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危重症患者如何救治?他在经历多场“生死之战”后给出了答案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0-03-14 08:05:41
热度:65

危重症患者如何救治?他在经历多场“生死之战”后给出了答案战“疫”进行到新的阶段,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了重中之重。截至3月11日24时,现有确诊病例14831例,其中重症病例42

战“疫”进行到新的阶段,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了重中之重。截至3月11日24时,现有确诊病例14831例,其中重症病例4257例,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同时,在重症病例中还有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为危重症病例。

从1月中旬接到任务,加入由钟南山担任组长的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主任杜斌已经扎在抗疫最前线50多天了。他来回奔波在武汉所有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巡查4家医院的ICU病房。


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威胁是什么?救治工作面临着怎样的挑战?还有哪些“险关”要攻克?怎么能够让危重症变成轻症甚至是治愈?在这个紧要关头,疫情前线的“生死之战”显得尤为重要,而杜斌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总结。

危重症患者群像:大多在70岁以上且有基础病

从2月初以来,武汉重症人数占确诊人数的比例波动下降,反映了重症患者向轻症的转变。而据杜斌介绍,真正危重症的病人的病情变化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到目前为止处在一个相对僵持的阶段。


杜斌1月18日就抵达武汉参与救治工作,根据他在一线的观察,危重症患者的年龄大多在70岁以上,有60%-70%的患者都有合并的基础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有可能达到70%,在某些医院这个比例还要更高。

谈及危重症病人的治疗时间,杜斌指出,导致病人转成为危重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引起的肺炎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就以往的救治经验来讲,危重症病人迁延时间较长,病情僵持的阶段也比较长。存活下来的危重症病人,平均需要10至14天的有创机械通气才可以拿掉呼吸机。

经验和教训:危重症患者应尽早进行有创通气

“一方面,在危重症病人的诊疗过程中会发现,对于使用常规的氧疗以及无创通气效果不佳的危重症病人,及时采取有创通气是改变病人病情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

杜斌认为,有创通气是治疗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措施。近日,杜斌团队前往各个不同的定点医院和非定点医院去查找这样一批危重症病人,和主管医生商讨治疗的一些方案以及参数的调整。“我们在后期看到了一个很明显的效果。”


“另一方面,从ICU的角度来说,对重症病人来说我们更强调综合治疗,不单纯依赖某一种药物或者某一种措施。” 杜斌指出,对病情危重的病人,必须依靠综合治疗使病人转危为安。

除了综合治疗,杜斌还提到,从前期经验总结中发现,积极的呼吸治疗措施要关口前移,“对于那些无创通气或传统氧疗效果不好的病人,如果坚持无创的时间太长而效果又不好,即便后来采取了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措施,仍然不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愈后。”

病亡人数持续低位运行 我们可以有更乐观的期待吗?

尽管重症病例数和病亡人数在持续减少,但杜斌提醒,在防疫最紧要的关头,万万不可松懈,重症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处在病情僵持的阶段。“这种病人他的病程拖延的时间会比较长,所以这个病情僵持的阶段相对来说会比较长,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从我们的主观意愿来说,我们希望所有的病人都转危为安,但从客观事实来说,这里面一定有一些病人治疗效果是不那么令人满意的。”

但随着出院患者的增多,住院患者越来越少,医护人员的配比和医疗器械运用的宽松度也会越来越好,这无疑对危重症救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危重病人所需要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人力投入远高于轻症患者,随着病例数的逐渐减少和人力资源相对宽裕,“无论从医疗还是护理方面都会对病人的治理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作为最早一批抵达武汉的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之一,杜斌表示,即便新发的病例数回到了0,仍然会有相当长的时间有一部分危重病人需要接受治疗,他和所有的同事们一样,要坚持到最后,等到病人的情况真正稳定,他们才会真正的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