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什么是生态修复
带你了解什么是生态修复什么是生态修复?定义:生态修复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适当的人工措施辅助下,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
什么是生态修复?
定义:生态修复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适当的人工措施辅助下,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等经济功能。生态修复不是指将生态系统完全恢复到其原始状态,而是指通过修复使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断得到恢复与完善。
内涵:生态修复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修复是一个生态自我恢复、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在生态修复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群落,是由简单向复杂、由单功能向多功能、由抗逆性弱向抗逆性强转变的。
(2)生态修复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为主,是通过对一个区域或一个小流域的严格管护,排除人为因素对其干扰及破坏,使区域内的整个生态系统得到休憩并恢复其生态群落结构及功能的过程。
(3)生态修复不同于封禁治理及封山育林,应尽量减少人对生态的过多干预,缓解人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调节、恢复、进化功能。
生态修复应遵循哪些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条件等,区域差异性和特殊性要求在生态修复时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在长期试验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找到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学与系统学原则
生态学原则要求生态修复应按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做到循序渐进。生态修复应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展开,要有系统思想。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要求生态修复的经济可行、技术措施可行,并且社会可接受。经济可行要求在实施生态修复时,应有一定的物力、人力和财力保证;技术措施可行要求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实施的技术措实,在实践操作中具有可行性;社会可承受性原则要求生态修复工程的启动,必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符合修复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风险最小、效益最大原则
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某些环境要素的突变性,加之人们对生态过程及其内在运行机制认识的局限性,人们不可能对生态修复的后果、生态演替的方向进行准确的估计和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生态修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自然修复和人为措施相结合原则
生态修复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停止对大自然的肆意侵害,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实现自我修复。
此外,还要考虑生态修复的自然原则、美学原则等。但是,任何原则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最基本原则之上的。实施生态修复的基础是退化生态系统的现有状态,因此应因地制宜地实施区域的生态修复措施
-
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并重 太湖将进一步深化治理2019-09-18
-
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运用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