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陕西省住建厅通报2021年一季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情况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7-08 21:00:26
热度:61

陕西省住建厅通报2021年一季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情况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安排部署,加快推进全省垃圾分类规划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安排部署,加快推进全省垃圾分类规划落实,根据《陕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评估办法》要求,省住建厅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各市2021年第一季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评估,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根据打分结果,各市工作排名依次为:西安市、咸阳市、榆林市、杨凌示范区、宝鸡市、商洛市、铜川市、延安市、安康市、渭南市、韩城市、汉中市。

一、工作进展

今年第一季度,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级有关部门依照职责继续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结合2020年全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情况,指导各市(区)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建设垃圾分类示范区以及示范片区。各市(区)根据2020年评估结果,加快补齐工作短板,积极推进各项措施,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是设施配套日趋完善;二是调研督导不断深入;三是考评体系逐步建立;四是分类效果稳步提升;五是教育引导全面加强。

二、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仍需提高。

部分城市还没有从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高度,从培养一代人的文明习惯、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认识到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一些城市重视不够,措施不实,未能充分发挥好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各项工作落实不到位,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统筹推进。

二是体制机制仍不完善。

咸阳市与榆林市还未正式印发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宝鸡、铜川、渭南、延安、汉中、安康、韩城市尚未出台垃圾分类法律法规或管理办法,未对垃圾分类工作形成法律保障,奖惩机制还不健全。渭南、汉中、安康、韩城市的市区两级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协调机制仍不健全,日常管理工作缺乏连贯性,无法充分发挥管理机制的重要作用。

三是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厨余垃圾集中处置设施配套不到位,分散处置能力不足,,大部分厨余垃圾仍以简单方式进入填埋场和焚烧厂处置。延安、汉中、安康等市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大件垃圾拆分中心建设缓慢。除西安、咸阳、榆林以外,其他地级以上城市焚烧处置设施尚未建成,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超过300吨的地区,到2023年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标的压力较大。

四是宣传引导力度不够。

垃圾分类整体氛围还不够浓厚,投入使用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数量不多。汉中、安康、延安尚未制定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方案。垃圾分类意识还没有转化成自觉行动,部分居民口头上支持,行动上滞后,主动分类行为习惯尚未形成。部分区域探索实行定时定点投放,但督导员配备不到位,分类准确率不高,造成“混装混运”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杜绝。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2021年是垃圾分类成效提升和示范片区建设的关键之年,要按照《陕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规划(2019-2025年)》《关于在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陕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评估办法》要求,结合全省垃圾分类规划,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紧盯薄弱环节与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力度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各级部门责任。

要加快建立健全“城市负主体责任”,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责任清单,树立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思想,压实工作责任、深入开展督察、强化工作指导,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是推进方案落实,加快分类设施建设。

各市(区)要对标对表中省垃圾分类有关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加快编制本地垃圾分类规划。认真对照阶段性工作目标,梳理年度、季度工作任务以及存在问题,对已完成的任务巩固提升,对存在问题制定有力措施,强力推进。要配齐分类运输车辆,加快末端尤其是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做好收集、运输、处置各环节有效衔接。

三是持续宣传引导,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要进一步借助各类媒体,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提升垃圾分类普及率、覆盖率。要强化宣教基地建设与运营管理,制作各类宣传品并投入使用。要切实从娃娃抓起,加强垃圾分类等生态文明教育,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促进一代人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强化督导员队伍建设,引导居民科学投放,提高分类投放质量。

四是吸收先进经验,加快形成特色模式。

我省与浙江宁波市建立了垃圾分类“1对1”交流协作机制,要充分利用交流协作机制,不断学习先进城市经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应用,解决工作中痛点、难点,加快分类全流程的系统性建设,带动全省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推进。同时也要加强省内结对交流,互相借鉴应用示范区、示范片区创建好的经验做法,形成好的分类模式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