放交易部门,分布于伦敦、新加坡和休斯敦,满足集团内履约企业的全球范围交易需求,对碳资产进行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合规成本并带来新的业务收入。bp还以40美元/吨的碳成本对新建项目进行压力测试,管理碳价上涨带来的投资风险。

壳牌公司公开支持并积极参与碳市场,是第一家在欧盟碳市场进行交易的公司。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编制温室气体排放年度清单,开展内部报告以及第三方验证,为制定碳市场信息披露规则提供了经验。2001年成立了碳交易公司,集中管理集团企业的碳排放履约。为了使投资组合更适应潜在的新气候变化政策,壳牌采用碳价格曲线评估所有新开发油气项目,CO2内部评估价格定为40美元/吨,制定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管理计划。壳牌公司还采取了适应碳市场的多种措施,例如:与政策制定者广泛交流并参与政策设计;实施能源效率计划,通过售出额外配额增加收入;在碳市场中作为专家和领导者为其他公司提供服务;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建立广泛的联盟以支持特定政策立场。

作为油气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组织,由12家国际石油公司组成的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也支持碳定价机制。今年2月,OGCI发布了相关立场文件,主要内容包括:支持明确的基于市场的机制,例如碳税或碳排放交易计划,以提供透明、有针对性和技术中立的温室气体减排途径;在碳价格不可能、不可行或无效的情况下,OGCI支持隐性碳估值机制,例如具有成本意识的绩效标准,或财政激励措施,如对新兴技术的税收抵免和补贴。OGCI还支持其他相关碳定价机制,通过透明和技术中立的方式,以最低社会成本实现最大限度减排,并激励低碳技术创新和开发。

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建议

全国碳市场的正式运行意味着碳价应成为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中长期业务规划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是深刻把握碳资产管理的意义。开展碳资产管理,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而且还能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并增加盈利。在低碳时代,企业必须实现低碳化,以较小的成本获得更大收益。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工具、产品以及手段最小化管理风险,发现机会、提升碳资产价值,是碳资产管理的最终目的。随着碳资产概念的不断深入,在企业中必然会形成新一轮的优胜劣汰,具备低碳优势的企业将逐步胜出。

二是建立建设项目碳成本决策机制。石油石化企业应参照国内外相关经验和碳市场运行状况,研究设定适合企业投资管理的碳成本水平,将碳成本纳入新改扩项目、股权投资、并购收购项目等投资决策过程,同时对现有资产开展碳价压力测试。

三是在全国碳交易市场暂时还未覆盖的业务领域,例如油气生产领域,大型企业集团可以考虑发展内部碳交易体系,涵盖甲烷等特征温室气体,鼓励内部企业自愿采取碳减排行为,并获得相应收益,从而形成低碳发展良好氛围,适应未来发展趋势。

四是大型企业集团应研究成立碳资产管理公司,推进专业管理、集中履约。碳资产公司的具体职责包括:决定所有内部控排企业的履约交易策略;外部市场的唯一出口,所有内部企业须通过碳资产公司对外交易;承担与外部市场交易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合同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全球化运作,协调全球所有碳市场的交易活动。

五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石油石化企业应完善碳排放数据统计体系,提升数据质量。加强企业专职碳核算、碳交易队伍建设,为全面参与全国碳市场积累人才。推动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核算制度、交易制度、核证减排量管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