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临沂市城市管理局大力推进城市内涝治理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3-06-27 08:07:10
热度:56

临沂市城市管理局大力推进城市内涝治理 6月25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临沂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刚、临沂市市政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陈伟、临沂市气象台

6月25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临沂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刚、临沂市市政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陈伟、临沂市气象台天气预报员张蕊,向大家介绍汛期气象预测和城市防汛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大众网记者了解到,临沂市城市管理局大力推进城市内涝治理,推动城市防汛工作发生根本性、全方位变化,连续多年实现城市安全度汛。

加大投入、综合施策,全面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排水防涝体系。临沂市将内涝治理作为城市建设、更新的重要一环,用好“政策、资金、项目”,实施工程带动战略,推动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全面提升。

坚持规划引领。依据城市排水防涝规划,2019年以来,市区两级累计投资28.74亿元,新建、改造排水管网134公里、方涵16.7公里,治理积水点69处,临沂城区历史上的重要易涝点逐步消除。目前市级管理泵站82座,总排水能力约75万m³/h,其中大型强排泵站9座。所有泵站均按照标准建设双电源(双回路)或使用移动发电车保障应急供电,大幅提升应急排涝能力。目前城区发生一般性降雨不会发生积水现象,遇强降雨积水能够在降雨结束后及时消退。

坚持系统发力。畅通排水系统的关键在于贯通主要水路。临沂城区通过建设大型排水方涵、强排泵站等方式,先后打通了五洲湖南片区、八一路片区、宏大路片区等十余处大片区的排水主通道,同步改造沿线周边管网,形成“管网-主涵-河道”的完整畅通的收集排放体系。所有新建工程雨水管网、方涵等设计重现期执行大城市中心城区5年一遇标准上限值,实现最大排水功能。这些片区治理成效十分显著,特别是北城新区的武汉路周边、五洲湖南片区、兰山老城区的八一路片区在治理后的几次强降雨中未发生积水现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治理前后的巨大变化。

坚持综合治水。做好各类涉水工程结合文章,加快推进老城区市政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市管区域2023年前完成36条道路、81.5公里管网改造,并对780多公里雨污水管网进行检测修复。全面实施北城新区雨污错接整治,先后治理293公里市政管网以及180多个小区、单位等排水单元内部错接问题,恢复从排水户到管网的全程分流,提升管网运行效能。

四级联动,优化流程,全面构建协同高效的防汛指挥体系。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压实压紧各级各部门责任,确保响应快速、组织有序、流程顺畅。

完善组织领导。建立市级统筹、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城市防汛工作机制,畅通指挥体系,发挥最大合力,全市15个县区(开发区)、22个街道、385个社区全部成立城市防汛机构,对中心城区防汛实行统一指挥,加强对各县的防汛指导协调,形成上下联动、全市一盘棋的城市防汛工作格局。

完善制度流程。建立会商决策、预警发布、指令下达、响应启动、信息报告的闭环式防汛模式,对照最新标准修订完善城市防洪、城市防汛、闸坝调度、车辆布防等预案方案,组建城市防汛专家库,健全制度依据和技术支撑,推动城市防汛工作迈上规范化、标准化轨道,提升整体应汛效能。

完善监督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各级各部门防汛责任落实、预案制定、队伍组建、物资储备、重点部位防范等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汛前开展多层次检查,县区、部门自查、市级抽查,有效消除风险隐患。汛中实行“一雨一考核”,对每次降雨应对情况进行通报,抓好问题整改。汛后全面总结,梳理短板不足,系统改进提升。

夯实人防,强化技防,全面构建智能精准的信息化平台体系。对标先进地市提升防汛队伍能力和物资装备,排水防涝信息化建设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准,大幅提高应急防汛效率。

打造多元化防汛队伍。按照“属地为主、多级保障、专业应急”的原则组建城市防汛队伍,临沂城区现有抢险队伍114支、5800人。根据需要调动应急、消防、军分区、武警等专业力量,动员社会专业组织参与防汛抢险。每年开展演练培训,提高队伍实战能力。

打造高端化物资装备。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全市共有城市防汛物资储备仓库55处,备齐备足编织袋、挡水板、警示牌、防汛雨具等常用物资和排水泵、救生艇、挖掘机等抢险设备。全市各县区移动排涝泵车全覆盖,移动排涝能力达到4万立方/小时,在应急排涝除险中发挥重要作用。

打造智能化防汛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研发智慧排水防涝平台,包括12个应用系统,实时监测城区400余处低洼区域积水深度、河道水位、排涝流量等信息,并共享公安交警道路视频监控和气象、水利等部门数据,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内涝监测一张图。同时实现130多座闸坝、泵站的远程控制、一键启闭,依托车辆管理系统和视频对讲系统科学指挥防汛车辆、人员。平台自运行以来,对每次降雨进行精准监测预警,为防汛决策指挥提供强大信息支撑。

聚焦关键,一处一策,全面构建科学有力的防御抢险体系。2019年以来,共有效应对37次强降雨天气,迎战台风“利奇马”、“烟花”、“梅花”,防范沂河60年一遇洪水和临沂市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第二多值降水,保障城市未发生较大灾害损失和人员死亡。

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汛期全天候监测雨情水情汛情,气象部门发布重要天气预警时,第一时间报告同级防汛指挥长并建立直达社区防汛责任人的临灾暴雨预警 “叫应”机制,确保预警全覆盖。各级防汛责任人在接到指令后,半小时内到岗到位。统筹城市防洪和防汛、外河和内河、上游和下游,建立河道、水系联排联调机制,密切关注沂河等主要河道行洪,保证城区积水高效外排。

强化重点部位防控。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故教训,对中心城区重点部位“一处一策”落实预案措施,做到定人、定岗、定责。明确城区容易出现积水内涝的34个铁路涵洞、74个立交下穿、35个地下过街通道、隧道的专门值守人员,安装积水警示系统,施划涉水警戒线,配备警示牌、挡水板、沙袋等物资,发生较深积水时及时实施交通管控。明确66 个地下商超、24 个公共建筑地下车库、389 个小区地下车库以及地下人防设施的管理主体和抢险人员,行业部门加强调度监督,遇极端天气落实关停措施并提前疏散人员。明确城区307条主要道路的巡查抢险责任人,降雨期间加强雨水口值守、助排,清理倒伏树木、围挡、广告牌等,对积水较深区域设置警戒、实施机械强排,防止道路出现大面积积水现象。

强化重要领域防范。相关部门按照分工抓好地质灾害、学校、在建工程、企业等度汛管理,高铁站、飞机场、汽车站等管理运行单位加强场站排涝,属地落实抢险责任,确保人员安全。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加强极端天气设施巡检,落实备用方案和应急设备,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建立城市熔断机制,一旦预判可能发生较大范围积水险情,果断停工、停业、停课、停运,将灾害降至最低。

强化人员转移避险。全面排查老旧小区、危房、老年房、自建房等薄弱环节并建立台账,逐一落实包保责任,制定转移方案,明确转移责任人、转移路线、转移地点和安置措施。加强降雨期间巡查,对受威胁区域人员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大众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