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厦门构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11-04 11:02:04
热度:44

厦门构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讯】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的重要举措,深入践行省委、市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在全省率先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创新推进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道路。

2021年12月,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实施《厦门市建设项目环评与排污许可深度衔接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聚焦环评审批服务水平提升,深化制度改革创新,从理念革新、技术创新、制度构建等方面入手,在湖里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和排污权交易三项制度的深度融合和衔接试点探索。

试点工作得到了湖里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取得了积极成效。近日,湖里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召开《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和排污权交易制度衔接融合试点研究》专家验收会,来自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高校学者、行业专家、知名律师等7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及市、区有关部门代表参加,高度肯定了试点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率先开展三项制度深度衔接融合探索

2021年3月,《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全面推进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构建。生态环境部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确立并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持续提升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环评管理效能,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环评与排污许可在源头预防和过程监管中的效力,守住底线把好关,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率先开展了环评审批、排污许可和排污权交易三项制度的深度衔接融合探索,构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

据了解,厦门市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率先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保护规划等系列管控要求,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构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市划定128个环境管控单元,其中优先管控43个、重点管控79个、一般管控6个,修订出台《厦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明确每个单元和437个行业管控细则,强化要素保障,形成全覆盖、系统性、差异化的生态环境分区智能管控体系,实施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绿色发展。

《厦门“三线一单”空间管控系统织就“生态绿网”》被生态环境部纳入全国首批“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案例进行推广,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作为“三线一单”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获生态环境部表扬。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革试点以“三线一单”为导引,坚守生态环境准入底线;以排污权交易为抓手,推进生态环境资源优化配置;以排污许可构建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取长补短、充分衔接、协同发力,构建一体化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提升生态环境准入与区域环境质量协同管控效能。依托厦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实施,建设单位根据湖里区各管控单元的准入要求,通过数字化智能管控平台实现自主生态环境准入研判,确保项目准入符合拟选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管控要求。

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提升与排污许可管理协同增效。通过实施排污许可管理,可以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对拟入驻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指标提出约束性或改进性要求,确保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构建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一证式全链条监管模式。切实转变“重审批、轻监管”观念,通过强化排污许可的核心地位,以建设项目实际产排污情况为切入点,强化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和日常监管,进一步压实建设单位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对诚实守信的建设单位从项目生成到项目落地再到项目运营,全过程优化服务、免予检查、无事不扰。

有针对性选取62类建设项目先行先试

厦门市湖里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说,此次改革根据湖里区及全市的产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结合污染类建设项目的行业特点、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程度,有针对性地选取62类建设项目先行先试,主要涵盖轻工业、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等产业,为推进全市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支撑。

在会议现场,一摞高高的《固定污染源建设项目一证式排污许可环境管理服务手册》(以下简称《服务手册》)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和兴趣,随手翻阅一本,是关于航空航天器修理行业的服务手册。手册包含了准入导引、项目建设与主体责任落实、自主验收与排污许可、典型案例、典型违法行为与检查参考、附录等6个章节。

据了解,为扎实推进改革试点的落地实施,湖里生态环境部门会同技术单位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纳入改革试点的62个行业均制定了服务手册。

厦门市湖里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说,《服务手册》的制定是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的一次重要理念革新,秉承部门加担子、群众减负担的工作思路,组织编制了62类建设项目固定污染源建设项目一证式排污许可环境管理服务手册,为建设单位提供选址准入、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运维管理和守法经营等方面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提供参考,帮助建设单位快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审批手续的办理,同时从生态环境执法的角度,提出参考和借鉴规范,推进生态环境准入事中事后监管标准化和现代化。

一本《服务手册》相当于一个行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百科全书,对行业是什么,在哪里可以准入,准入的条件是什么,企业该遵守什么规定,执法部门查什么都做了详细阐释,同时列举了典型案例。生态环境管理更加透明、便捷、高效,切实推进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理念革新。

实施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

纳入改革的62类建设项目均是污染型产业项目,其中57类为先进制造业,更加精准聚焦全市产业发展的实际以及现有企业对改革的迫切需求。方案实施后,厦门太古起落架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根据需要增加飞机起落架退漆工序,受益排污许可“一证式”改革,直接重新申领排污许可证,着手实施生产线的改造提升,占领市场先机。同样获益的还有施耐德电气(厦门)开关设备有限公司等项目。

据了解,湖里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内部流程的优化,将环评审批、排污权确认、排污许可三个审批服务事项深度衔接和融合,实施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推动“一件事、一次办”,实现一次申请、一证许可、多项办结,形成高效、有序、便民的审批服务体系。

一是减材料。湖里生态环境局按照改革工作要求,配套印发固定污染源建设项目“一证式”排污许可办事指南,将原来3个事项涉及的申请材料由5项精简至1项,实现“一表申请,一证许可”。

二是减时限。通过对事项和内部审批流程的梳理与整合,将原来应该由申请人分别提交申请的事项,调整为内部协同处理,依托厦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系统的强大支撑,3个事项的法定办理时限由原来的7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实现“一次申请,立等可取”。

三是减费用。建设单位原来需要分别针对不同的事项开展专项论证后进行单独申请,其中环评文件还应当由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论证。现在依托实施融合审批改革,具备评估能力的建设单位可自行组织论证,单个项目至少节约中介服务费用数万元,实现“一次论证,多项办结”。

下一步,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落实“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健全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主体的源头预防体系,构建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