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江苏如何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双突破?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6-17 10:03:49
热度:50

江苏如何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双突破?【讯】位于南通市经济开发区的江苏御江环保有限公司危废“绿岛”试点项目,是投资4000万元新建的5000吨/年危

【讯】位于南通市经济开发区的江苏御江环保有限公司危废“绿岛”试点项目,是投资4000万元新建的5000吨/年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25000吨/年废矿物油及含废矿物油废物收集贮存转运项目,建成后成为开发区及周边区域众多中小微企业的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移中心。以前,不少中小微企业不同程度上存在危险废物贮存水平低、贮存量少、污染控制技术落后、管理差、处置成本高等问题,这类“绿岛”项目的建设不仅解决这些问题,减轻了企业贮存处置负担,也帮助政府解决了危废管理难题。

由政府主导、多元投资,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绿岛”,相当于为中小型企业配套建成污染防治设施分摊治理成本,解决了小型企业污染治理难、治理成本高的问题,这也成为江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2019年3月,全国两会刚结束不久,江苏省人民政府与生态环境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江苏也成为全国唯一的试点省。近3年来,江苏按照“先行先试、走在前列”的目标追求,以制度创新为关键,以能力建设为基础,系统谋划,集成推进,在部分关键领域和环节上取得突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江苏始终相信,体系和能力不但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方面,也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科学保障。那么,江苏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亮点?打造出了怎样的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江苏样本?

筑牢硬基底,不断强化环境治理能力

生态环境治理基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实保障,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今年1月,江苏印发实施全国首个省域“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也是江苏省委省政府首次把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工作列入省级专项规划,计划投资2000多亿元,实施6000多项重点工程,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江苏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能力2086万立方米/日,污水管网7.7万公里,分别是2016年的1.28倍和1.24倍。危废处置能力达243.4万吨/年,是2016年的3.9倍。

江苏计划到2025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30万立方米/日,新建污水管网5000公里,新增污泥及通沟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能力3000吨/日,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2万吨/日、厨余(餐厨)垃圾处理能力8500吨/日,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的目标。

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理念,江苏将共享经济理念融入生态环保治污,引导市场主体建设“绿岛”项目,降低中小企业治污成本,增加企业的议价权,打破垄断。

据统计,2020年江苏推进首批106个“绿岛”项目,总投资约为83亿元,惠及3万多家中小企业。2021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从各市申报项目中选出81个达到“绿岛”建设要求的项目,总投资额约130亿元。

此外,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编制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集中喷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水产养殖尾水净化等5类“绿岛”项目建设技术指南,覆盖已建、在建的绝大部分项目。这些指南已提供给各地参考,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为“绿岛”项目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在全省开展缓冲区建设,是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的迫切需要。”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江苏共建成各类生态安全缓冲区39个,面积超过1400公顷,尤其是建设了一大批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净化型缓冲区,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缓冲区建设,不仅净化了水质,还美化了环境,一片片缓冲区仿佛一颗颗翡翠,镶嵌在城市周边。

同时,江苏全力建立健全管控预防制度,在全国率先划定省级生态空间管控区域,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切实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重大工程,开展“美丽海湾”“美丽河湖”建设试点。在全国率先出台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行为负面清单,明确六个方面的禁止、限制行为,防止“以修复为名、行破坏之实”。

突出精准性,大力提升执法监管水平

2021年4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聚焦综合执法改革和执法队伍建设。

意见的出台既是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重大任务,又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举措,还是解决当前执法突出难题、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为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指挥调度能力,江苏组建了全省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推行“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行政执法”模式,实现视频会商、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统一调度,切实提高省市协同作战能力。

完善“环保脸谱”体系,建立健全“线上发现、及时整改——线上跟踪、及时调度——线上督查、及时销号”的非现场监管模式和“一码通看、码上监督”的公众参与模式,江苏在强化发现问题方面也在进行积极的探索,目前已对20万多家企业“画像”。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还在沿江省市中率先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工作,将太湖排污口排查整治范围由沿湖2公里拓展到全流域。基本建成全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全省涉危废企业中已有近8成纳入新系统监管。

无锡威卡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在危险废物产生环节,企业入库打印标签、录入数据操作更加简单便捷,只需使用一个账号登录“环保脸谱”APP就可以开展产废申报,也可实时查看设施贮存情况。

这种实时记录出入库数据的操作方式,比原始的人工录入更加及时准确,不会因为个人记忆误差产生数据错漏。在危险废物贮存环节,企业可高效完成称重、打印标签、自动生成二维码、数据实时上传、生成台账等步骤。入库时间大大缩短,入库数据及时准确,人员效率大幅提高。而在危险废物转移环节,企业使用“环保脸谱”APP,扫码完成出库、数据统计和创建联单,简化出库步骤。

在规范精准执法监管上,江苏全面推行移动终端执法,累计更新配备移动执法装备1628套、执法记录仪2482台,在全国率先实现移动执法全覆盖、全联网、全使用,并出台行政败诉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倒逼和规范依法行政。

创新制度机制,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近年来,江苏的实践紧紧围绕着“三个转变”,即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倒逼发展向倒逼发展与激励发展并重转变;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攻坚作战向攻坚作战与治本作战并重转变;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指导监督向指导监督与自身高质量发展并重转变。

2021年以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出台重点行业清洁原料替代、超低排放改造等细化方案,建立环保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机制,把1278家治理水平高的企业和工地纳入豁免名单,实行动态调整、增补。

“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其他企业被停产、限产时,我们公司则能保持稳定生产形势,真正体会到了“干好干坏不一样”的生态环保政策红利。”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可自主减排的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A级企业,环保豁免政策大大不仅激发了企业治污减排的内生动力。

此外,江苏持续开展汛期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行水断面上游无过错责任举证制度,优化水环境区域补偿工作机制,将补偿断面从112个增加至245个,将补偿标准提高约60%。

与此同时,江苏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夯实生态环境治理基础的同时,坚持以服务促企业达标,举办七次“金环”对话会,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扩大“环保贷”支持范围,推出“环保担”产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环保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狠抓政策落实,促进全省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为树立“生态环保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江苏通过进一步深化环保信用体系建设,统筹排污企事业单位和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信用信息监管,建立了信用信息流程贯通、平行运作、实时滚动、自动评价的企事业环保信用评价系统,将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结果与信贷融资直接挂钩,实行差别水电价。目前,全省参评企事业单位达23万多家,对红色、黑色等级企业征收差别电价累计超过3亿元。

2021年3-4月,江苏某建筑公司连续3次因工程项目未经审批夜间施工被实施行政处罚,环保信用等级评定为红色,属于环境较重失信企业,被银行机构实施了差别化信贷政策。 “第一次被实施环境行政处罚后,因处罚金额不高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引以为戒,导致后续接二连三出现 环境违法行为。”该公司负责人懊悔不已。

信用惩戒像一把利剑,让企业感受到了切肤之痛,该公司痛定思痛,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组织全体员工专题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各个施工现场监控管理,夜间施工严格落实审批手续,不敢触碰法律红线。

印发《江苏省工业园区(集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方案(试行)》,对172个园区开展监测监控能力摸底调查,探索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新模式;严格项目审核把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两高”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上马……生态环境承载力约束机制在江苏逐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