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重庆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巧借“东风”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11-23 11:01:15
热度:25

重庆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巧借“东风”【讯】从2019年开始,重庆市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之一率先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自开展以来,重庆围绕长江入河排污口“查、测、

从2019年开始,重庆市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之一率先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自开展以来,重庆围绕长江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有序推进各阶段工作,全市入河排污口整治也取得明显成效。

重庆市近日公布了一批具有示范借鉴意义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中,有些以巧借“东风”的方式破解了入河排污口整治的难题,受到广泛关注。

居民生活污水借助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处置

在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华新水泥重庆涪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涪陵华新)旁经营餐饮生意的李先生,生意一直不错,但是店面的排污设施一直没有修好,走到后院总是一股臭味。

事实上,与李先生有同样困扰的还有周边居住的14户居民和一家餐饮企业。由于属于老旧小区,污水管网不完善,只能长期散排污水。但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乌江的水质。

白涛街道的工作人员曾多次尝试修缮污水管网,但由于这一区域与城镇污水处理厂距离远,修建污水管网不仅要耗费大量资金和时间,道路开挖更是会对周边居民及企业生产生活造成困难。如何整治排污口一时间成为难题。

涪陵区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情况后,再次联合白涛街道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白涛街道是涪陵区的重要工业区,遍布几百家企业。“企业本身就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若能提高,十几户居民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就可以一并解决。”涪陵区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想到了借企业的“东风”,来帮助居民区解决生活污水处置问题。

随即,他们前往距离李先生经营的餐饮店所在片区最近的涪陵华新了解情况。果然,厂区内建有两套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不过处置能力依然跟不上。

但事情总算有了转机。经当地政府、企业、居民多方协调,涪陵华新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总投资260余万元,新修、扩建了30立方米的污水收集池,铺设管道1000余米,购买污水提升泵两台,又新建了一套30立方米的中水处理回用系统,将14家居民的生活污水和两家餐馆的废水统一收集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进入中水处置回用系统进一步净化处置后用于生产和脱硫使用,处置废水不外排。

生活污水不再散排,让李先生及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而企业也通过改造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获得了长久的额外收益,实现双赢。

养猪场搬家,排污口水质改善

同样实现双赢的还有重庆市渝北区。

渝北区是重庆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但同时也有大面积的农业地带,不少入河排污口受到农业面源污染。

渝北区洛碛镇青木村沙公溪南入河排污口就是如此。根据渝北区生态环境局的溯源排查,主要污染源为排污口上游约200米的一家养猪场,次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污染、鱼塘排水、分散的农户生活污水、农户分散养殖等污染,排污口水质为Ⅴ类。

这让不少村民感到烦恼,原本村里还有不少游客,但自己家的房前屋后臭水横流,想开个农家乐,又担心因为环境太差让游客望而却步。他们总是盼望着养殖户能将污水管网建好,污水不再到处溢流,影响水质。

不少养殖户也发现了问题,干净的水源越来越不好找,养鱼、养猪的成本增加了不少,想要退出又心有不甘。

让村民没有想到的是,治理的“东风”很快就来了。2019年开始,为彻底解决入河排污口的问题,渝北区累计投资183万元,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提质等系统治理方案,对包括沙公溪南入河排污口等在内的养殖污染等问题进行治理。

渝北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具体来讲,渝北区投入86万元对沙公溪的这家养猪场进行了搬迁,并敦促业主通过农业种植恢复场地植被。养猪场搬到标准化的新家后,产量也节节攀升。

此外,渝北区还投资整治资金97万元,对分散的农户生活污水和分散养殖废水采取修建储存池或农村改厕等方式进行收集,用于农业种植;对农业面源如农田排水、鱼塘排水等流入沙公溪南的流水,污染较轻的因地制宜采取建设溢流坎和生态缓冲带、鹅卵石过滤等措施进行净化,并指导村民尽量使用农家肥。

渝北区生态环境局还在沙公溪南入河排污口安装了标识牌和在线监控设备,实时掌握沙公溪南入河排污口水质状况,并接受群众监督。目前,这个排污口水质已由Ⅴ类水质改善至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