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江苏:环保投入力度空前加大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11-09 10:05:24
热度:55

江苏:环保投入力度空前加大江苏拥有400多公里长江岸线,沿江地区经济总量占到全省八成、进出口占全省九成,产业、城镇、人口高度密集。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基础最好、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江苏拥有400多公里长江岸线,沿江地区经济总量占到全省八成、进出口占全省九成,产业、城镇、人口高度密集。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基础最好、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我省提出,涉及长江的一切工作必须服务于生态这个前提,治理污染不讲条件,严控空间不让分毫,修复生态不打折扣。


五年来,省级财政用于长江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等资金达1300多亿元,全省总投入近1万亿元,建成覆盖全省的PM2.5网格化监测系统,实施了一大批重点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危废处置能力大大提升。


环保投入力度空前加大


站在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镇王桥村的江堤上俯瞰,村庄道路平整,屋舍俨然,百米外的长江支流芒稻河碧水悠悠。


“我们投入100多亿元,通过‘拆整搬建’组合拳开展生态修复。”生态科技新城经发局副局长章成说,截至目前,该地区已累计取缔33家“散乱污”企业,整治近80家畜禽养殖场,完成26条河道清淤疏浚,新建7座生态公园,共恢复1000多亩滨水空间,“七河八岛”生态中心逐步完善。


加强岸线功能整体提升,还江于民、还江于绿、还江于鱼,我省正加快沿江20个重点岸线综合整治提升示范段建设,打造最美岸线。


环保投入既体现在可知可感的环境变美,也体现在算长远账的智慧中。作为我省第一个整建制关闭的化工园,张家港东沙化工园涉及化工企业37家、职工逾3000人、资金超20亿元,一直面临企业外迁、关停谈判、关停融资三大难题。经过近5年努力,东沙化工园实现整体关停,并更名为江南智能装备产业园,重点引进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破釜沉舟、转型重生的,还有沿江大型钢铁厂。2018年11月,宝武钢铁集团与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签约,争取用10年时间,将钢铁冶炼产能逐步由南京迁至盐城;2020年1月,中天钢铁集团与南通海门签署商务协议,将钢铁产能从常州转移到通州湾海门港片区,并同步升级为中天绿色精品钢……宝武梅钢、中天钢铁等沿江钢铁厂易地搬迁,标志着江苏统筹推进沿江地区重化产业战略性转移和沿海地区产业战略性布局取得实质突破。


五年来,全省关停退出钢铁产能1931万吨、水泥产能1155万吨,化工园区、化工企业从2017年初的54个、6800多家压减到目前的40个、3400家,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减少到255家。


与此同时,我省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狠抓政策落实,促进全省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绿色债券贴息、绿色产业上市企业奖励等4个实施细则,构建起绿色金融政策体系。设立4亿元的“环保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以此为增信手段,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环保改造、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低息贷款,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两年来已累计发放贷款151.96亿元,支持污染防治、节能环保服务、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268个,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1.29亿元。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强保障,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环境基础设施三年建设方案(2018-2020年)》,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业集聚区废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危险废物处置、污泥处理、清洁能源供应和监测监控等7个方面规划部署了1195个项目,总投资1754亿元。


为推进三年方案有序实施,确保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效,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按月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调度平台进行调度,对项目开工率低、进展较慢的地区加强督导。


省生态环境厅财审处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以来,我省累计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172万吨/日,新建城镇污水管网约2524公里,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33万吨/日。


加大环保投入,不仅仅是政府行为,更日益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工序能耗减少85%、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75%……尝到亚洲首条超薄带铸轧生产线带来的“甜头”后,江苏沙钢集团再规划建设8条这样的生产线。该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马毅说,今年将再投入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设备,以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并打造沿江码头工业景观样板带。


腾退,是为了更好地引进。“部分低端低效产业关停后,碳排放、氮磷排放等指标可以分给生物医药企业,政策上也将有所倾斜。”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负责人王建宏说,从今年开始,园区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100万平方米载体,形成100亿元产值,带来200亿元有效投入,集聚200家优质企业。


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苏州市长江办有关负责人说,苏州将产业调整与长江生态修复紧密结合,推动绿色产业增量发展,打造绿色产业发展平台,提升绿色产业创新能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争取把苏州全域打造成绿色发展高地。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鸢尾摇曳,白鹭低飞……在泰兴经济开发区,一处占地80亩的湿地风景如画。这,就是泰兴打造的一处生态安全缓冲区,位于一座污水处理厂的隔壁。


生态安全缓冲区是我省的政策创新。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加强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处处长朱德明表示,全省将推出10个试点项目,探路不同污水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技术条件下的不同建设方式。


这是我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缩影。2019年3月,在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的亲自谋划推动下,省政府与生态环境部签署了《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合作框架协议》,江苏成为全国唯一的试点省。


《框架协议》签订以来,省生态环境厅按照“先行先试、走在前列”的要求,成立7个专项工作组,细化分解年度任务。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率先建立省级环境监察专员制度。


建章立制、协同推进、共同治理,是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治本之策。江苏把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作为根本之举,探索形成一批长效机制,筑牢长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铁栅栏”。


负面清单有效执行。制定出台《〈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江苏省实施细则(试行)》,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立下了长江干流及14条支流1公里范围内的“最严规矩”。


“三线一单”全面管控。出台《“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建立了覆盖全省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图显示)的管控体系,让红线“守得住”、发展“保得好”、效益“调得高”,确保“一张蓝图管到底”。


司法协作守护长江。五年来,省公安、检察、法院环境保护执法协作进一步强化,以生态功能区为单位的环境资源法庭在全国率先设立,打击环境犯罪力度进一步加大,守护母亲河有了更严密的司法保障。


长江大保护,下好全省“一盘棋”,服务全国“一盘棋”。五年来,省人大持续开展执法检查、省政协持续开展专项视察,社会各界和群众积极参与,大保护的行动更加坚决,大保护的合唱更加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