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环境产业国企进场 业内人士披露背后原因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12-02 11:07:06
热度:66

环境产业国企进场 业内人士披露背后原因“这一年来,那些国企和央企投资上千亿介入环境产业,并没有出现很危机的状况,反而是那些大型、重资产的民企,如东方园林、启迪桑德、清新

“这一年来,那些国企和央企投资上千亿介入环境产业,并没有出现很危机的状况,反而是那些大型、重资产的民企,如东方园林、启迪桑德、清新环境、碧水源出现了现金流危机,被迫或主动地进行股权转让,加入国家队。”11月30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执行会长、苏伊士新创建执行副总裁孙明华说。

孙明华的这段话反映了近一两年来,我国环境产业出现的最为剧烈的变动:国企进场。

“大鳄”跨界者加速布局

在当日召开的“2019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介绍,截至目前,128家央企中涉足生态环境产业的央企有53家,“包括中节能、光大国际、三峡集团、葛洲坝、中车等等,几乎涵盖了环境产业的所有细分领域。”

这其中,中交环保主业是做水运、道路桥梁和港口建设的;中车环保、中铁环保主要是从事铁路建设的;中电建和中节能主业是电力;中建水务主业是房地产、居住建筑项目和办公商用建筑项目开发。

“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基本完成,拉动经济急需寻找新的投资方向。”王凯军说,而环境产业能够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四部门发布的《“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集团,在节能环境产业重点领域培育骨干企业100家以上。节能环境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11月30日,2019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国企进场与产业新格局”高峰对话现场。摄影/章轲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近两年国企进场的势头非常猛。

在长江大保护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三峡集团”)俨然已经成了“准江长”。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中,三峡集团动作频频,先是宣布着手打造生态环保业务板块,组建中国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发起设立中国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筹建长江生态环境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牵头组建长江生态环境产业联盟,设立长江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等,三峡集团的目标是把生态环保打造成其业务核心。

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已构建起集再生资源、水环境治理、污土污泥治理、新型环保材料、固废垃圾处理、清洁能源等为一体的环保业务产业链。2015年至2018年,短短4年,葛洲坝环保营收由65.60亿元飙升至194亿元。

除此之外,具有国企背景的地方环保集团也纷纷组建,杀进环保市场。浙江省环保集团、辽宁省环保集团、陕西环境产业集团、福建省环境保护股份公司、山东环境产业集团以及广西、江西、江苏等省级环保集团纷纷成立运营。

有专家形容,目前是“大鳄”跨界者在加速布局环境产业。

国企与民企可以共生共融

王凯军分析,从政策和市场层面上看,我国正面临着城市水环境管理重大战略转折期,从追求工程结果转到关注环境效果,水污染防治的主战场由点源控制向流域综合整治转变,从被动防治转变为主动开展生态修复和建设,一些地区主动追求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更高的环境质量。所有这些,都为国企进场提供了机会。

11月29日晚,有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企和央企进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地方政府为了避责。反正我请了实力最强的国企或央企来做了,再治理不好就不是我的责任了。而治理项目交给民企就不同了,要是治理不好,不仅要担责,还有与民企存在利益输送之嫌。”

30日,“2019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专门举办了一场高峰对话,主题就是“国企进场与产业新格局”。对话主持人、威立雅中国区副总裁、董事总经理黄晓军说,国有企业作为环境产业中颇为重要的一股力量,多年来凭借着属地、资本、政企关系等优势,一直保持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环境产业的黄金十年里,成就了以北控水务、首创股份、中节能等为代表的头部国企,它们多年持续领跑行业。

而国企新力量的进入,将加剧整个行业竞争和整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环境产业也将形成国企央企主导投资、民企专注细分市场技术的新格局。

面对这样的新格局,瀚蓝环境总裁金铎表示,“有机遇也有挑战”。她认为,在这样的新格局下,国企与民企是可以共生共融的,“市场空间是有的,而且是可以分层次、分不同领域的。”

而对于国企进场,那些新加入者又是怎么看的?“中国的环境产业目前的体量还不够大。”中广核环保公司总经理雷霆认为,未来环境产业最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混合所有制的。中电建华东院华南区域副总兼环境生态院副院长余浩表示,有人将国企进场形容为“野蛮人搅局”,而实际上,国企或央企善规划设计、强施工建造、能投资运营,地方政府也需要一些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企业来帮助承担考核的压力。

在大岳咨询董事长金永祥看来,随着国企的进场,环境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将提高,市场更加开放,蛋糕会越来越大,有助于全面提升环境产业的效率。“但同时,也对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类投资主体应主动放弃固有的舒适区,主动对接市场机遇,解决时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