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日照市大草坡村: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4+1”模式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12-20 16:03:21
热度:84

日照市大草坡村: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4+1”模式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是鱼米之乡,当地村民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种植和海产品养殖。2019年,日照市在开展精细化保洁、全域垃圾治理、建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是鱼米之乡,当地村民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种植和海产品养殖。2019年,日照市在开展精细化保洁、全域垃圾治理、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的基础上,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大草坡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因地制宜 确定分类模式

大草坡村是省级文明村,基层组织健全,共有村民520户、约1500人。种植耕地较多,有部分禽畜养殖业,农业垃圾产生量大,农民有土杂肥需求。家庭垃圾成分简单,数量存在季节性差异,有害垃圾较少。村党委及村民对垃圾分类认同度较高,但对分类方式、分类知识了解程度不高。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设施配套不足,建设水平落后。

在充分考虑村民生活消费习惯、垃圾成分及垃圾处理设施等因素的基础上,日照市环卫集团因地制宜,在大草坡村推行生活垃圾分类“4+1”模式,即4类生活垃圾(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可堆肥垃圾、其他垃圾)和1类可填埋垃圾(海鲜贝壳类垃圾、破旧陶瓷垃圾、建筑装修垃圾)。其中,可回收物由村民单独存放、自行处理;有害垃圾统一投放到村活动广场的“有害垃圾桶”;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由保洁员统一上门收集,后者运往焚烧厂处理。砖瓦石块等建筑垃圾直接运至村外建筑垃圾消纳点进行填埋。

培训宣传 加强教育引导

大草坡村对骨干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和村保洁员不但要做到自己会分,还要帮助其他人。党员干部要包干到户,负责指导村民垃圾分类。村保洁员要在垃圾定时定点收集时进行准确指导。

做好垃圾分类知识入户宣传。工作落地取决于村民参与率和准确率。对此,日照市环卫集团在村活动广场、主干道设置了文化墙,印制了宣传标语和图文作品;利用一周时间,举办垃圾分类知识讲解现场会,并通过村内闭路电视播放、发放宣传单、上门手把手演示等形式,强化宣传效果,提高村民知晓率。

建立激励机制。为保障垃圾分类效果、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热情,村党委定期或不定期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把结果与年底村民发放福利、评选洁美庭院挂钩,鼓励村民争当垃圾分类模范。

精准指导 定时定点收集

统一配置分类容器。大草坡村党委为每户村民配置了2个垃圾分类收集桶——绿色桶盛放可堆肥垃圾,灰色桶盛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按相关规定存放、处置。

定时定点收集。全村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约100户村民,配备1名专职保洁员,白天负责在村内保洁,晚间负责定时定点收集。每天17点至18点,保洁员到村民家门口定时收集,检查垃圾分类情况并加以指导。收集完毕的其他垃圾由日照市环卫集团统一运输、焚烧处理,可堆肥垃圾则被运往堆肥场地。经过不到半个月的宣传指导,村民垃圾分类正确率超过了90%。

日照市环卫集团利用村外空闲地块建设了堆肥池,划为四个独立区域,实施分块处理。保洁员将分拣好的可堆肥垃圾用熟土分层覆盖,实行自然静态堆放厌氧成肥,整个过程包括预处理、堆制、厌氧发酵、腐熟成肥四步。针对农厕粪污、畜禽粪污以及蔬菜秧、秸秆处理难的问题,日照市环卫集团指导保洁员混合搅拌堆肥,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弊端,还增强了土杂肥效果,真正变废为宝。

大草坡村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后,原来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乱堆乱放产生的恶臭和二次污染明显减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持续推动村民做好垃圾分类,潜移默化间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养,增强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与此同时,可堆肥垃圾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垃圾处理现状,既节约成本又改善环境,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