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项生态环保工程释放,贵州省环保产业集群平台将建立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6-28 10:00:40
热度:36
41项生态环保工程释放,贵州省环保产业集群平台将建立近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近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提升;污染防治攻坚纵深推进,生态环境风险有效管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持续加大,长江、珠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建立;减污降碳作用充分发挥,绿色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稳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更加严密完善;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的成绩。
《规划》内容初步包括8章30节,主要任务中设置了10个专栏41项工程措施,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生态环保工作。《规划》强调,要强化引导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健全环保产业准入机制,强化业监督管理。规范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建设环保产业集群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集聚区建设。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2%,较2015年上升1.6个百分点,高于“十三五”规划目标(92%)7.2个百分点。全省151个地表水省考核断面水质状况总体为“优”,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9.3%,较2015年提高9.9个百分点,高于“十三五”规划目标(92%)7.3个百分点。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均达到《水十条目标责任书》目标要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12.7%、11.6%、29.6%、7.9%,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为“十四五”期间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十四五”贵州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哪些新挑战
“十四五”时期贵州全省仍将处于保持优良生态环境质量的巩固期、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的提升期、释放生态环境红利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试验期、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加速期,生态环保工作任重道远,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水平仍需提升。
工业污染治理水平亟待提升,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任务艰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滞后,历史遗留矿山酸性废水处理技术尚未成熟,白酒酿造中废水治理技术有待提高,磷污染和锰污染专项治理迫在眉睫,乌江、清水江流域磷石膏渣场和松桃河流域锰渣库渗漏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磷石膏和锰渣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综合利用亟待破题;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标准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部门之间工作联动协作机制有待健全;
乡村环境整治存在明显短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低,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差,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处理处置机制尚不完善;
地下水污染底数不清,局部污染问题突出,风险管控、治理修复技术难度大;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间有限、难度较大,城市扬尘污染防控不彻底,臭氧污染问题凸显,部分流经城市区域河流断面不能持续稳定达标;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间有限、难度较大,城市扬尘污染防控不彻底,臭氧污染问题凸显,部分流经城市区域河流断面不能持续稳定达标;
区域流域生态保障能力不稳固,重点区域流域生态建设恢复刚刚起步,重点湖库生态保护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尚未形成;
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环保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
城镇和开发区污水处理设施仍是突出短板,专业化运营水平尚待提升,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管网管护不到位,污水直排问题依然存在;
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急需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还需加快,渗滤液处置能力存在短板,焚烧飞灰处理还需进一步规范,垃圾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以焚烧发电为主体的处理模式还未形成;
危险废物处置体系亟需优化调整,处置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处置设施布局和利用范围有待 进一步优化。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仍需加大。
绿色财政政策不完善,公益类无收益性生态环境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地方资金匹配保障困难,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积极性不高;
绿色金融政策和措施有待完善,从宏观金融管理到微观金融监管,再到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尚存不足,绿色信贷产品创新还需各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产权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绿色保险推广有待加强;
绿色价格政策不完善,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进展缓慢,城镇污水处理费动态调整机制不健全,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管理政策不清晰,重点行业差别电价和阶梯电价政策仍有待 细化落实。
同时,机制匹配仍需完善。
如何推进和落实具体目标 如何具体落实《规划》目标要求,《规划》也给出了详细的任务清单,包括10个专栏,41项工程。其中涵盖了水、土、气等环境保护各大领域的具体实施项目清单。
《规划》提出,以巩固优良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完善环境质量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将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稳定性向高水平提升,在巩固优良生态环境质量上出新绩。
深入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从严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五大攻坚行动,将污染治理和监管能力向高水平提升,在污染防治攻坚上出新绩。
《规划》中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培育绿色新动能,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将生态环境优势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支撑向高水平提升,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出新绩。
为更好落实规划目标,《规划》中还强调,要落实生态环境领域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要求,积极拓宽资金渠道,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和各类财政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合法合规利用投融资渠道,支持环境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修复等项目实施。合理有效使用省生态环保发展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事业发展。
推进减污降碳倒逼机制建设。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煤炭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生态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倒逼,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实施减污降碳措施倒逼,推动能源、钢铁、建材、有色、交通等重点行业 领域减污降碳升级改造。强化减污降碳市场机制倒逼,加强碳达峰相关项目财税措施优化引导,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法治保障制度。完善绿色金融统计分析、监测评价、信息披露、监管引导、政策激励制度。全面落实金融机构绿色金融 业绩评价。建立健全环境权益市场化交易机制。健全绿色金融纠纷调解机制。加强绿色金融项目库建设。用好省级“四化”基金和生态环保发展基金,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遴选 9 个县 (市、区、园区)开展省级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县(市、区、 园区)试点。
健全财税金融支撑体系。统筹各级财政资金,加大对公益类无收益性生态环境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做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项目申报,争取获得更多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支持。规范使用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建设运营依法依规向社会资本开放,采用PPP、设立基金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深化“拨改投”改革,设立省生态环保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推进水资源价格改革,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有序推行污水排放差别化收费, 规范污水处理服务费形成机制。规范城镇生活垃圾收费管理。完善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等方面依 法依规建立绿色通道。创新生态工程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展投资渠道,促进生态建设提质增效。
引导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健全环保产业准入机制,强化业监督管理。规范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建设环保产业集群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集聚区建设。研究制定环保产业“一企一策”扶持措施,实施培优扶强强企行动,推动实施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系统修复、节能减排降碳等重大工程。依托大数据产业基础与优势,推进数字化赋能环保装 备制造业和环境服务业发展。建设环境技术创新平台,加快 磷石膏、赤泥、电解锰渣、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废减量化、 资源化处置综合利用技术和产业化攻关。强化绿色建材、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再生产品等绿色产品消费 政策扶持力度。到 2025 年,全省环保产业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集聚规模持续增长。
原标题:41项生态环保工程释放,贵州省环保产业集群平台将建立
《规划》内容初步包括8章30节,主要任务中设置了10个专栏41项工程措施,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生态环保工作。《规划》强调,要强化引导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健全环保产业准入机制,强化业监督管理。规范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建设环保产业集群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集聚区建设。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2%,较2015年上升1.6个百分点,高于“十三五”规划目标(92%)7.2个百分点。全省151个地表水省考核断面水质状况总体为“优”,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9.3%,较2015年提高9.9个百分点,高于“十三五”规划目标(92%)7.3个百分点。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均达到《水十条目标责任书》目标要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12.7%、11.6%、29.6%、7.9%,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为“十四五”期间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十四五”贵州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哪些新挑战
“十四五”时期贵州全省仍将处于保持优良生态环境质量的巩固期、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的提升期、释放生态环境红利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试验期、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加速期,生态环保工作任重道远,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水平仍需提升。
工业污染治理水平亟待提升,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任务艰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滞后,历史遗留矿山酸性废水处理技术尚未成熟,白酒酿造中废水治理技术有待提高,磷污染和锰污染专项治理迫在眉睫,乌江、清水江流域磷石膏渣场和松桃河流域锰渣库渗漏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磷石膏和锰渣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综合利用亟待破题;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标准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部门之间工作联动协作机制有待健全;
乡村环境整治存在明显短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低,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差,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处理处置机制尚不完善;
地下水污染底数不清,局部污染问题突出,风险管控、治理修复技术难度大;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间有限、难度较大,城市扬尘污染防控不彻底,臭氧污染问题凸显,部分流经城市区域河流断面不能持续稳定达标;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间有限、难度较大,城市扬尘污染防控不彻底,臭氧污染问题凸显,部分流经城市区域河流断面不能持续稳定达标;
区域流域生态保障能力不稳固,重点区域流域生态建设恢复刚刚起步,重点湖库生态保护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尚未形成;
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环保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
城镇和开发区污水处理设施仍是突出短板,专业化运营水平尚待提升,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管网管护不到位,污水直排问题依然存在;
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急需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还需加快,渗滤液处置能力存在短板,焚烧飞灰处理还需进一步规范,垃圾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以焚烧发电为主体的处理模式还未形成;
危险废物处置体系亟需优化调整,处置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处置设施布局和利用范围有待 进一步优化。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仍需加大。
绿色财政政策不完善,公益类无收益性生态环境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地方资金匹配保障困难,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积极性不高;
绿色金融政策和措施有待完善,从宏观金融管理到微观金融监管,再到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尚存不足,绿色信贷产品创新还需各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产权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绿色保险推广有待加强;
绿色价格政策不完善,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进展缓慢,城镇污水处理费动态调整机制不健全,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管理政策不清晰,重点行业差别电价和阶梯电价政策仍有待 细化落实。
同时,机制匹配仍需完善。
如何推进和落实具体目标 如何具体落实《规划》目标要求,《规划》也给出了详细的任务清单,包括10个专栏,41项工程。其中涵盖了水、土、气等环境保护各大领域的具体实施项目清单。
《规划》提出,以巩固优良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完善环境质量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将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稳定性向高水平提升,在巩固优良生态环境质量上出新绩。
深入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从严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五大攻坚行动,将污染治理和监管能力向高水平提升,在污染防治攻坚上出新绩。
《规划》中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培育绿色新动能,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将生态环境优势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支撑向高水平提升,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出新绩。
为更好落实规划目标,《规划》中还强调,要落实生态环境领域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要求,积极拓宽资金渠道,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和各类财政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合法合规利用投融资渠道,支持环境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修复等项目实施。合理有效使用省生态环保发展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事业发展。
推进减污降碳倒逼机制建设。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煤炭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生态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倒逼,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实施减污降碳措施倒逼,推动能源、钢铁、建材、有色、交通等重点行业 领域减污降碳升级改造。强化减污降碳市场机制倒逼,加强碳达峰相关项目财税措施优化引导,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法治保障制度。完善绿色金融统计分析、监测评价、信息披露、监管引导、政策激励制度。全面落实金融机构绿色金融 业绩评价。建立健全环境权益市场化交易机制。健全绿色金融纠纷调解机制。加强绿色金融项目库建设。用好省级“四化”基金和生态环保发展基金,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遴选 9 个县 (市、区、园区)开展省级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县(市、区、 园区)试点。
健全财税金融支撑体系。统筹各级财政资金,加大对公益类无收益性生态环境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做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项目申报,争取获得更多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支持。规范使用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建设运营依法依规向社会资本开放,采用PPP、设立基金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深化“拨改投”改革,设立省生态环保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推进水资源价格改革,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有序推行污水排放差别化收费, 规范污水处理服务费形成机制。规范城镇生活垃圾收费管理。完善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等方面依 法依规建立绿色通道。创新生态工程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展投资渠道,促进生态建设提质增效。
引导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健全环保产业准入机制,强化业监督管理。规范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建设环保产业集群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集聚区建设。研究制定环保产业“一企一策”扶持措施,实施培优扶强强企行动,推动实施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系统修复、节能减排降碳等重大工程。依托大数据产业基础与优势,推进数字化赋能环保装 备制造业和环境服务业发展。建设环境技术创新平台,加快 磷石膏、赤泥、电解锰渣、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废减量化、 资源化处置综合利用技术和产业化攻关。强化绿色建材、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再生产品等绿色产品消费 政策扶持力度。到 2025 年,全省环保产业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集聚规模持续增长。
原标题:41项生态环保工程释放,贵州省环保产业集群平台将建立
-
宿州市埇桥区生态环境分局多举措保护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2022-06-28
-
青海第三批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完成督察进驻工作2022-06-28
-
黑龙江绥化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出新招求实效2022-06-28
-
贵州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五个一”推进生态环境监管再上新台阶2022-06-28
-
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出台服务经济稳进提质八条措施2022-06-27
-
四川成都各区县高位推动,着力生态环境问题有效解决2022-06-27
-
打通环境管理盲区“最后一公里”!柴桑生态环境局举办跟班学习活动2022-06-27
-
生态环境部一周要闻(6.19-6.25)2022-06-27
-
稳住经济大盘 | 吴盛海赴垫江县、梁平区、丰都县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和稳住经济大盘工作2022-06-27
-
“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起步顺利2022-06-27
-
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2022-06-27
-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行业协会及标杆企业清洁生产专题座谈会2022-06-27
-
重庆召开生态环境行刑衔接工作新闻发布会2022-06-25
-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赴浙江调研指导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2022-06-25
-
黑吉两省生态环境厅签订危废联防联控合作协议202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