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生态环境部就《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征求意见,绿会法工委提多条建议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5-01-22 12:03:37
热度:6

2025年01月22日关于生态环境部就《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征求意见,绿会法工委提多条建议的最新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了《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了《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条例》分为七个章节,共45条,分别为总则、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监测数据质量保障、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重点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点位管理、污染源监测管理、监测数据质量保障、监测机构监督管理等制度。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绿会法工委”)对《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提出了三条总体建议和十五条具体建议。

现将绿会法工委的建议分享如下:

总体建议:

第一,建议增加关于“第三方监测服务的”相关规定。

目前,第三方监测服务是比较普遍的,市场领域很大。在企业没有自行监测能力的情况下,通常委托第三方监测。建议在“第三条第三款”增加相关规定,并在第一章中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二条,即“鼓励第三方开展监测服务、提高监测服务水平,建设有序的高水平监测”。建议在第二十条中也增加相关规定。

第二,有关监测资质的问题。

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也需要具备相应监测资质。而监测资质需要经国家或地方相关部门认可。只有这样,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获取的数据才可以作为污染物排放量计算依据。但是,《草案》中对这方面的内容并未做明确规定。

第三,建议将污染源监测分为固定污染源监测和移动污染源监测。

借鉴空气污染源包括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建议将污染源监测分为固定污染源监测和移动污染源监测,并分别作出规定。

具体修改建议:

1

第一章 第一条

原文内容:为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管理,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活动,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条例。

修改后内容:为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管理,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活动,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修改理由:因为《草案》是行政法规,所以,应该写明制定本《草案》所依据的上位法。

2

第一章 第三条第二款

原文内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是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了实施生态环境管理和决策,对各类生态环境要素及相关因子进行监视、测定、分析,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测其变化趋势的活动。

修改后内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是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了实施生态环境管理和决策,对各类生态环境要素及相关因子进行监控、测定、分析,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测其变化趋势的活动。

修改理由:建议把“监视”改为“监控”。

因为“监视”通常由人工进行;而“监控”则是指通过技术手段。

3

第一章 第六条第一款

原文内容:生态环境监测应当坚持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提高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修改后内容:生态环境监测应当坚持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提高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修改理由:对监测数据负责,除了真实、准确,还应包括“完整”。

4

第一章 第十条

原文内容:国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料汇交和集成共享 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的管理、开发、共享与应用。

修改后内容:国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料汇交和集成共享、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的管理、开发、共享、公开与应用。

修改理由:建议增加信息公开内容,加强社会公众参与。

5

第一章 总则

修改后内容:建议增加一条关于“鼓励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组织参与生态环境监测的条款”。

修改理由: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组织参与是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的必要手段,建议建立一个开放、公平的参与机制,让参与者有渠道、有平台、有抓手积极参与。

6

第二章 第十二条第二款

原文内容: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规划本级地方生态环境质 量监测站(点)设置,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设立、调整和撤销本级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备案。

修改后内容: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规划本级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站(点)设置,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设立、调整和撤销本级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示。

修改理由:监测站(点)的设置除了备案,还应向社会公示,鼓励社会公众参与。

7

第二章 第十五条第二款

原文内容: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中涉及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内容的,应当与同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协商一致,或者采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发布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信息。

修改后内容: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中涉及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内容的,应当书面征询同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意见,或者采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发布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信息。

修改理由:“协商一致”修改为“书面征询……的意见”。因为“协商一致”有些不妥,给人一种数据造假的感觉。

8

第二章 第十五条第三款

原文内容: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发布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信息。

修改后内容:建议删除此款。

修改理由:本款中“违法”如何界定?在《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发布虚假信息已有相关的规定的情况下,建议删除此条款。

9

第三章 第二十条第二款

原文内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污染源监测。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收集的监测数据不一致的,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收集的监测数据作为行政执法依据。

修改后内容:建议找出不一致的原因,先解决问题。

修改理由:首先,本条款与第一款相矛盾。

其次,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应当重新检测,找出原因,然后再决定采用哪一个。

10

第四章 第二十一条第一款

原文内容: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应当符合生态环境监测规范和标准要求。

修改后内容: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应当符合生态环境监测资质、规范和标准要求。

修改理由:建议增加“资质”的要求,监测资质是首要条件。

11

第四章 第二十二条第二款

原文内容:排污单位发现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据异常的,应当及时报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并进行检查、修复。

修改后内容:建议明确报告的责任主体。

修改理由:目前自动监测设备是由第三方进行运营。但是报告的主体是谁?是排污单位还是第三方运营单位。

12

第四章 第二十四条

原文内容:组织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开展自行监测的排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制度并有效运行,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修改后内容:组织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开展自行监测的排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制度并有效运行,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修改理由:同3,第六条第一款的建议。对监测数据负责,除了真实、准确,还应包括“完整性”。

13

第四章 第二十五条

原文内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

……

(三)通过不正常运行或者破坏监测设备及辅助设施、不正当修改监测仪器及设备参数、使用软硬件作弊工具等手段篡改、伪造监测数据;

……

修改后内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

……

(三)通过不正常运行或者破坏监测设备及辅助设施、修改监测仪器及设备参数、使用软硬件作弊工具等手段篡改、伪造监测数据;

……

修改理由:建议删除“不正当”。

“不正当”如何界定?

14

第四章 第二十八条第三款

原文内容:委托单位对监测机构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修改后内容:建议数据质量的责任由监测机构承担。

修改理由:谁出的数据谁负责。委托单位只是负有监督、督促的义务。

15

第五章 第三十二条第一款

原文内容: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建立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平台,并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修改后内容: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采取措施完善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平台,并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修改理由:目前已经有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平台。在监督管理方面,建议在目前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完善。

原标题:生态环境部就《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征求意见,绿会法工委提多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