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洋垃圾”的历史辩证:从现在起说NO!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8 11:32:25
热度:49

“洋垃圾”的历史辩证:从现在起说NO!【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中国一度是世界上大的洋垃圾进口国家,洋垃圾进入中国,在“中国制造”的体系里再度循环。正是由于

【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中国一度是世界上大的洋垃圾进口国家,洋垃圾进入中国,在“中国制造”的体系里再度循环。正是由于洋垃圾对中国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和对中国民众身体健康的潜在伤害,中国于2017年7月正式向WTO通报,从该年年底开始拒绝进口24类洋垃圾,中国不再成为世界的垃圾场。

“洋垃圾”的历史辩证:从现在起说NO!
没想到,禁止洋垃圾入境,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外交事件。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近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禁止“洋垃圾”入境是中国依法享有的权利,美方官员就此表达的所谓“关切”于情不合,于理不通,于法无据。
这一回应是针对美国官员3月23日在世贸组织货物贸易理事会对中国决定停止接收“洋垃圾”的言论,该官员称:中国限制进口可再利用商品严重干扰了全球废旧物资供应链,中方应立即停止实施有关措施。
华春莹对此的回应是:说中方‘似乎’正在违反世贸组织义务,这是非常虚伪的。难道美方对华限制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就是正当的,而中国依法限制‘洋垃圾’进口就是违法的吗?
与华春莹这一回应相呼应是,刚刚成立的生态环境部,召开的次部常务会议就研究了“洋垃圾”问题。
当天的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全面落实〈禁止洋垃圾入境 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8-2020年行动方案》,以及《进口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专项督查行动方案(2018年)》。
这两个文件,都明确给出了这样的信号:“洋垃圾”进口禁令只会加强不会放松。
洋垃圾有哪些?
那么,什么是洋垃圾?哪些被归为洋垃圾,有必要条分缕析地做一个说明。
“洋垃圾”其实是俗称,它有时指进口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在进口管理环节,相关主管部门一般不使用“洋垃圾”一词。
上世纪80年代末,《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充分确认,各个国家有权禁止外国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进入本国领土。公约还规定,各国有义务就近减量和处理各自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
按照这一国际公约,“自己的废物自己处理”,本就是各国都认可的共识。
2017年,环保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郭敬曾表示,中国将先行将环境污染风险高,群众反映强烈的来自生活源的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种)类固体废物禁止进口。
从这一表述可知,政策层面的“洋垃圾”是指有着严格分类和范围的固体废物:只有上述的24类固体废物,才被视为“垃圾”。
例如,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的洋垃圾服装产业,就引起过巨大的舆论关切。
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当地一些移居香港的人从境外带回旧服装“变废为宝”,慢慢从自用发展到加工销售,衍生为一个“蓬勃”的产业,自此盘踞陆丰20年。据汕尾海关缉私局统计,在人口26万的碣石镇上,曾经直接从事洋垃圾服装经营的就有万余人。
加工销售旧服装启动资金少、技术要求低,碣石当地大量闲散劳动力以此谋生,逐渐形成全国闻名的“专业”市场。大大小小出售价格低廉服装的服装店,成为洋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变现窗口,从而流向全国各地。
洋垃圾禁令自去年下达后,陆丰的服装产业也面临着萎缩和转型,我们期待,作为阶段性的产物,陆丰的畸形发展,早日回归正途。
不过,对于进口的废旧物资,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洋垃圾”,这仍是两种不同概念。
以钢铁行业为例,当代世界钢产量中的30%是用废钢生产的。多用废钢不仅有利于节约自然资源,而且可以节约大量能源,从而大大减少环境污染。
生态资本论在前日刊发的文章中,也提到了废铝的进口,实际上,对废钢和废铝的进口,不仅不是进口“垃圾”,还是具有生态环保价值的有益之举。因为,废钢和废铝等废旧金属作为原材料,可以有效供给钢铁和铝制品行业,从而减少铁矿和铝矿的开发,保护国内环境。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是废钢和废铝的进口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今后,我们不仅不会将这样的废旧物资视为“垃圾”,还可能创造条件扩大进口。
可见,同样是固体废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同样是进口而来,是要有所区别并分类施策的。对于废钢和废铝等金属废弃物,我们可以回收再利用,成为原料来源。而对于废旧衣服、塑料和纸张等垃圾,则要坚决说不,阻断在之外。
不做世界垃圾场
正如上文提到的,来自生活源的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种)类固体废物,才是中国自去年以来针对的“洋垃圾”。
中国一度是世界上大的洋垃圾进口国家,199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年代,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很多产业,以环境代价来换取发展,洋垃圾就是这个时候悄悄进入中国的。
从1995年到2016年的20年间,中国的年垃圾进口量翻了十倍,从450万吨增长到4500万吨,成为了一项大宗交易品。在全国各地,都开设有专门的洋垃圾回收机构和场地,为西方人民改善生存环境做出了“贡献”。
根据商业咨询机构China Briefing的数据,2016年,美国废纸出口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直接送到了中国,总价值超过22亿美元。欧盟27国同样依赖中国接收废弃物,把87%的再生塑料直接或间接地运往中国。而根据英国《卫报》的统计,英国每年有270万吨废塑料流向中国,占到该国塑料垃圾产量的2/3。
洋垃圾进入中国,在“中国制造”的体系里再度循环。比如,一个来自美国饮料瓶进口后,被运往中国河北某处小工厂内被熔化再造成塑料颗粒,随后运往浙江某个注塑厂制成打火机壳子,再在江苏的一家小打火机厂里和回收金属制作的打火机关一起组装成打火机,后装船从上海送往欧洲零售。
正是因为这个链条运转流畅,才让“洋垃圾”进口屡禁不止。其成功之处在于,在这个垃圾循环利用的商业链条中,人人都有利可图。
唯一遭受巨大损失的,是中国的生态环境,这一巨大的生态成本被忽视。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会进入焚化炉——终变成飞灰和有机废气飘散入空气。如果温度控制不当,有机废气会含有致癌物质如二噁英、飞灰会吸附着汞镉等重金属……
此外,洋垃圾还可能直接对人产生重大危害:为了使原材料得到大程度的利用,回收机构通常会雇佣大量人员进行手工分拣,这对于分拣人员的身体健康可能产生致命的伤害。1996年,新疆某工厂无意中从哈萨克斯坦进口了100多吨放射性金属。
正是由于洋垃圾对中国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和对中国民众身体健康的潜在伤害,中国于2017年7月正式向WTO通报,从该年年底开始拒绝进口24类洋垃圾,中国不再成为世界的垃圾场。
中国在送交WTO中的文件表示,一般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垃圾中,常掺杂有为数不少的高污染垃圾与危险性废物,污染中国环境,为了保护环境与人民的健康,中国要调整垃圾进口法规,拒收高污染的固体废弃物,禁令将于2017年年底生效。
这一禁令,显然令美国和欧盟国家措手不及,这便有了本文开头美国官员的奇谈怪论。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这些国家早已把向中国出口垃圾作为了一种常态,并形成了路径依赖。在他们看来,中国接受这些洋垃圾,对双方有利,早已经成为了天经地义。
历史地来看,进口洋垃圾,是中国在制造业起步阶段为了积累原始资本的临时措施。随着中国工业实力的不断增高、原材料市场的逐渐稳定、制造业的逐步升级以及人们对生活健康水平的要求提高,洋垃圾终究要退出历史舞台。
而更重要的是,进口固体废物,要站在对生态环境负责的角度上去考量,便出现了对待这些废物的不同态度,这是中国的进步。
作者介绍:李理,资深媒体人,生态资本论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