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案例丨水体关键致病性微生物高效低成本检测
2025年04月08日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案例丨水体关键致病性微生物高效低成本检测的最新消息:为借鉴和推广先进经验,加速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对理事会成员单位产出的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案例进行了总结凝练,形成了《2024年生态
为借鉴和推广先进经验,加速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对理事会成员单位产出的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案例进行了总结凝练,形成了《2024年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案例集》,现予发布,供广大读者参考、学习和交流使用。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深耕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案例来源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应用场景
水体关键致病性微生物高效低成本检测
案例简介
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简称“两虫”)是常见的水介传播耐氯致病性微生物,具有极高的公共卫生风险。2006年,我国将“两虫”列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相关检测方法完全依赖美国EPA 1623标准,需使用昂贵的进口耗材与设备,检测成本高达3000元/样,严重限制了在国内的普及与应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生态中心)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及其他国家项目的支持下,经过10余年的技术研发,成功开发出基于滤膜浓缩/密度梯度分离荧光抗体法”的“两虫”检测方法,检测成本降低为 EPA 1623方法的30%,相关方法已纳入《城镇供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CJ/T141-2018,并顺利通过卫健委验证。
同时,生态中心与北京华科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科仪)合作,进一步开发了“两虫”检测自动识别系统及高通量样品前处理设备,集成了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和4轴联动显微扫描,取代传统费时费力的人工识别,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核心装备和技术获得2021年BCEIA金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入选工信部《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0年版)》及《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2021》,有力支撑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5750-2023》的实施。
截至2024年底,生态中心与华科仪合作建设的“两虫”设备产业化基地产能已达到100套)月,相关产品已在全国范围内的疾控中心、供水监测站及科研院所等近百家单位成功应用,并销售海外100套/年。相较于进口设备,该产品将市场价从120万元以上降至60万元左右,单样检测成本下降2000元以上,每年可为单个用节省超300万元。基于此技术成果的支撑,我国相关机构显著提升了“两虫”检测能力,有效保障了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生物安全。
来源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原标题:科技成果转化案例 |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耕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
四省生态环境厅迎新任厅长2025-04-08
-
典型案例丨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公开发布2个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2025-04-08
-
生态环境应急+DeepSeek!AI助手“上新”后都有哪些功能?2025-04-08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第十一次金砖国家环境部长会议及相关活动2025-04-08
-
生态环境部一周要闻:党组书记赴广东省调研、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确定……2025-04-08
-
四川发布2025年度省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储备库清单(第一批)2025-04-04
-
杭州市生态环境系统召开深化改革暨“AI治理年”工作会议2025-04-02
-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5年4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2025-04-02
-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耒水流域(郴州-耒阳段)铊浓度全线恢复正常2025-04-01
-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与东华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5-04-01
-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部署2025年全市生态系统水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25-04-01
-
青海省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执法装备配备和新技术应用 以科技赋能助力构建智慧监管模式2025-04-01
-
生态环境部召开2025年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会议2025-04-01
-
生态环境部一周要闻:文件密集发布,多场会议关注…2025-03-31
-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广东省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