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地市丨榆林:空气质量再创佳绩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1-19 12:00:27
热度:50
聚焦地市丨榆林:空气质量再创佳绩近年来,榆林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整治力度,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达到实况监测以来的最好水平。 2019年
近年来,榆林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整治力度,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达到实况监测以来的最好水平。
2019年,榆林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8,优良天数295天,空气质量6项指标中5项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3个县市区(含高新区)中3个县市区空气质量达标。
2020年,榆林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1,同比改善10%,优良天数311天,同比增加16天。空气质量6项指标均同比改善,并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首次成为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13个县市区(含高新区)中7个县市区空气质量达标。
2021年,榆林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1,同比改善9.5%。优良天数313天,同比增加2天,超10天完成省厅考核任务(303天)。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2%,改善幅度全省第一,低8微克完成考核任务(3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6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稳定保持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13个县市区(含高新区)中11个县市区空气质量达标。
完善法规体系建设
出台《榆林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并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榆林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是对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进一步细化和补充,着力解决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坚强法制保障。
强化技术支撑
会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专家团队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一市一策”研究。建立预警会商机制和臭氧分级管控机制,对空气质量状况进行预警研判。开展PM10、PM2.5和臭氧来源解析,摸清大气污染成因,科学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建立“三报”分析评估工作制度。每日预报环境空气质量、预警污染天气,每周分析污染形势、提出管控建议,每月考核评估、总结经验,为全市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提供决策依据,印发日报364份、周报41份、月报15份。
突出精准治污
强化“空天地”综合管控平台应用,开展大气环境全方位、无死角,“空天地”一体化监控。健全人防技防有机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的污染防治体系,强力推动大气环境污染整治的广度、力度和深度。建立“污染问题闭环处理制度”,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派发与处置实行“双轨”运行制度。实行24小时值守,发现污染问题通过网格化运行系统及时将任务下达至乡镇、街办和村一级,打通污染处置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向执法机构移交任务,用强大的“环境执法力量”确保污染问题及时得到处置。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组建环保工作交流群,榆林市政府分管领导、县市区和部门分管负责人参与,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夜查、暗访、督查情况及时在工作群内反馈。在环保工作群内下发督促通报260余次,下发督办函25份,预警提醒函5份,启动污染天气应急管控40余次。建立精细化长效化制度。安排专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污染源开展强化督查检查。基本形成领导带头、部门协作、联合发力、齐抓共管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格局。
强化责任落实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生态环境保护、管发展必须管生态环境保护、管生产必须管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权责统一的基本原则,建立全市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网,进一步夯实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业绩档案,内容包括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将业绩档案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干部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原标题:聚焦地市丨榆林:空气质量再创佳绩
2019年,榆林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8,优良天数295天,空气质量6项指标中5项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3个县市区(含高新区)中3个县市区空气质量达标。
2020年,榆林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1,同比改善10%,优良天数311天,同比增加16天。空气质量6项指标均同比改善,并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首次成为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13个县市区(含高新区)中7个县市区空气质量达标。
2021年,榆林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1,同比改善9.5%。优良天数313天,同比增加2天,超10天完成省厅考核任务(303天)。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2%,改善幅度全省第一,低8微克完成考核任务(3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6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稳定保持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13个县市区(含高新区)中11个县市区空气质量达标。
完善法规体系建设
出台《榆林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并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榆林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是对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进一步细化和补充,着力解决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坚强法制保障。
强化技术支撑
会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专家团队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一市一策”研究。建立预警会商机制和臭氧分级管控机制,对空气质量状况进行预警研判。开展PM10、PM2.5和臭氧来源解析,摸清大气污染成因,科学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建立“三报”分析评估工作制度。每日预报环境空气质量、预警污染天气,每周分析污染形势、提出管控建议,每月考核评估、总结经验,为全市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提供决策依据,印发日报364份、周报41份、月报15份。
突出精准治污
强化“空天地”综合管控平台应用,开展大气环境全方位、无死角,“空天地”一体化监控。健全人防技防有机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的污染防治体系,强力推动大气环境污染整治的广度、力度和深度。建立“污染问题闭环处理制度”,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派发与处置实行“双轨”运行制度。实行24小时值守,发现污染问题通过网格化运行系统及时将任务下达至乡镇、街办和村一级,打通污染处置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向执法机构移交任务,用强大的“环境执法力量”确保污染问题及时得到处置。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组建环保工作交流群,榆林市政府分管领导、县市区和部门分管负责人参与,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夜查、暗访、督查情况及时在工作群内反馈。在环保工作群内下发督促通报260余次,下发督办函25份,预警提醒函5份,启动污染天气应急管控40余次。建立精细化长效化制度。安排专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污染源开展强化督查检查。基本形成领导带头、部门协作、联合发力、齐抓共管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格局。
强化责任落实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生态环境保护、管发展必须管生态环境保护、管生产必须管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权责统一的基本原则,建立全市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网,进一步夯实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业绩档案,内容包括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将业绩档案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干部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原标题:聚焦地市丨榆林:空气质量再创佳绩
-
推动使用合格油品!广州多措并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2022-01-17
-
生态环境部发布1月下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2022-01-17
-
济宁市秋冬季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差异化管控方案2022-01-13
-
烟台打造大气污染智慧管控平台2022-01-13
-
执甲攻坚,守卫蓝天!省厅全面启动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帮扶工作2022-01-12
-
承德:精准施策、持续攻坚,高标准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常态化2022-01-12
-
日照市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专班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管控的通知2022-01-10
-
2021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实现326天2022-01-10
-
陕西咸阳市推动解决大气污染“老大难”问题不力2022-01-10
-
323个蓝天!大连2021空气质量全面达标2022-01-09
-
安徽亳州多措并举狠抓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2022-01-08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的通知2022-01-07
-
广西: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的通知2022-01-06
-
“十四五”时期,大气污染防治三个标志性战役重点在……2022-01-06
-
历史性突破!河北这三个城市空气质量显著提升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