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回收日|让资源重生,为未来续能
2025年03月21日关于全球回收日|让资源重生,为未来续能的最新消息:BIR(国际回收局 Bureau of International Recycling )于2015年提出设立全球回收日 , 世界上有六大主要的自然资源——
BIR(国际回收局 Bureau of International Recycling )于2015年提出设立全球回收日 , 世界上有六大主要的自然资源——水、空气、煤、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BIR相信可回收资源应该是公认的第七种最重要的资源,并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第七种资源的认识,认识到回收能够为我们,乃至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清洁和可持续的环境。
BIR 负责人 Ranjit Baxi 于2018年的3月18日宣布设立并庆祝首个世界回收日,这一天也标志着 BIR 创建70周年,节日旨在帮助人们认识回收在保持地球宝贵的主要资源和确保地球的未来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回收是地球上人类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以引起人们对回收利用在保护初级资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关注和认识。
当前全球资源回收现状严峻:仅有14%的塑料被回收,仅2%进入闭环再生系统;电子垃圾年增速达5000万吨(价值超600亿美元),但合规处理率仅20%;服装行业更面临73%产品填埋、仅1%再生的困境。若不加速行动,预计2025年全球海洋塑料将超2.5亿吨。资源未充分利用的背后,是线性经济模式下回收系统缺失与企业责任链断裂的结果。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资源完全回收”的宏伟目标,要求企业延长对材料和产品的责任链,确保所有终端产品被回收、再利用或循环再生。这一基准不仅覆盖企业自身运营,更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与价值链。其核心在于通过循环商业模式(如产品即服务、逆向物流)构建产业链生态系统,推动再生材料及二次市场的成熟,并要求企业在资产追踪、材料分选等能力上主动革新。
回收利用不仅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更是保护自然资源的关键。以铝、铜和钢铁为例,其二次生产比原生生产减少的碳排放量高达5.72亿吨。国际回收局呼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将“世界回收日”纳入官方议程,通过教育、技术创新和政策协同,推动循环经济落地。
资料来源:广东环卫等
-
工信部公开征集对318项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意见 涉碳足迹、石油化工污染场地等2025-03-11
-
全国首份全流程线上交互、全文本自动生成的碳排放核查报告在武汉诞生2024-12-17
-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不同城市的碳排放2023-12-01
-
爱森携高性能油气开发解决方案亮相成都石油展2023-10-25
-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与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3-10-25
-
中国石油首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在玉门开工2023-08-14
-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4亿吨,探寻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绿色秘密2023-06-02
-
江苏南通石油江海油库年处理生活污水百余吨2023-01-16
-
约2353万 广东省石油化工建设集团中标山东裕龙石化产业园危废处置中心项目蓄热式焚烧炉(RTO)成套系统!2023-01-04
-
江汉石油工程井场生活污水再利用实现“变废为宝”2022-12-30
-
我国首个超深万亿方大气区累产天然气超2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减碳1.97亿吨2022-11-1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供排水厂“5·18”中毒事故调查报告2022-09-16
-
环保总投入超过3亿元!中国石化青海石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履行生态环保责任2022-08-14
-
回收利用1吨废塑料可节省3吨石油,放错地方的“宝藏”该怎么用?2022-07-13
-
文献分析 | 中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是否会影响高碳企业的市场支配力?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