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疫苗获批,中国全民免费接种:大流行终结开始?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1-01 20:02:32
热度:67

疫苗获批,中国全民免费接种:大流行终结开始?2020年的最后一天,中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郑重承诺将为全民免费提供新冠疫苗。自2019年年底,新冠大流行阴影一直笼罩在人类头顶,中

2020年的最后一天,中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郑重承诺将为全民免费提供新冠疫苗。自2019年年底,新冠大流行阴影一直笼罩在人类头顶,中国政府的这一承诺犹如一道曙光,拨云见日。

当天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还传来重磅消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这意味着始终处于全球新冠疫苗研发第一方阵的中国疫苗将“有资格”助力全球重启。

截至目前,COVID-19大流行席卷全球已一年有余,近180万患者付出了生命,全球经济和社会遭受重创,人类在保持社交距离和常戴口罩中期待疫苗已久。但疫苗研发从来不是一件因外界期待就能一蹴而就的工作。

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描述了中国第一支附条件上市新冠疫苗的诞生之路:4月2日,全球第一个新冠灭活疫苗获批开展Ⅰ、Ⅱ期临床试验,到6月23日,全球第一个启动Ⅲ期临床试验,再到6月24日,经过严格的程序,依法依规审批开展紧急使用。再到7月份以来,多个疫苗陆续到境外去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再到今天第一个疫苗附条件上市,我国的疫苗研发工作始终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在疫苗研发生产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放在第一位。”曾益新强调。值得期待的是,中国的新冠疫苗还有着更多“后备军”,到目前为止,中国5条技术路线14个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其中3条技术路线5个疫苗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宇学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过去的这一年里有太多的没想到,“有的时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实是防不胜防,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些技术平台,我们希望能够最快的速度开发出疫苗来。”

宇学峰同时说,“但是说句心里话,从开发埃博拉疫苗那会儿开始,我之前就没想到我们会去做埃博拉。你会考虑到像SARS、MERS都是冠状病毒,但你知道新冠病毒会是什么特点吗?你也不可能去提前判定有这么一个东西。”

康希诺和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在全球率先开展临床研究,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冠疫苗。

双方此前还合作开发埃博拉疫苗。“我们必须时刻有这种打‘遭遇战’的准备,平常要把自己的技术平台、科学思路要理顺,要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你才能够尽快地把这个事情做起来,”宇学峰说。

回望这一年,全球新冠疫苗的研发实际上堪称“闪电速度”。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近日刊发的一篇报道分析,这可能深刻改变疫苗科学的未来。这得益于一些新技术的成熟,更得益于从未有过的人力和资金的集中投入。

疫苗的使用是否会成为全球疫情防控的根本转折点?毕竟,在过去的100多年中,人类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两个最重要的成就:一个是卫生,另一个就是疫苗。

在前后两任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胡志红、陈新文主编的《普通病毒学》一书中,他们是如此解释这两大路径的重要性的:卫生的改进大大减少了人类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和感染;疫苗接种则主动加强了人体预防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感染和由其引发的疾病。

这两大进步显著降低了人类因传染病而导致的死亡率。

不过,目前这些根据紧急使用条例批准、附条件批准的首批新冠疫苗也将受到持续监测,具有公共安全属性的它们不容出现纰漏。

另外,在目前的全球疫情大流行下,疫苗的投入使用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即放松警惕。疫苗本身会遭遇它的强敌:病毒突变。近期在欧洲多国出现的新冠变异毒株B.1.1.7已开始引发外界对此的担忧。

7种研发中的新冠疫苗类型。图片来源:中科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等人论文“Viral targets for vaccines againstCOVID-19”。

史无前例的“闪电开发速度”

疫苗是希望。中科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等人近日在《自然综述-免疫学》发表了一篇题为“Viral targets for vaccines againstCOVID-19”的进展综述论文,开篇写道:COVID-19已经蔓延到220个国家或地区,导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破坏。迫切需要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以帮助结束这一大流行。

但要知道的是,病毒作为地球上丰度最高的生物,其数量超过所有细胞生物至少一个数量级,能消灭或者遏制病毒的疫苗至今仍然有限。

但作为预防感染性疾病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科学家在研制疫苗方面孜孜不倦。近代疫苗学先河由英国著名科学家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开创,1798年,乡村行医多年的他非正式发表了《天花疫苗的因果之调查》一书,23个种痘而不再患天花的病例被记录了下来,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随后在全球广为接受。

发现这一方法有效只是开始,詹纳的贡献更在于通过试验证明接种牛痘后再人为让受试者感染天花病毒但不会致病。他将此过程称为“接种疫苗”(vaccination),第一次确立了“疫苗免疫”的概念。詹纳因此被公认为免疫学之父。

当然,比詹纳早1000多年,中国人就在世界上首创“种痘(人痘法)”来预防天花,这被称为“类疫苗”医学实践。遗憾的是,中国的这一实践,没有获得理论上的认识突破。不过有趣的是,詹纳在其8岁时也接种过人痘。

詹纳创立近代疫苗学180多年后的1979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这也是人类疫苗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疫苗学发展了2个多世纪后,开发疫苗有了一套成熟的步骤。宇学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疫苗研发是一个很繁杂的系统性的工程,不是说一蹴而就的。”

疫苗研发过程一般分为实验室发现、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三个阶段,随后还有上市批准环节。

在此次新冠之前,疫苗的这一周期平均需要8-20年。而此前的最快疫苗纪录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创下的,当时科学家从获取腮腺炎病毒毒株到最终疫苗获批用了4年。

但此次的新冠疫苗创下了新的历史,被称为是疫苗开发史上的“闪电开发速度”。和H5N1、H7N9、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等作战多年的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施一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今年疫苗的推动其实是非常快的,比我们正常的疫苗推进得快了很多。”

“不计成本”投入的“并联”模式

全球疫苗闪电速度研发背后离不开中国科研人员的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2020年12月29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首先我们中国将分离出来的病毒、测序结果都向世界公开透明了,很快进入了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

从全球范围来看,自2020年12月以来,辉瑞/BioNTech、莫德纳、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的新冠疫苗先后在国外获紧急使用授权;在国内,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也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

佛罗里达大学的生物统计学家Natalie Dean在接受《自然》采访时说,这种研发速度“挑战了我们开发疫苗的可能性的整个范式”。科学家希望可以用相似的时间来生产其他疫苗,而这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哈佛医学院病毒学和疫苗研究中心主任Dan Barouch也表示,新冠疫苗的开发经验肯定会改变疫苗科学的未来。他说,“这表明,在真正威胁全球的紧急情况下,如果有足够的资源,疫苗开发可以快速进行。”

我们再去分析快速研发背后的一些主要原因,不难发现大量的科研力量和资金的投入是一个大前提。而此外重要的一点是,和其他疫苗的常规推进相比,新冠疫苗的研发过程还进行了并联。

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姜世勃此前详细解释了什么叫“并联”。

他表示,我们按正常程序一个疫苗研究从最初抗原制备到动物免疫、中和活性鉴定、动物攻毒保护实验、动物安全性评价到临床试验,一直到规模化生产,这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四至五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完成。“但是现在我们希望能在一年之内完成这些工作,所以不能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

姜世勃表示,常规方法是循序渐进,一步完成以后再进行第二步、第三步,现在是多个团队在同时进行,有人在检测中和活性,另外有人做动物攻毒实验、动物安全性评价以及临床研究,多个团队同时进行就是将串联改成并联。

这种方式显然是“不计成本”的。姜世勃表示,这是有一个风险非常大的研发策略,比如一个团队在动物攻毒实验的时候发现这个疫苗没有保护效果,而其他团队已经完成的工作,如规模化生产等这些部分都前功尽弃了,可能会损失很多经费。“所以,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采取这种策略。”

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疫苗部门首席科学家Rino Rappuoli表示,一些公共投资和私人慈善家会给疫苗公司投入一大笔资金,他们可以做临床前和I期、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以及生产,并行推进而不是按顺序推进。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押注于开始大规模测试和生产可能行不通的候选疫苗。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疫苗中心主任坎普曼说,“这完全降低了整个开发过程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