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安徽:如何织密固废污染防治网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10-12 11:01:39
热度:47

安徽:如何织密固废污染防治网固体废物是大气、水、土壤共同污染来源,打好污染防治“三大保卫战”,必须破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难题。9月28日下午,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

固体废物是大气、水、土壤共同污染来源,打好污染防治“三大保卫战”,必须破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难题。9月28日下午,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固废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出席会议的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列席会议的省人大代表,向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轮番发问。

一问 固废治理如何再发力?

郭再忠:“十三五”以来,省政府对做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省政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将其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多次研究部署,进一步提升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污染防治水平,全面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有效防控污染环境风险,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0年底,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能力420万吨/年、集中处置能力约90万吨/年,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约4.6万吨/年。

今后,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着手,继续抓好固废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督促各级政府全面落实属地主体责任,强化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督管理责任,完善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联动协调工作机制。二是加强重点领域防治,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全面实施固体废物最大化源头减量、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提升固体废物处置能力,防范化解环境风险。三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大力推进固体废物智慧监管,严厉打击跨省非法转移倾倒,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日常监管执法。四是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保障,强化资金支持,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研究,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领域技术创新,加快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宣传和普及,加快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各尽其责、共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二问 如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李行进:检查发现,我省工业固废利用处置方式相对单一,部分大宗工业固废存量较大。请问在做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源头减量方面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省经信厅:2014年起,我省在全国开创性实施“五个一百”专项行动(着力壮大100户节能环保生产企业、推介100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推广100种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实施100项节能环保重点项目、培育100家节能环保服务公司),超过500项技术、装备产品、重点项目进入“五个一百”目录得以应用实施,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近20%、“十三五”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05%,助力全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加快传统产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步伐,“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淘汰炼铁产能367万吨、炼钢产能492万吨,淘汰水泥278.5万吨、平板玻璃240万重量箱、电力38.7万千瓦,在全国率先关停30万吨以下小煤矿;取缔地条钢320万吨,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钢铁去产能任务,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超过90%。相当于从源头减少固废310万吨、节约标准煤348万吨。下一步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工业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提升工程,坚持源头减量,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非煤矿山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继续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完善绿色工厂、产品、园区、供应链“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

孔凡高:请问如何强化措施,进一步完善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省农业农村厅:“十三五”期间,我省争取中央资金5.8亿元,去年开始,省财政安排专用资金约8亿元,用于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目前我省规模以上秸秆利用企业1690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下一步将对标准化秸秆利用产业项目、签约的大项目和环保产业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我省农膜年使用量约12万吨,目前全省农膜回收企业73个,农膜回收网站(点)4616个,初步构成废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关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问题,下一步将健全回收-贮存-转运-处理体系和工作机制,2023年覆盖长江安徽段沿岸各市,2025年实现覆盖全省。大力推行农药实名制购买制度,建立农药数字化监督管理系统,强化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的全程可追溯管理。

李玉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作为重点。我省如何进一步推动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如何更好地加强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及处置?

省生态环境厅:为做好这项工作,由我厅牵头,全省十六个部门共同编制印发了《安徽省“十四五”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通过健全责任体系、构建信息体系、优化升级贮运体系、改进处置体系、完善监管体系,全面提升全省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同时,我省还编制了小微产废单位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管理办法,下一步将统筹推进各市建立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的收存转运中心,联合省教育厅建立大中小学实验室危废收集的逆向回收体系。此外,我省在十六个市规划了20个重点项目进行危废集中处置设施建设。

省卫健委:就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管理工作,我委将联合省生态环境厅,进一步压实医疗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产生医疗废物的具体科室和操作人员的直接责任,规范医疗废物贮存场所(设施)管理。进一步做好与安徽省固体废物管理系统衔接,对医疗机构废弃物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实施信息化监管。充分利用电子标签、二维码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全程跟踪管理医疗废物的产生、暂存、交接、处置过程,对药品和医用耗材购入、使用和处置等环节进行精细化全程管控。继续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组织开展年度专项检查,不断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的监督管理。配合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体系,实现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处置及时有效、科学规范。

三问 快递包装能否更绿色?

陈红枫:快递过度包装带来大量固体垃圾。更好推动电子商务、快递行业包装物减量替代,促进行业绿色发展,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

省商务厅:第一,抓宣传贯彻。加强法规政策宣贯,引导我省电商企业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要求,积极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第二,抓示范引领。深入开展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把电子商务绿色发展作为示范创建的重要内容。第三,抓绿色发展。今年,商务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绿色发展工作的通知》,我们正积极逐项推进落实,重点协同推进快递包装绿色供应链管理。第四,抓监督管理。加强对电商企业检查指导,配合做好行政执法相关工作。引导电商企业在安徽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注册并签署 《电子商务企业诚信经营承诺书》,推动电商绿色发展。

省邮政管理局:截至目前,我省“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92.01%,96.99%的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6.96%,新增可循环快递箱(盒)使用量达34840个,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应用比例达91.25%,按照规范封装操作比例达91.75%,全省已有5533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置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覆盖率达78%。下一步将重点围绕黑色包装袋等重金属和特定物质超标包装专项治理、邮件快件过度包装和随意包装专项治理和“三不”专项治理等专项行动,指导邮政快递企业做好绿色采购试点,推广绿色采购试点经验。协调品牌寄递企业强化资源支持,持续助力生态环保试点建设。

四问 垃圾分类如何真落地?

夏建强:我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存在分类管理跟不上、投放站点启用难、街道社区与物业衔接不畅等问题,该如何破解?

省住建厅:目前全省建有分类收集点25000多个,匹配了接近4000辆的运输车辆,已有4000多个小区和近300万户的居民以及2000多所学校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下一步,我们将强化立法保障,力争今年出台《安徽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指导设区市加快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不断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法规体系,增加刚性约束力。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快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强宣传发动,大力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着力构建“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切实解决部分地方分类管理跟不上、工作衔接不畅等问题。补齐设施短板,坚持前、中、末端一起发力,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后“四类”垃圾的分类收运和末端处理能力,坚决杜绝 “先分后混”、“混收混运混处”现象。推进城乡一体,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垃圾分类方法,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建立以县域或乡镇为基础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统筹建设城市、县城、农村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将农村生活垃圾纳入城市和县城处理,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

五问 司法保障怎样更有力?

韦大伟:固废非法转移倾倒事件时有发生,风险隐患突出。怎样严密防控非法倾倒事件,打击固废领域违法犯罪?

省生态环境厅:我们将坚持外防非法输入、内防非法转移倾倒等原则,严厉打击固废领域违法犯罪。一是严厉打击违法,形成强效震慑。针对“3·26”特大系列污染环境案为突破,开展打击跨省非法倾倒固体废物犯罪行为,斩断黑色利益链条。二是强化部门联动,汇聚各方合力。重点梳理近年来跨省倾倒线索,与公安等部门及时开展联合调查。对已结案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强化警示教育。广泛宣传非法转移倾倒危废的危害,严格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形成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三是落实属地监管,压实责任链条,督促各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充分发挥河湖长制、林长制等制度作用,同时借助无人机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发现预警能力。最后是加强区域联动,积极参与合作,切实落实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联防联控合作协议,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涉危险废物信息共享及联合执法模式,按照长三角区域固废危废利用处置白名单和黑名单制度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潘成森: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依法加大对固废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和追责?

省高院:一是加大刑事处罚力度,坚持依法从严惩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犯罪,提升污染者违法犯罪成本,有效发挥刑罚的震慑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建设,持续推进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建设,用好“三合一”归口审理模式,建立完善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机制。三是推进跨部门协调联动。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衔接配合,推动形成打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犯罪行为的整体合力。四是深化区域司法协作,近期省高院拟与江西、湖北、湖南高院共签环境资源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共同设立环境司法保护基地,进一步加强长江中下游区域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推动形成协同共治的环境司法保护新格局。五是强化环境资源法治宣传。全面深化环境资源司法公开,依法保障公众对环境司法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旁听重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案件庭审以及集中开庭宣判、发布典型案例等形式,上好法治公开课,增强社会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省检察院:下一步,全省检察机关将加大打击力度,开展专项检察监督,重点加大对跨省固废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窝案串案的打击力度。加强公益诉讼,发挥检察机关监督优势,办理一批违法倾倒危险废物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挽回损失同时主张惩罚性赔偿,增加违法成本。加强业务指导,进行环境污染固体废物案件专项督导,指派专人介入跟进案件,确保案件办理效果。加强履职监督,深挖失职渎职犯罪。强化省内区域执法办案协作,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形成执法司法工作联动。加强固废溯源调查,加大非法转移链条源头打击,促进源头管控治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鼓励群众举报污染环境违法犯罪线索,对地区典型案事例广泛宣传,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力量,建立群防群治环境保护屏障。

得失谈 治理固废要用好科技力量

“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科技功不可没。通过一些科研项目攻关,人们对环境问题成因机理和内在演变规律的把握更加清晰,在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方面的技术可达性更强、经济可行性更高,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变得更加协调,在治理的问题、时间、区域、对象、措施上更加精准。

固废污染防治,也要向科技要答案、要方法、要出路。一方面,从源头减量而言,无论是钢铁、水泥、非煤矿山等固废生产“大户”的产能优化,还是建筑行业、快递包装等领域绿色材料的广泛应用,都需要科技加持。如“十三五”时期,我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369.6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30亿千瓦时,大约可节约390万吨标准煤、减少固废产生量约58万吨。

另一方面,实现固废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置,一样离不开科技赋能。 “世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的资源。 ”固体废物便是错放的资源,利用得法,就能重新归位,变废为宝。但使固废变为资源,并不是简单换个地方就能使用,而是要通过科技创新转化来实现。比如把秸秆变成生物基料或者有机肥,把煤矸石、粉煤灰、尾矿渣加工成绿色建材,这些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都是科技应用的结果。

污染防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战场。相关方面应加大固废利用处置政策支持和科研经费投入,加强专业平台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在固废污染防治工作中的服务效能。同时,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有关企业围绕重大技术难点问题,解决技术瓶颈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真正提升固废污染防治的水平与效率。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