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文山州提前超额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2.23%目标任务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3-11-27 12:02:02
热度:29

文山州提前超额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2.23%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文山州)立足现有条件攻坚克难,采取强有力措施持续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文山州)立足现有条件攻坚克难,采取强有力措施持续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在强化工作统筹合力推进治理、完善治理思路突出以用促治、突出重点区域优先统筹推进、加强运行管护推进建管并重、突出群众主体构建共治格局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截至11月23日,文山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2022年底的31.31%提升至61.70%,全省排名从第11名提升至第3名,已提前超额完成《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中2025年文山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2.23%的目标任务。

一村一策探索推行四种治理模式

文山州是云南省乃至滇黔桂地区石漠化面积最大的地区,境内97%以上的国土为山区或半山区,全州13653个村庄星罗棋布,受制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度成为文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痛点和难点。

今年以来,文山州严格落实《文山州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文山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2023—2025年)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用好用活“县级可按规定统筹整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资金和项目,逐村集中建设”政策,州、县两级积极统筹财政、发改、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民宗等部门相关资金,切实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投入力度。

在具体实战中,文山州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思路,突出以用促治。结合村庄特点,突出因地制宜,分区分类,“一村一策”制定方案,合理确定治理模式和技术,不搞一刀切。坚持“生态化、资源化、可持续”原则,探索推行4种治理模式,以资源化利用为主,分区分类选择纳管入厂、建设集中或分散治理设施。城镇建成区推行纳管处理模式,降低治理成本;生态环境敏感区域推行集中设备处理模式,提高治理效率;集中连片村庄推行“农户小三格+集体大三格+氧化塘/湿地”生态处理模式,促进资源化利用;小、散村落和分散住户,结合农村厕所革命,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小菜园、小花园就近就地消纳,杜绝外溢污染。通过“以废治废”模式,积极推动废弃、闲置沼气池、小水窖、小水塘的有效利用。截至目前,全州累计将78638座废弃沼气池改为化粪池,将358个臭水塘、废弃小水窖改造为村内小景观。

为进一步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度,文山州精心选择多个重点区域优先统筹推进试点示范工作。2022年,全州104个乡镇均确定一个行政村作为试点,通过实施农村污水治理,积极总结经验、探寻做法,成功探索出一批污水“治理+庭院经济”“治理+景观打造”“治理+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和做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积极向省生态环境厅申报马关县、西畴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项目,总结提炼出“四干四变”(群众主动干、等着看变动手干;示范带动干、试点变亮点;综合施策干、单项治污变系统治理;健全机制干、短期见效变长期有效)治污的西畴实践和“五突出五提升”(突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组织力;突出群众主体、提升群众参与度;突出以废治废、提升废旧利用率;突出资源整合、提升资金效益性;突出五级共治、提升成效巩固率)的“马关经验”,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五级联动务求增强污水治理实效

文山州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在党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统一安排部署,围绕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争先进位”彻底撕掉“脏乱差”标签的目标,全面发动、持续推进,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纳入“红黑榜”和文山之干“书记大擂台”进行成绩晾晒,压实各级部门责任,充分发挥州、县、乡、村、组五级联动作用,务求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为破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重建轻管、持续发挥治污作用不明显的现实难题,文山州积极探索加强运行管护新路径,加快健全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多方发力推进建管并重落地见效。通过明确“乡、村、组”三方责任,让村民参与到设施日常管护中来,按照“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网格长包户”的形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包保网格,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基础设施运维的长效管理机制,户内设施由农户负责管理维护,户外公共设施由村集体负责管理维护,日常的污水管理维护费用由村集体承担。全域推广“五分钱”“一角钱”工程,1.3万个村全覆盖建立垃圾清运收费制度,全州建设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化粪池+尾水还田利用)共198座,正常运行率为100%。

着眼于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走深走实,文山州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立足实际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组建人居环境提升自建委员会,全面推进绿美乡村建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实现群众从“动不起来”到“停不下来”、村寨从脏得“走不进去”到美得“转不出来”的蝶变。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工作原则,建立州、县、乡、村、组“五级联动”体系,构建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干部带动、群众参与、社会帮助“五方共治”格局,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激活群众内生动力,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乡村振兴、绿美建设、厕所革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融合发展。通过政府出物资、群众出劳力,组建群众自建委员会,以及村组带建、邻里帮建、群众自建等方式方法,196万人(次)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蹚出了一条“不花钱要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工作路径。

统计数据显示,马关县大讯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户均投资从1.2万元降低到2600元,全村投资仅14.81万元;田蓬村户均投资仅2800元左右;全县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折算1.42亿元,通过老式旱厕等废弃设施再利用,节约建设成本5700万元。(中国环境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