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沧州找准源头精准治理大气污染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10-25 11:03:16
热度:57

沧州找准源头精准治理大气污染【讯】哪种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哪个行业污染贡献最大,哪些地区排放比较集中?在“一市一策”驻沧州市专家团队的跟踪研究中,这些问题如今

【讯】哪种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哪个行业污染贡献最大,哪些地区排放比较集中?在“一市一策”驻沧州市专家团队的跟踪研究中,这些问题如今都有了答案。

据了解,驻沧州市专家团队由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牵头组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沧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河北正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科弘清(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为成员单位。这支技术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专业队伍与沧州市大气办、市生态环境局协同作战,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突破一道道难题、完成一项项成果,为沧州市留住了更多的蓝天白云。

一市一策,解决“一刀切”问题

沧州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下辖19个县(市、区),是河北省污染较重的城市之一。

打赢蓝天保卫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市一策”专家团队进驻沧州后,查清污染源成了首要任务。

“沧州市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自2017年10月份启动以来,围绕沧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开展了4方面研究,分别为:沧州市大气污染源本地化排放清单研究、沧州市大气污染来源解析研究、沧州市综合解决方案(即‘一市一策’)研究和‘一市一策’效果评估研究。通过创新高分辨融合来源解析、快速效果评估等研究方法以及下沉地方扎实工作,为沧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科技支撑。”项目负责人、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时蓓介绍。

“我们运用综合等标排放量研究方法寻找出了沧州市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和用地等四大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沧州市2016年至2018年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在高分辨率清单、动态清单、清单校核等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专家团队工程师屈加豹说。

经过近4年跟踪研究,团队分析出沧州市大气污染物排放呈现5类特征,并初步摸清了污染来源成因。

研究发现,沧州市主要污染源为工艺过程源、移动源等,重点污染物为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氨气;东西部地区排放量大,运河区、新华区、开发区等高速公路合围区的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占比高;工业窑炉为工业源首要排放源。

在掌握污染排放特征的同时,专家团队通过试验分析,得到沧州市2017年-2019年秋冬季PM2.5本地源贡献约为63%的结论。

在本地源中,从地区排放看,运河区、沧县、新华区贡献率较高;从四大结构源看,工业源、锅炉和民用燃烧源、移动源贡献较大;从行业排放看,石化、水泥、铸造、橡胶塑料等行业贡献大。

这份源清单以及污染贡献占比分析,为沧州市精准治污提供了科技支撑。

沧州市依据研究成果,逐年修订应急减排预案,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优先控制污染贡献大的区域和行业企业,解决了应急减排“一刀切”问题;同时,优化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方案,使减排措施更加精准。

“针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的研究是专家团队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通过持续跟踪研究,获取了沧州市7种天气类型下二次污染物转化系数,摸清了前体物转化规律,并应用到了沧州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攻坚行动中。”专家团队工程师高爽说。

据统计,在跟踪研究期间,专家组共提交重污染过程成因分析、月报、年报等工作报告85篇,开展专题培训和内部培训35次,发表论文12篇,研究成果有效支撑了沧州市大气污染日常管理、专项管理和秋冬季应急管理等10余项政策文件的发布。

一行一策,铸造行业“脱胎换骨”

在开展来源解析和成因分析中,沧州市铸造行业企业多、规模小、排放大的现象,引起了专家团队的格外关注。

针对铸造行业存在的问题,沧州市大气办和生态环境局谋划行业升级改造思路,开展了行业问题梳理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驻点开展现场调研,通过核实企业活动水平、现场监测等方式“把脉问诊”,进一步摸清排放水平和主要问题。

在摸清底数基础上,专家团队着手研究适合地方的差异化管控方案,编制完成了《“一行一策”——沧州市铸造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管理方案》(以下简称管理方案)专题报告。

沧州市市委副秘书长张伟听取方案汇报后,亲自部署和指导铸造行业绩效分级工作开展。《管理方案》有力支撑了《沧州市铸造行业一行一策和石化企业一企一策方案》的印发实施,促进了铸造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个管理方案建立了‘差异化绩效管理方法’,制定了包括生产规模、排放标准、无组织控制、在线监控和排污绩效等在内的5项指标,明确A+类、A类、B类和C类4个等级标准,对全市铸造企业按照等级标准进行评级,实行年度滚动制。”李时蓓介绍说,A+类和A类属于治污水平较好的企业,在应急减排中停限产比例较小,开展差异化管控,可以引导铸造企业提升治理标准,优化产业结构。

经过整治后,沧州市铸造行业实现“脱胎换骨”,行业治污水平和效益均得到提升。据测算,沧州市铸造行业整改后对全市PM2.5浓度贡献较改造前减少约60%。

专家组在跟踪研究期间,还针对沧州市大气污染治理的现实需求,设立“市长课题”,加强技术攻关。

“地方点题,专家解答”,使研究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专家组先后完成了“沧州中心城区重点企业对沧州市大气污染贡献及针对性污染防治措施研究”、“沧州市PM2.5二次生成的机理和生成条件研究”等6项市长课题,有效支撑了地方精准治污。

一企一策,石化企业精准治理VOCs

沧州市主城区有4家较大的工业企业,分别为沧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沧州昊天节能热力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沧州分公司”)和沧州大化TDI 责任有限公司。

作为“市长课题”之一,专家组对“4家企业污染排放对全市影响如何”开展了专项攻关。研究发现,中石化沧州分公司对沧州市国控点污染物浓度贡献相对较大,其VOCs无组织排放量占比大,需要加强无组织有效收集和末端治理。同时,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加大管控力度。

对此,专家组编制了“一企一策”大气综合整治方案,形成了超低排放专项治理方案、VOCs无组织专项治理方案、烟气拖尾专项治理方案和监控平台建设治理方案等4个专项治理方案,列出企业治理设施改造计划一览表,明确了企业各项环境管理措施,为企业改造提升指明了方向,规划了技术路线。

“在对石化行业的分析研究中,我们还发现,石化行业的VOCs源谱以卤代烃、芳烃为主,包括氯丙烯、甲苯等,其中甲苯等芳烃污染物对臭氧生成贡献大。”高爽说,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形成了《精准筛选石化行业VOCs优控物种,助力臭氧防治攻坚》的研究报告,为其他地市防控臭氧污染提供了借鉴。

近4年跟踪研究中,驻沧州市专家团队积极开展科研攻关,主动答疑解惑,深入一线驻点办公,与地方通力合作,获得了沧州市政府、市大气办以及市直相关管理部门的肯定。

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0年,沧州市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59.5微克/立方米、50.0微克/立方米、47.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分别为188天、235天、241天,大气环境质量实现了逐年改善,顺利完成了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PM2.5平均浓度改善目标。

2021年,在第二阶段“一市一策”驻点帮扶中,专家团队将继续与沧州市合作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关,拉高标准,持续发力,为争取更多蓝天白云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