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向社会发布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6-02 12:01:47
热度:73
《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向社会发布2020年6月2日上午10点,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
2020年6月2日上午10点,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肖建军介绍2019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及环境监测,并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柏仇勇: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对您们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关心、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借此机会,我就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进展和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作简要介绍。
一、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进展
2019年是新的生态环境监测司组建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在部党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各项工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一是抓全局、谋长远,系统规划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我们深入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按照“五个打通”和“统一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要求,本着“大监测、大生态”理念,首次将海洋、地下水、排污口、水功能区、农业面源、温室气体等要素纳入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通盘谋划,出台了《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提出了面向2035年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的生态环境监测发展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作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全方位的监测支撑。
二是强法治、建规范,大力推进监测法规制度建设。为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法律保障,我们积极推动监测立法,编制完成《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对生态环境监测地位作用,以及各类主体的职责、权力、义务做出系统的制度设计,目前条例草案已完成部内立法程序,正式报送国务院。同时,不断加强监测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已形成覆盖地表水、环境空气、污染源等主要领域的监测类标准1200余项,为监测工作依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重融合、扩数量,优化调整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成“十四五”国家环境空气、地表水、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优化调整,国考城市空气站点由1436个增加到173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由1940个增到3646个,海洋监测点位整合到1359个。调整后的监测网络覆盖面更广、代表性更强,能够更加全面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更加精准支撑生态环境管理,为科学确定“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奠定扎实基础。
四是严监管、重惩戒,坚决守住数据质量的生命线。我们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综合运用“双随机”检查、飞行检查等手段,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排污单位、运维单位等开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各类监测数据造假行为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构成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强化警示震慑作用,营造不能假、不敢假、不想假的环境和氛围,严守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
五是大比武、展风貌,努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先锋队。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时隔九年后再次举办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全国共有1390家生态环境监测(检测)机构6198名技术人员参加省级赛,共有33支代表队293名选手会师全国总决赛。大比武活动在全系统营造了扎实理论学习、钻研操作技术的良好氛围,集中展示了监测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精神风貌,树立了铁军先锋队的良好形象,极大地调动和激励了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二、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等11个部门,共同编制完成了《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今天正式向社会发布。报告显示:
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其中,未达标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全国1940个国考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为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中向好,我国管辖海域一类水质面积比例同比略有上升,劣四类海域面积同比略有减少,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4.7%,同比持平;全国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全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经初步核算, 201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4.1%,完成年度预期目标。
以上是有关情况的介绍。谢谢!
刘友宾:下面,请大家提问。
原标题:《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今天正式向社会发布
柏仇勇: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对您们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关心、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借此机会,我就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进展和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作简要介绍。
一、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进展
2019年是新的生态环境监测司组建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在部党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各项工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一是抓全局、谋长远,系统规划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我们深入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按照“五个打通”和“统一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要求,本着“大监测、大生态”理念,首次将海洋、地下水、排污口、水功能区、农业面源、温室气体等要素纳入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通盘谋划,出台了《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提出了面向2035年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的生态环境监测发展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作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全方位的监测支撑。
二是强法治、建规范,大力推进监测法规制度建设。为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法律保障,我们积极推动监测立法,编制完成《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对生态环境监测地位作用,以及各类主体的职责、权力、义务做出系统的制度设计,目前条例草案已完成部内立法程序,正式报送国务院。同时,不断加强监测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已形成覆盖地表水、环境空气、污染源等主要领域的监测类标准1200余项,为监测工作依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重融合、扩数量,优化调整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成“十四五”国家环境空气、地表水、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优化调整,国考城市空气站点由1436个增加到173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由1940个增到3646个,海洋监测点位整合到1359个。调整后的监测网络覆盖面更广、代表性更强,能够更加全面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更加精准支撑生态环境管理,为科学确定“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奠定扎实基础。
四是严监管、重惩戒,坚决守住数据质量的生命线。我们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综合运用“双随机”检查、飞行检查等手段,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排污单位、运维单位等开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各类监测数据造假行为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构成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强化警示震慑作用,营造不能假、不敢假、不想假的环境和氛围,严守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
五是大比武、展风貌,努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先锋队。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时隔九年后再次举办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全国共有1390家生态环境监测(检测)机构6198名技术人员参加省级赛,共有33支代表队293名选手会师全国总决赛。大比武活动在全系统营造了扎实理论学习、钻研操作技术的良好氛围,集中展示了监测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精神风貌,树立了铁军先锋队的良好形象,极大地调动和激励了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二、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等11个部门,共同编制完成了《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今天正式向社会发布。报告显示:
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其中,未达标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全国1940个国考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为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中向好,我国管辖海域一类水质面积比例同比略有上升,劣四类海域面积同比略有减少,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4.7%,同比持平;全国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全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经初步核算, 201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4.1%,完成年度预期目标。
以上是有关情况的介绍。谢谢!
刘友宾:下面,请大家提问。
原标题:《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今天正式向社会发布
-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污染现状调查采访活动启动2020-06-02
-
如何理解民法典中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020-06-02
-
义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高标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06-02
-
川渝两地高院签署协议 七方面开展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2020-06-02
-
淮安倾力推进河湖生态修复 为永续发展留足生态空间2020-06-02
-
盐城:吹响经济生态高质量协奏曲2020-06-02
-
生态环境部公布6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2020-06-02
-
生态环境部通报全国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置和环境监测情况(截至2020.5.30)2020-06-02
-
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2020-06-02
-
关于公开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程序规定(征求意2020-06-02
-
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常务会议2020-06-02
-
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等意见2020-06-02
-
习近平:生态环境等方面短板明显,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2020-06-01
-
《求是》杂志发表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署名文章2020-06-01
-
新固废法更加契合当前国家环境治理理念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