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漳州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2-23 09:02:27
热度:51

漳州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统筹推进  按下农村一体化供水“快进键”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经过一系列的水处理后,晶莹剔透、清澈无比的自来水通过四通八达的管道,流入长泰区岩

  统筹推进

  按下农村一体化供水“快进键”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经过一系列的水处理后,晶莹剔透、清澈无比的自来水通过四通八达的管道,流入长泰区岩溪镇顶山村龙德自然村村民李加生的家中。

  汩汩而来的自来水滋润了李加生一家人。“以前时常为用水而发愁,如今用上了自来水,不仅水质干净,水量还管够。”李加生所在的龙德自然村海拔超550米,通自来水前,该村村民长期饮用山泉水,未经过任何过滤消毒,存在安全隐患,且由于水源有限、管网里程较长,每到枯水期,就会出现缺水难题。

  为早日解决包括龙德自然村在内的13个边远自然村长期饮水困难的问题,长泰区水利局、长泰水务公司征询意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将农村供水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来抓,加大力度推进长泰区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农村供水工程。从水源地的确认,到管网铺设、简易净水站施工等,一环扣一环,经过长达329天的聚力攻坚后,该工程新建了长达1200米的原水管道,达到50立方米/日的供水规模,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完工。

  事实上,全市各地都在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步伐。平和县边远山区村崎岭乡南湖村山后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完工,该项目通过寻找新水源点,新建2座拦水坝及1座沉淀池和过滤池,新建输水管道及配套附属设施,设计日供水规模360吨,解决了南湖村山后组1650名群众的用水问题;芗城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于石亭街道龙秋社区率先通水,该项目覆盖芗城区主城区农村部分、天宝镇、石亭街道、浦南镇共70多个村(居),工程总投资约44792.8万元,项目完成后可惠及农村人口约 14 万人……

  “通过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作,将整合建立起集投融资、工程建设、管护供养为一体的建管体系,打破各县区‘多头供水’的凌乱局面,实现一家县级水务公司对一个或多个县区的城乡供水的一体化运营、规范化管理。”漳州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周春华介绍,累计至2021年底,我市有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任务的14县(区)、开发区(投资区)全部完成工作规划的编制与批复,有13个县(区)、开发区(投资区)成立县级水务公司,有11个县(区)、开发区(投资区)开工建设。2021年度全市完成投资7.2亿元,受益群众15.1万人,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六比一看”任务指标。

  建管并重

  保障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始终把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摆在首位。通过改扩充足水源、建设规范水厂、配套供水管网等举措,让供水资源从“源头”到“龙头”都有工程保障。如在水厂建设上,摸清取水工程、净水设施、消毒设备、水质化验室等环节的短板,对照供水工程国家标准,配套完善相关设施设备,规范消毒操作流程,实现标准化、工厂化,提高农村饮水水质保障水平。同时,通过无偿划拨、作价入股、委托代管、兼并收购等方式整合现有的水务资产,并通过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等市场手段筹集资金,加强工程建设资金保障。

  在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同时,做好农村饮用水水质的监测和消毒。

  取水泵房、预处理池、沉淀池、清水池……在位于龙文区的漳州第三水厂,记者从中控室的监控屏幕上可以直观看到水处理的工艺流程、设备参数、运行状态等情况。

  “工作人员只需在中控室进行系统设置,就可使整个水厂设施自动化运行。例如,对水压、消毒剂量等参数设定上下限值后,系统就会自动纠偏,确保各项参数维持在设定范围内。”漳州发展水务集团供水分公司副总经理陈芗仁介绍,该自动化监控系统可以通过仪表检测,将数据反馈到中控室,对水处理的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分析与操作,而工作人员则只需负责系统的日常监管、应急事务处理等工作。

  同时,第三水厂还具有环保的水处理特色。“过滤出来的污水经过回收池进行水泥分离,分离出来的水资源会重新被利用,而污泥则会进行无害化处理后作建筑材料等用途。”陈芗仁表示,因水厂的水处理设施较为先进、完善,使生产出的自来水水质稳定且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的同时,还做到了污水“零排放”。

  水源“联网”

  织密城乡供水“一张网”

  自2021年7月30日一期供水正式投用以来,漳州第三水厂与漳州发展水务集团的第一水厂、第二水厂、金峰水厂的管网串联,形成了一张“大水网”,也为芗城区、龙文区、漳州高新区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供水保障。

  “我们将充分挖掘四个水厂的供水潜力,通过与现有的其他饮水工程连通、管网延伸等方式,推动主城区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漳州发展水务集团总工程师王辉雄表示,芗城区、龙文区、漳州高新区采用“EPC+O模式”,也就是设计、施工、采购及运营一体化的模式来进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漳州发展水务集团作为“EPC+O模式”联合体牵头人、运营方,将深度参与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的设计、采购及施工全过程,从为设计方案提供优化意见及对项目建设进行资源协调、质量管控等方面,提升建设进度及工程质量,为后期的运营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而在东山,则引入数字水务系统供水管网进行管理。

  “通过数字水务系统,我们可以实现从水源地取水、水厂制水、管网输水、加压送水、用户用水等各个环节,全流程可视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东山水务公司总经理王舜添指着数字水务指挥中心大屏幕介绍说。

  在调度中心大屏上,显示有红旗水库、水厂、泵站等各个部位水运行画面及关键数据,全县地下纵横交错的管网分布,闸阀和消防栓分布,以及各个用户水表的位置和指数。“一旦发生管道破损,工作人员可以精准定位到应关阀门的位置,提高抢修效率。”王舜添说,该系统还可以节约大量人力—以前一个抄表员一个月抄2000户,现在不用入户抄表,坐在屏幕前就可以管理近万户,真正做到让智能设备感知水务企业生产、环境、状态等的全方位变化,实现生产自动智能、调度统筹合理、应急快速响应、管网全面监控分析、地理信息一张图呈现。

  此外,该系统还以GIS地图为基础,实现数字水务“一张图”运营分析、“一张图”科学调度、“一张图”应急指挥等,为不同层面的生产运行管理者提供即时、丰富的生产运行信息,为企业节能降耗、减员增效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真正做到“一站式”管理。(福建大小事儿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