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08-25 10:09:59
热度:63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为牵引,我国将氢能列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氢能及其相关产业迎来发展风口,今年上半年,国内一级市场氢能产业投资再创新高,二级

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为牵引,我国将氢能列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氢能及其相关产业迎来发展风口,今年上半年,国内一级市场氢能产业投资再创新高,二级市场不少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今年7月,三峡智慧能源投资(海南)有限公司与河南省中豫金控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河南省平舆县人民政府、中豫金控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整县推进新能源产业合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框架协议”,积极布局整县推进。协议合作范围包括氢能、储能等领域。

近日,吉电股份(股票代码:000875)也表示,企业已编制了氢能产业规划,并将推进相关氢能产业项目落地。

“企查查”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以“氢能”为关键词搜索,我国现存氢能相关企业约2200家。今年上半年,氢能相关企业注册量达339家,同比增长89%,其中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注册相关企业143家和196家。

氢能产业前景广阔,相关企业数量不断增长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的十年之间,氢能相关企业注册量呈增长趋势,2020年的注册量更是达到了十年之最,共计477家,同比增长14.6%。

其中,广东省的氢能相关企业数量遥遥领先,共计382家。江苏、山东分别以180家和174家排在第二、三名。河北、湖北、浙江等省份的氢能相关企业均超过100家。

从城市分布来看,深圳、北京和上海的氢能相关企业数量排在第一梯队,分别为194家、131家和128家。苏州、武汉以及张家口拥有的氢能相关企业数量也相对较高,均超过了50家。

据了解,这2200多家氢能相关企业的注册资本规模普遍偏大,1000万元-3000万元和5000万元以上的占比均高达29%,100万元-500万元的占比约14%。

氢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具有能源利用率高、来源广、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发展前景良好。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CO2减排约7亿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氢能产业链中的制氢、储氢、运氢、加氢以及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等,都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以氢气的储存为例,通常储氢需要高压气瓶(储罐)。根据最近的市场研究报告《全球型3型DOT氢气瓶市场能力和地区:规模、份额、趋势和机会分析,2018-2028》,2020年全球3型氢气瓶市场价值为6042.15万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以9.8%的年增长率增长。

此外,据《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预计,到2030年,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将达到200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比重约5%。届时,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相关政策出台鼓励氢能产业发展,生产绿氢仍需技术突破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发展氢能产业无疑成为了促进节能减碳方式的选择之一。

去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将氢能明确划入了能源种类。目前,四川、广东、宁夏、江苏、安徽、河北、河南等多个省份先后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奖励政策。

8月初,工信部公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736号建议的答复》称,下一步工信部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氢能发展战略。

8月中旬,北京也发布了《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规划在2023年前,实现氢能技术创新“从1到10”的跨越,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规模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

记者注意到,由于政策利好,今年不少股票出现“沾氢即涨”现象。然而,随着厚普股份(股票代码:300471)、致远新能(股票代码:300985)等多只搭上氢能源概念的个股收到了监管下发的关注函后,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公告,声称主营业务不包括氢能源。氢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被质疑炒作的声音不断。

此外,目前我国业内主流的制氢方法主要依赖石化原料。石化能源所制的蓝氢能源转化率高,在使用时也能做到零污染,但制氢的过程会进一步提高碳排放。尽管使用碳捕捉、利用与储存(CCUS)等先进技术可以捕获温室气体,但制氢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以电解水制氢为代表的绿氢市场投资风起。氢云链数据库统计显示,今年1-7月,全国共有80多个氢能投资项目,其中涉及制氢环节的项目多达近30起,是投资金额强度最高的环节。

随着近年来电解水制氢成为发展新风口,众多企业陆续卡位布局制氢领域。据报道,目前国内企业基本实现碱性电解槽设备的国产化,但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关键技术与材料还需依赖进口,技术上也存在一定差距。

据了解,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的系统响应速度快、制氢纯度高,且适应动态操作,与可再生能源匹配程度最高,有望成为绿氢的主流制氢方式。

氢能下游应用可以广泛渗透至交通运输、工业燃料等行业,不仅符合我国碳减排大战略,也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如何突破制氢技术,在相关设备和原料方面避免被“卡脖子”,仍是摆在我国氢能行业面前的一道考题。