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30余年求索 锻造垃圾分类的“杭州模式”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9 10:07:35
热度:55

30余年求索 锻造垃圾分类的“杭州模式”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过问、亲自部署的“关键小事”和“民生大事”。杭州市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过问、亲自部署的“关键小事”和“民生大事”。杭州市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最早可追溯至1985年,原国家建设部于2000年就将杭州市作为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杭州市紧扣“提升分类质量、促进源头减量、推进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不断提升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初步探索出垃圾分类“杭州模式”。

从“单打独斗”

转为“协同作战”

垃圾分类点多面广,覆盖范围大,需要多部门协作,共同推进。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挥城管部门的垃圾分类“指挥部”作用,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统一思想、各司其责、步调一致,成为需要突破的首要问题。

杭州市于2014年在国内率先提出“五废共治”理念,成立杭州市治理固体废弃物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挂帅,统筹协调固废治理及垃圾分类相关工作,覆盖成员单位38个,形成高效畅通协调机制。针对前期存在的上位法缺位、地方性法规缺项、标准规范缺失等问题,杭州出台了全国首部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配套8部标准规范,结合实际完善了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同时,建立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责任传导机制,实行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制和层级负责制,建立有人、有钱、有章、有责的“四有”保障机制,并将垃圾分类年度工作任务纳入全市综合考评体系。

从“渠道单一”

转为“多点开花”

垃圾量快速增长是杭州市长期以来面临的现实问题,然而,末端处置能力建设特别是焚烧设施建设的滞后,常带来“垃圾围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挤压空间等一系列威胁。对此,杭州市多管齐下、拓展渠道,破解垃圾减量控量难题。

在创新生活垃圾总量控制管理方面,杭州市强化属地政府控量减量责任落实,对纳入总量控制管理的城区,以年度垃圾总量控制目标为基数,实行“增量控制、超量加价”。在推进分流减量方面,为推进低价值物回收利用,市区范围设置了1911个低价值物和1481个废旧衣物回收点,并扩展玻璃、金属制品、纺织品、服装边角料等物品回收利用。同时深化农贸市场生鲜垃圾源头减量,开展垃圾清运控水减量,强化装修垃圾处置监管,推进园林垃圾再生利用,实行有害垃圾专业清运。

在强化经济激励方面,按照生活垃圾“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理念,调整完善非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计量和收费管理机制。为实现垃圾清运精准实时计量,杭州市实行以街道(乡镇)为区块进行计量,并在完成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垃圾清运车载称重系统。

从“被动消极”

转为“主动积极”

为使垃圾分类从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杭州市从“党员带好头、单位作表率、小手拉大手、宣教面对面、执法强支撑”方面营造了日益浓厚的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

杭州市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党员先行”主题宣传月活动,各区(县、市)推行“党建+垃圾分类”,将垃圾分类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率先在入驻市民中心的134家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开展垃圾强制分类,并扩展到市区街镇的所有机关事业单位。

按照“小手拉大手、大手带小手、家校联合”的思路,杭州市通过编写垃圾分类教材读本、开设垃圾分类知识辅导课、举办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知识竞赛、讲授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等系列活动,推动中小学生垃圾分类实践教育从“零敲碎打式”转向“整体修习式”,垃圾分类在杭州中小学校蔚然成风。同时,组建垃圾分类宣讲团,广泛持续开展进社区、进企业等“十进”宣传,2018年以来累计举办宣讲349场次,培训各类人员41982人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