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警惕环卫行业走进“内卷化”的死局!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7-13 12:05:48
热度:85

警惕环卫行业走进“内卷化”的死局!当前的环卫产业看似繁荣,但实则暗藏隐患。在探讨这一问题之前,笔者想先聊一下最近被渲染为洪水猛兽的物业巨头进军环卫的现象,从这两个产业的发展对比,来

当前的环卫产业看似繁荣,但实则暗藏隐患。在探讨这一问题之前,笔者想先聊一下最近被渲染为洪水猛兽的物业巨头进军环卫的现象,从这两个产业的发展对比,来看环卫行业的危机。

一、物业管理的前世今生

如果了解物业发展的历史,你会发现,如果将来环卫市场被物业巨头所控制,可能真不算太冤。因为近代物业管理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累。

工业革命以前,9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这样的生活自然不需要“物业”的概念。而随着工业效率的提升,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对房屋的需求激增。一些地产商建造了一些价格低廉的住宅给工人居住,但由于环境恶劣、管理混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当时一位名叫奥克维娅·希尔的女士,在1880年至1886年间年间,为其名下出租的房屋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引导并要求租户严格遵守,住房秩序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形成了物业管理最早的雏形。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经济迅速发展,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这些楼宇由几十个或上百个业主共有,加之建筑物复杂,日常维护管理实务繁琐,于是催生了专业化物业管理机构,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型的产业,并发展至今。

可以看出,物业管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伴着人口结构、城市化进程的变革所衍生出的实际需求。从管理房屋、楼宇、小区,进而发展到管理城市,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即使对比物业管理和环卫产业在国内的发展,也能看到高下之分。

我国最早的物业管理模式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在大陆地区,则兴起于最早沐浴改革新政的深圳市。1981年3月10日,中国大陆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成立。这里同样也是中国环卫市场化的发祥地,1984年,深圳市成立“深圳市日新清洁服务公司”和“深圳志诚清洁卫生服务公司”,被誉为开启中国环卫市场化的“双子星”。

然而可惜的是,深圳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目前依然存续,但“双子星”已经为“注销”状态,走进了历史。

同时,物业管理的人才储备从上世纪90年代便已开始了。1996年,北京林业大学创办我国第一个物业管理专业;同年,我国第一家物业管理研究单位东南大学物业管理研究所成立;1997年,广州珠江实业集团创办广州珠江管理专修学院,成为全国第一个民办物业管理教育大专院校。

此后近40年风云际会,物业管理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突飞猛进。

目前在A股或港股上市的企业就有南都物业、中海物业、雅生活、碧桂园服务等。去年12月19日,保利物业在港交所过牌交易,为港股史上最大规模物业公司,拥有GIC、高瓴、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中交国际等四位重量级的基石投资者。

阐述物业管理产业的发展,并不是想单纯的夸赞他们。而是想用另一个以“服务”为主的成熟产业做对比,揭示环卫产业可能存在的隐患:内卷化。

二、警惕行业的“内卷化”

何为内卷化?

这一概念源于人类学家吉尔茨所著《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中的发现:“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然而,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出现了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即过密化现象。”

换句话说,就是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们通过单一低效的方式争抢资源,反而让资源更快的消耗殆尽,个体的收益变得更低。

比如,一个屋子内的人去分享一块蛋糕,因为数量有限,大家都在努力的争抢,生怕自己分不到。但是争抢的越积极,蛋糕消耗的越快,恐慌产生了,人们就越努力的争抢,这样下去,无论蛋糕再大,最终大家都会挨饿。这种情况在当前环卫产业庞大的增量市场面前还不明显,但是,很多人已经在担心增速放缓后的生计问题。这就是对后期存量市场为主流后,形成“内卷化”的预判。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7年新增环卫业务的相关企业共有1625家;2018年共有4094家相关企业新增了环卫业务,较2017年上升了152%;至2019年,新增环卫业务的相关企业已达8480家,较2018年上升了107%。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