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万亿级市场直面双重大考 黑臭水治理“明天”路向何方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7 23:59:22
热度:63

万亿级市场直面双重大考 黑臭水治理“明天”路向何方【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作为打响碧水保卫战的重头戏,已经正式进入落地期。随着一幅幅治水路线图已具雏形,黑臭水体治理在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作为打响碧水保卫战的重头戏,已经正式进入落地期。随着一幅幅治水路线图已具雏形,黑臭水体治理在迎来需求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得以由点到面快速释放。不过,目前产业链仍存在存在诸多痛点,如何把握好市场杠杆和生态准则的平衡便成了众多治水企业不容忽视的发展命题。


万亿级市场直面双重大考黑臭水治理“明天”路向何方
若身处水环境治理“圈子”,甚至无需太过敏感,你就能捕捉到黑臭水体治理产业的一股股热潮。
近一次涌动,来自生态环境部7月底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消息,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表示为有效解决黑臭水体的问题,地方正在不断加大在黑臭水体整治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具体至黑臭水体整体产业链,“总的投资数量是很大的,超过一万亿是没问题的。”
一组更为业界熟知的数据是,根据估算,全国供水管道长度达到98万公里,污水管道长度只有接近58万公里,两者相差近一半。而每公里污水管道平均成本约287万,按照上述差值换算下来则需要超过10000亿元投资体量。但这只是污水管网的市场规模,加上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水生态环境系统修复、污泥处置等,黑臭水体的总投资额将成为一个的市场体量。
这不是突如其来的“热闹”。实际上,自三年前“水十条”正式落地以来,黑臭水体治理便屡获企业青睐。东方园林、碧水源、博天环境、北控水务、环能科技等行业中坚力量不约而同地积极布局,截至目前,已建、在建及规划的黑臭水体整治项目早已遍地开花。有人较好,却也有人隐隐担忧。存在同质化、低端产能过剩等隐患,加之水处理装备制造涨跌难判等不可控因素,黑臭水体治理能一直热下去吗?
未来三年
年均产能规模均超万亿元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采用清单式管理,拉条挂账,一盯到底,督促各地尽早消除黑臭水体。”明确的信号,再次让黑臭水体站在了聚光灯下。仿佛从两年前就被“开过光”——2014年污水处理驶入快车道至今,黑臭水体治理热度持续攀升,期间虽因种种缘由遭遇过“卡壳”,却始终未阻挡各大企业争相加码的步伐。
尤其近1年来,时值中央环保督察常态性深入挺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日渐严苛,城镇黑臭水体整治项目频率明显加速。业内认为,“据粗略分析,要完成2030年水环境治理任务,预计需要32万亿资金投入,平均每年要投入2.5万亿。”与此同时,不同于污水处理项目的长回本周期、海水淡化的饱受争议、水质监测的变数不断,黑臭水体治理从发展初期就是行业“宠儿”,在各水务分支中表现突出。
黑臭水体治理火了,项目奔涌而来的同时,却也有人忧心忡忡。业界分析普遍指出,“项目上马多且建设频率高,这放在前些年几乎很难想象。但行业越火热,却面临严峻考验。”首先是来回报机制不稳定的压力。黑臭水体治理本就属成本周期长、技术导向型项目,这就给中标企业的现金盈利能力带来影响。此外,水体治理举措虽说越来越严,但实际运行中,一些地区把生态修复异化为简单的种水草、撒药、铺石子、曝气、修浮岛等,导致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表面化、虚无化。如何真正确保城镇河湖摘除黑臭“帽子”,依然值得警惕。
首先是同质化问题。一位业界资深人士坦言,目前黑臭水体治理的运营企业多为综合性环保服务平台亦或拥抱雄厚资本实力的跨界者,相反地专攻水环境治理技术应用企业为数不多。因项目起步晚,各路资本对此技术储备不足,或技术力量暂时有限,导致生产多集中在低端的大众产品。大家纷纷瞄准类似装备制造,市场容量却只有那么多,就此埋下了较为凸显的同质化隐患。
洗牌加速
激流之下仍待闯“双关”
一边是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一边是危机四伏的严峻形势,黑臭水体治理的“明天”何在?
寻找出路的前提是摸准市场命脉。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黑臭水体治理需求侧已经转向中,但供给停留在中低端。产业链能否重塑商业模式、挖掘升级的消费需求,将是未来能否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同时,也需提早防范产能过剩危机。激烈竞争之下,谁的生产效率高、谁将占据先机。而若抛开技术因素,黑臭水体治理自身的市场供需尚未平衡,大多数项目现阶段仍有利可图,但随着未来产能不断增加,盈利空间实际已越来越小。就现状看,黑臭水体治理发展势头迅猛,企业纷纷希望从中分一杯羹。如不加以合理控制,相应装备制造一旦供大于求,再谈利润就是一种奢望了。
业内分析普遍指出,通过工艺技术优化、水处理设备改进等,要么降低能搞成本、要么提升水体治理效率。2020年前,行业将处于技术优先整合阶段,步入“大玩家”时代;2020年以后,会有新一代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模式产生,实现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整体升级或优胜劣汰。
而在资源和环保的双重约束下,黑臭水体整治更应注重关键技术的突破。诚如运用智慧水务的数字化手段经营管理,实现监测分析水体质量、能耗数据,提升精细化治理、管理、运营水平,一定程度上降低全生命周期内成本。再如考虑错位发展,提升相应水处理装备制造技术含量,形成化、差异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总体来看,未来水务市场必有黑臭水体治理一席之地。业界预测,待真正发展起来,黑臭水体势必成为水处理产业链成长周期中的驱动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