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工作有条不紊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7-03 12:05:09
热度:48

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工作有条不紊“在生态环境部技术帮扶组的帮助下,我们抓紧解决了基础资料分析、无人机航测范围划定、技术方案审核等问题,目前湟水河排查准备工作有条不紊。预计7月

“在生态环境部技术帮扶组的帮助下,我们抓紧解决了基础资料分析、无人机航测范围划定、技术方案审核等问题,目前湟水河排查准备工作有条不紊。预计7月底前能完成无人机航测和图像解译,之后就可以组织人员到现场徒步核查,到时就能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啦。”说起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局长余全盛跃跃欲试。

  

自5月26日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按照“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原则,生态环境部与山西、甘肃、青海3省12个相关地市全力夯实工作准备,精心做好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图纸作业等工作,为现场排查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此期间,设计“选择题”成为准备工作的“关键词”。

  

“不管是让试点地区完成的前期准备,还是让现场人员完成的工作流程,都要多设‘选择题’,少设只有原则性要求的‘论述题’,这样基层和一线人员执行起来才更有操作性,这也要求我们必须把准备工作做充分,对基层和一线要干的活,我们要重点任务先干一遍、重点地段先走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二级调研员宋华用表示。

  

“打包”专家送至试点省市

  

“6月10日下午到山西省厅座谈,之后就分两组分别赴6个城市进行现场交流。不到10天时间,我们这个帮扶组一共跑了6个城市。”说起工作节奏,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蒙明富印象很深。

  

现场排查工作还没有开始,为什么现在就去帮扶?

  

“渤海和长江排污口排查的经验告诉我们,前期基础资料分析、历史排口信息收集、无人机航测及图像质量把关,以及后续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排查质量和效果。”蒙明富解释。

  

黄河流域排查试点涉及山西、甘肃、青海三省12个地市(州),从调研情况看,一些地区反映技术储备不足,如何完成基础资料分析、无人机航测技术方案等存在一定困难。

  

为此,生态环境部会同各相关省厅成立技术帮扶工作组,于6月8日起先后赴3省12个市(州)开展现场技术帮扶和疑难解答等工作。

  

这期间,帮扶工作组分别与3省厅、12市(州)以及一线人员进行现场交流15场,现场查看点位37个,协助起草或审核技术方案28份,合计约52万字,帮助地方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除了技术上的问题,还要解决个别同志思想上的疑虑。”在宋华用看来,帮扶工作既要帮助解决技术问题,更要帮助地方坚定信心,坚决落实好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的战略部署。

  

每到一个地方,帮扶组的一个“规定动作”是面对面建立微信工作群。“与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商讨黄河大保护工作,随时关注并解答一线遇到的实际问题,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帮扶组成员陈双龙说。

  

在这个过程中,宋华用也总结出了一套独有的工作方法。“除了面对面谈,还有一对一谈。除了会场谈,还要会后谈。散步、吃饭等都是谈心恰当时间。主要是为了打消顾虑,尤其是前期已经开展过排污口排查的地区,首先要告诉他们这次排查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追责问责,而是查漏补缺,更注重质量和实效,把底数彻底搞清楚,才能切实落实好中央部署。”

  

“部里的帮扶组直接和一线对接,也是帮助我们推动工作。”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牛耕介绍说,目前甘肃省已经协调落实无人机航测资金,生态环境部也将增加现场人员、排查车辆及排查APP系统研发等费用。

  

思想上的顾虑要当面淡,技术上的硬骨头则“啃”在了前面。

  

包括帮扶工作组在内,负责整个前期准备的人员由生态环境部执法局、黄河流域局、华南所、卫星中心、环科院等多家单位的专家骨干组成。按照“立足实际、服务一线”原则,帮扶组行前就制定了无人机航测技术方案模板、空域申报技术文件模板、基础资料整合模板等一系列规范文件,以便地方参考使用。

  

“要求很详细,对照模版‘选择填空’,我们的准备工作就更加有针对性。再加上这么多专家‘打包’上门解决实际问题,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更高了。”山西省忻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董克表示。

  

前期工作早已开始

  

实地调研过程中,帮扶组始终把航测技术方案审查、空域申报文件、基础资料整合等工作情况作为帮扶的重点内容,并形成了每日一调度、双周一通报的工作机制。

  

6月12日,因疫情防控需要,除来自黄河局、华南所等京外同志继续留守帮扶外,帮扶组原单位所在地为北京市的工作人员全部撤回。

  

“8号到12号,我们用5天的‘窗口期’时间,帮助地方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充分沟通交流,帮扶组也带回来了地方同志的一些好建议。”执法局李亚龙说。

  

“窗口期”的帮扶至关重要,之所以能够出现,则是整个排污口排查试点工作前期准备紧锣密鼓、按部就班的结果。

  

“长江排污口排查结束之后,在总结长江、渤海排污口排查的过程中,我们就开始着手准备黄河的排污口排查。”生态环境部执法局易仲源介绍,去年12月,由参加过长江、渤海排污口排查的人员为班底的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专班就已经建立。

  

易仲源介绍,工作专班统筹了生态环境部系统内几乎所有涉水单位的力量,除了部机关人员,黄河流域局、海河流域局、环科院、华南所、规划院、评估中心、海洋中心、卫星中心等都选派大量专家骨干参与工作。

  

“这次排查,更是我们黄河流域局自己的事情。相对而言,我们对黄河流域的情况熟悉,更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郑建国副处长来自黄河流域局,去年也曾两次参加长江、渤海排污口的现场排查工作。

  

早在今年1月,黄河流域局就召开专题会议,在局内明确了各个处室的任务分工。此次专项行动,郑建国和他的同事在前期主要负责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相比长江和渤海,黄河流域差异较大,生态环境状况更复杂,支流排污状况更突出,基础条件薄弱。所以如何选择试点,为形成适用黄河流域特点的排查整治探索、积累经验特别重要。”郑建国说。

  

与黄河流域局共同负责试点流域制定的,是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作为团队的骨干科研力量,陈尧也全程参与了去年长江、渤海两次排污口排查工作。

  

“黄河流域局掌握的历史数据更翔实,我们对于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更了解,所以工作中配合得很好,今年3月就基本确定了试点流域的方向。”陈尧说。

  

“终于可以出去调研了,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向往过出差。”五一假期之后,随着疫情防控级别降低,由华南所和黄河流域局组成的调研组开始对黄河流域的省市进行实地走访。

  

迫切希望出差,是因为实地调研的意义重大。

  

“因为前期的都是案头工作,各地市的基础不同,干支流的特点也不同,要最后确定排查方法和工作流程,还要亲身去体会,并综合各方面因素。”陈尧说。

  

20天的实地调研之后,调研组最终确定了山西(汾河流域)、甘肃(黄河干流段)、青海(湟水河流域)3省12地市为试点,综合考虑其在上下游、干支流的代表性,有针对性提出了排查建议,生态环境部组织审核时获得一致通过。

  

之后的5月29日,几经修改和完善的《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方案》印发,明确2020年采取“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和专家攻坚核查”三级排查模式,明确各项任务及准备工作时间节点。

  

“按照工作方案,7月底各地将完成无人机航拍和图片解译等工作,之后我们将联合3省份组织人工徒步排查和专家质控核查,年底前建立统一规范的入河排污口台账。”宋华用说。

  

“三级排查”模式继续深化

  

“专项行动之前,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自查’,为此次排查打下了很好基础。考虑到一些地方靠人工排查并统计上报数据,技术手段运用相对薄弱,这次可以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陈尧说。

  

从前期的调研情况看,地方在排查过程中对无人机、快检、无人船、机器人、潜望镜等手段都没有很好应用,特别是缺乏信息化调度和质控,数据登记靠手工,一些信息填报不完全,一些工业集聚区、人口聚集区等重点区域没有做到全覆盖,污水去向还需要进一步核实。

  

“所以,‘三级排查’很有必要。而且从渤海和长江的排查结果看,‘三级’排查模式互相补充、互相验证,核心就是通过‘高科技+笨功夫’彻底摸清底数,这也坚定了我们在黄河流域继续延用这种模式的信心。”执法局李亚龙说。

  

延用之前的模式,并非“照抄照搬”,而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用于黄河流域的工作方法。

  

以现场排查使用的APP为例,相比之前渤海和长江排污口排查,此次APP针对西北地区户外手机信号较弱的情况,研究解决了系统离线使用问题。

  

“让地方同志干的,我们要保证先干一遍,为的就是现场排查之前发现细节上的各种问题。如果没有去现场,这个问题我们是发现不了的。上千人在野外,如果APP不能正常使用,效率和质量都无法保障。”卫星中心航空部杨海军主任表示,此次排查还将结合大数据和可视化技术,实现APP数据可视化和交互式管理,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一线工作情况。

  

“在长江渤海的经验上,还要进一步建立排查细化规则。”陈尧表示,相比长江、渤海大部分区域为平原,黄河试点三省中几乎全是河谷地形,且黄河流域人口聚集在大城市,存在相当范围的无人、无道路交通区,绝大部分河段不通航,排水季节性差异大,日常绝大部分支流无水。

  

基于此,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技术人员依据黄河三省各自的特殊地形、排污情形,在大标准下进一步细化完善了规范。

除此之外,在时间安排上,此次排查试点也更有针对性。

  

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10月底,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省生态环境厅、地市人民政府完成现场排查,青海、甘肃部分城市的人工排查和专家攻坚将在9月底完成。

  

郑建国解释说,因为黄河夏季洪水可能淹没河道中大片滩涂、湿地、排口,也可能存在部分排口借雨排污的情形,从而干扰无人机航拍解译,降低排污口解译识别率。青海、甘肃等省份10月开始下雪,所以需要8月在现场开展密集、细致的准备工作。


 “磨刀不误砍柴工。越是重要的工作,越要把准备工作做扎实,把各方面因素考虑周到,这样工作效果和质量才有保障。”宋华用表示,按照工作方案,试点地区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有序推进,预计在无人机航测的基础上,8月份全面开展人工现场排查和专家质控核查,整个排查整治工作将坚持质量优先、严明纪律作风,扎扎实实把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搞清楚、数明白,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