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新基建里的环保新活力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11-03 10:05:22
热度:69

新基建里的环保新活力2020年突然拐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口之下,国家提出新基建来拉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新基建之风吹起,环境产业能否实现华丽蜕变迎接新一波机遇?在近期由全国工商联

2020年突然拐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口之下,国家提出新基建来拉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新基建之风吹起,环境产业能否实现华丽蜕变迎接新一波机遇?在近期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围绕“新基建与行业新活力”话题展开高峰对话。  对话由环境商会顾问、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傅涛主持,中广核环保公司总经理雷霆、中建环能总裁佟庆远、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副总经理李贞勇、中化学生态环境公司总经理卢召义、成都环境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李勇刚、侨银环保副总裁黄怡祯等嘉宾分享精彩观点。
三个关键词--信息、融合、创新  2020年是一个分水岭,很多企业面临困难,也有新企业脱颖而出,几起几落,环保行业的变局在开始。“大家都没有办法按照原来的路径走了,这已经是产业形成的共识”,开场中,傅涛说。
  “新基建”,不同于以前公路、铁路、电力设施等传统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傅涛认为,其中的三个关键词——信息、融合、创新与环保行业息息相关。
  新基建是数据信息网、新能源网以及新交通网等三张网的重新构建,雷霆表示,这其中给环境产业带来了增量机会,也给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将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也让环境服务趋向精准化、智慧化和社会化。
  中建环能总裁佟庆远也对新基建下的产业发展信心十足,但他认为,打法上需要改变。“拼规模,我们很难取得优势,只能拼创新,拼高质量发展。”中建环能既是环保领域中以技术见长的老牌企业,也是这一轮混改潮的先驱企业,于2018年底投身中国建筑集团麾下。
  “我们现在不是去加大目标,而是收缩目标,从基础做起,把环境装备制造这一个主题以及装备制造的集成做好,仅做这么一点事。”佟庆远表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建环能希望把小产品做精细,从客户的价值出发,希望有一天环能这个平台也变成小米产品这样的生态体系,这是中建环能正在努力打造和实现的方向。
  2018年,三峡集团承接长江大保护,其战略之宏大、动作之迅速非比寻常。长江环保集团作为三峡集团开展长江大保护的业务实施主体,表现也非常亮眼。对新基建的理解,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副总经理李贞勇表示,新基建跟生态环保行业是双向逻辑。“生态环保肯定是新基建,新基建包括生态环保产业。”
  央企、国企在进军环境领域是这几年已成大局的事,它们一条路径是通过并购快速切入,而另外一条主流方式便是成立专业环境子公司。今年9月份,中国化学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化学生态环境公司强势入场,注册资本金5亿,而且中化学集团还宣布,将投资百亿为这家公司在渝设立总部基地。
  现场,中化学生态环境公司总经理卢召义表示,新基建必将为整个生态环保行业带来重要机遇期。“不过从行业的健康发展角度,行业内的各企业应理性看待机遇、扎实“练好内功”,做好各自专业和主业,并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卢召义强调。
  成都环境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李勇刚认为,新基建中,信息化是前端的,即通过数据化掌握前端数据,从而对全盘的污染数据、流量数据等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提升管理效率与水平。
  “信息化与原有传统环境基础设施结合,与管理相结合,可能会产生新机会,新发展,环境产业是相对走得比较慢的,有了新基建的助推可能会带来很多变革”,李勇刚说,抓住前端、抓住数据,抢占优势,就能在未来的业务布局上找到新路径和方式。另外,还需要跟政府的管理相结合,以最终区域范围内环境质量的改善为目标,从系统要求中寻找新价值。
  这两年,随着环卫市场化的加速,一波环卫企业随之风生水起。今年年初,侨银环保和玉禾田这两家环卫运营企业先后上市,成为环卫企业收获资本认可的高光时刻。
  本场对话中,侨银环保作为一家民企代表发言。公司副总裁黄怡祯表示,环境产业要数字化转型,也要绿色转型,必须要结合大数据和互联网来推动。新基建对环卫行业既是新机遇又是新挑战。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要想实现对人、对物、对事的精准调配,需要依托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把物料数据、工艺数据、设备数据、运营数据、管理数据打通,建立环卫管理智能系统。
  傅涛表示,环卫是环保行业中社会化程度较强的,大部分的环保设施都在围墙里自己干活,唯独环卫一出生就在社会上。环卫对互联互通的要求很高,对新基建、大数据也会更加敏锐,新基建对环卫是一个重大利好。
重构增长力量  “十三五”这五年,生态环保大势良好,不过回到微观世界,产业的激荡和变革无时不在发生。历经各种变局与重构,产业逐渐回归服务本质,向高质量发展进阶。
  新需求,催生新动力。
  “新局面让我们开始认真思考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对新技术创新、管理优化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如何在远程化、不聚集、少人工甚至无人工的条件下,安全、稳定、高效地开展运营管理工作。答案就是智慧水务的应用,通过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模拟软件、互联网、物联网、自动化等与水环境治理的结合,推动智慧治水”,雷霆表示。
  佟庆远表示,“中建环能将以精细化制造加工作为手段,回归技术的本质和原理,从底层创新逻辑出发,研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未来会继续发展装备技术的核心优势,构建完整的环境装备的价值生态体系。”
  这两年的实战经验,也让长江环保对行业有了更深的感受。李贞勇谈到,当下的生态环保行业主要呈现五个特征,一是欠账多、体量大;二是导向强,显担当;三是模式多、机制新;四是资金广,资源富;五是推陈出新、新产品层出不穷。在李贞勇看来,这其中都蕴藏着活力。不过大体量、高速度的长江大保护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融通产业上下游的力量,形成合力。
  卢召义表示,企业自身也存在内循环和外循环,对内而言,要充分利用中国化学集团内部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挖掘内部潜能,形成内部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和生态环保的内部大循环,同时也要遵循整个行业的外循环“生态圈”规则,与行业内外的企业做好产业分工、技术优势互补,力求做到和谐共生、共同成长、共存共赢。
  李勇刚认为,未来,一是要在新基建推动下通过数据化革命极大地提升效率,实现存量之间的融通。二是企业通过信息化在供水、污水,固废处理等内部多个业务板块之间实现协同和融通。三是更大视角上的城市管理目标上要融通,用数据让每个部门的职能职责更到位,破解城市之间“九龙治水”的难题。四是实现社会融通,社会效率会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新基建要大量投入,单靠政府是不行的,也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要和资金实力强、资质专业强的企业强强联合才能实现”,黄怡祯表示。
  总结中,傅涛提出,过去,环保行业在传统基建中获得了快速发展,一大批环境基础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兴建,那时候大部分的行业利润来自于建设,传统基建确实给了产业很大的帮助。现在和过去不同了,新基建对行业作用将不再是建设本身,而是在建设之后产生的影响。
  “产业资产的变革正在开始,持有重资产的行业投资最终会回到政策性国企或政府性机构,这跟世界趋势是一样的”,傅涛强调,2020年是分水岭,“我们不可能把单点的叠加背到政府身上,要通过融合提高效率,降低政府支出,在融合中获得效益,通过融合的外部化实现政府服务价值的提升。”
  原标题:新基建里的环保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